不少人对唐朝的了解仅限于贞观、武周和玄宗时期,中晚唐部分就知之甚少了。唯一的了解就是藩镇割据、宦官弄权和牛李党争。因此,说李德裕是晚唐最出名的宰相其实一点都不为过。
虽然是通过门荫入仕,但李德裕的才学能力远超同济,是难得的济世良臣,李商隐赞其为“万古良相”,梁启超还将他与商鞅、诸葛亮、王安石和张居正等人并称为“中国六大政治家”。
而这样一位优秀的宰相,却一直圄于党争的漩涡,晚年被贬后一病不起、愤恨而终。
据悉,他在离京后曾经闻道于高僧,后者断言:吃到一万只羊,就是你的死期,而这句预言最后真的一语成谶。
李德裕
子承父业,也承父债后世有不少人对李德裕的第一印象并不好,觉得他通过门荫入仕,没有走科举的正途,将其视作走后门的卑鄙小人。
实事求是的说,像李德裕这样靠父亲关系上位的官二代自然确实很难获得现代人的认可。甚至有不少人猜测,李德裕之所以屡被弹劾,就是因为走后门犯了众怒。
不过,这个猜测是完全错误的。因为把科举当做选官的主要途径,是一直到宋朝被才正式确立的。隋朝虽然发明了科举制度,但当时只允许名门望族参加科举,根本不对贫民百姓开放。
唐朝正式放开了对科举身份的限制,相关内容也逐步成形,但是科举在当时只是官员选拔的补充。即便中晚唐科举官员的占比逐渐提升,但最终也依然是少数派。
科举
朝廷中大部分官员都是通过门荫来完成入仕的,所谓的门荫,就是依靠父祖的官位来获取仕途的入场券。
所以,李德裕的入仕在当时而言是名正言顺的,他出身于名门望族,父亲是当时大名鼎鼎的宰相李吉甫,本来就不用参加科举。
因此,李德裕不用潜心研究四书五经,可以专研自己感兴趣的《汉书》和《左传》。通过读史,李德裕早早就掌握了官场的窍门,对于如何治国理政也有了清晰的认识。
所以在通过门荫进入仕途后,他的发展可谓是一帆风顺,虽然因为父亲的原因不得不避嫌,远离中枢进入藩镇工作。但是李德裕还是很快就做出了成绩,还得到了宰相张弘靖的赏识。
元和十四年,李德裕跟随张弘靖返回京师,做到了监察御史的位置。之后他就开启了青云直上的升迁之旅,先后做了翰林学士、中书舍人、浙西观察使和兵部侍郎。
李德裕剧照
李德裕的官场之路之所以能走的这么顺,确实离不开父亲李吉甫和恩主张弘靖的支持。但很多事情都是一体两面的,在享受便利的同时,父亲在朝中积累的怨愤自然也被李德裕一并继承。
唐宪宗元和三年,举人牛僧孺和李宗闵在考卷中针砭时弊、对朝政大加批驳,获得了不少考官的认同。
但是此举却触怒了当时的宰相李吉甫,后者因此怀恨在心,故意在唐宪宗面前污蔑牛李二人和考官私相授受,导致二人不被重用,考官也被贬出京。
至此,牛僧孺和李宗闵彻底与李吉甫结怨。可惜等到他们身居高位后,李吉甫早已功成身退,因此二人只能把怒火倾斜到李德裕身上,影响晚唐四十多年的“牛李党争”至此展开。
李德裕剧照
两度为相,政绩斐然李德裕前期一帆风顺的仕途伴随着唐宪宗的去世戛然而止。
在唐穆宗登基后,牛党的首领牛僧孺颇受皇帝器重,很快便在唐穆宗三年宣麻拜相。而牛僧孺也没有遮遮掩掩,在其上位后不久,李德裕便被逐出中枢,调任浙西观察使。
在穆宗、敬宗执政的时日中,牛党一直占据中枢的领导地位,所以李德裕始终被排除在外。
唐文宗即位后,情况有了改观,牛李两党在朝中的力量逐渐平衡,李德裕不久便回归中枢,并且在唐文宗六年成功拜相。
虽然此时牛僧孺已经被罢免相位,但是牛党的另一位领袖李宗闵还在朝中。他不甘心就此失败,蛰伏一段时间后,很快便抓住机会,利用宦官的帮助,成功扳倒李德裕,再次将其赶出了中枢。
唐文宗
唐文宗去世后,牛党拥立的皇子未能继位,反而是一直不被人看好的唐武宗登基为帝。
后者坐稳江山后,第一时间就把牛党的骨干贬斥出京。为了弹压朝廷的反对声音,唐武宗来了一招驱狼吞虎,直接封李德裕为宰相,将他迎回朝中,随后开启了持续六年的“会昌中兴”。
唐武宗拜李德裕为相的本意是平衡朝堂,让他没想到的是,后者的执政理念竟然和自己不谋而合。于是,两个人迅速进入君臣相得的阶段,唐武宗把国家的大事小情都全权委托给李德裕。
而李德裕也没有辜负这份沉甸甸的信任,他回京后迅速展开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试图扫平朝政的积弊,让大唐恢复元气。这些政策很快便取得了成效,疲敝的唐帝国开始焕发生机。
唐武宗
在晚唐时期,藩镇格局和宦官弄权是国家安定的两大威胁。而李德裕拜相后,先是解决了昭义藩镇和泽潞藩镇的叛乱,压制了各大藩镇将领的气焰,加强了中枢威权。
接着又着手解决了宦官干涉军务的问题,后者的实力就此大打折扣,威胁骤降。
作为能安邦定国的治世能臣,李德裕不仅在内政治理上给出了完美的答卷,在军事指挥上也有着非常优秀的表现。
唐武宗二年,回纥乌介可汗向大唐求其粮食遭到拒绝,随后就对边境的大同和云州等地发动了进攻。边境消息传来,朝堂陷入一片混乱中,主战主和的声音此起彼伏,争论不休。
面对这种乱局,李德裕果断站了出来,坚决表示要予以回击。在他的指挥下,唐军接连取得胜利,最后更是凭借一次出其不意的突袭一举歼灭了回纥军的有生力量,彻底打消了后者南下的想法。
李德裕
寻人占卜、不幸言中唐武宗在位的六年是李德裕为官生涯中最平顺安定的日子,获得了皇帝的信任后,他放开手脚治理朝政,使大唐出现了中兴气象。如果能多干几年,说不定真的可以成功为唐王朝续命。
可惜的是,这种君臣相得的氛围很快就结束了。33岁不到,唐武宗就英年早逝,李德裕顿时失去了最大的倚靠。
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虽然李德裕在宰相任上做得很不错,但继位的唐宣宗却并不信任他。
在唐宣宗看来,所谓的先帝旧臣就是一道枷锁,会限制他的权力,应该早点撵出中枢。
唐宣宗
在亲政后第二日,唐宣宗就迫不及待地免去了李德裕的相位,将其贬为太子少保。
官场自古就是“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了解到唐宣宗对李德裕的不满后,聪明人纷纷跳出来落井下石,弹劾前任宰相。
就这样,李德裕在被贬的路上从太子少保一路降到了潮州刺史,到达潮阳后,又很快被贬为崖州司户参军。
接踵而至的重大打击,让一向信念坚定的李德裕变得颓废丧气,整日魂不守舍。身边的人劝了无数次,他都没缓过来,到最后甚至开始问道于鬼神,认为自己的遭遇或许是被冲撞了煞气的缘故。
正好这个时候,李德裕听闻附近有一位高僧非常灵验,不仅精通于占卜之术,还能帮人答疑解惑,替不少人解决了难题。
唐宣宗
处于茫然中的李德裕对这个消息深信不疑,立马准备好礼品去拜访高僧。两人见面后,李德裕简单寒暄了几句,就立马直奔主题,询问对方自己是否可以东山再起。
老和尚卜算一阵后,摇了摇头回到:“施主想要再回高位,只怕是千难万难”。
对于这个答案,李德裕虽然失望却并不意外,因为他知道一个不在帝心的大臣是很难复起的。
接着李德裕又询问了其他问题,比如子女、寿数等,高僧都一一作了回答,期间他还郑重其事地说道:“你的寿数和吃羊的数量有关,达到一万头后,就是寿终正寝的一天。”
老和尚
听到这个答案后,李德裕大惊失色,因为自小体寒,后来又患了风湿的毛病,所以他一向爱食羊肉。回到府中他便立马询问,下人们计算后给出了一个数字,大概在九千多头。
这让李德裕大惊失色,下令再也不吃羊肉,也不许下人购买羊肉。
谁知没过几天,有官员为了巴结前任宰相,特意送来了将近千头肥羊。看到门口的肥羊后,李德裕气极反笑,感叹天意不可违。
没过几天,这位一代名相就病死在崖州。
羊
传说背后的猜测对于李德裕的神异结局,有的人笃信不疑,也有人认为其背后并非是什么神秘玄学,而是有着别样的算计。
一些人认为,所谓的高僧其实是蓄意对李德裕进行报复。
唐武宗在位的时候,曾经发动过轰轰烈烈的灭佛运动,无数寺庙就此被灭,僧人们也无处可去。而李德裕就是灭佛运动的执行者和负责人,当然会有不少僧人就此恨上他。
他身居高位的时候,这些僧人自然不敢报复。等到他彻底败落后,这些人再也忍耐不住,立马果断出手。
他们先打听好了李德裕的生活习惯,了解到他对羊肉的喜爱。接着又命人四处传播高僧的神异,吸引李德裕前来问询。
李德裕
一切水到渠成后,假扮的高僧出言恐吓这位前宰相,击破后者的心防。
接连遭受打击,又被人欺骗以为大限将至,李德裕自然难逃一劫。
当然,也有人认为老僧或许只是一位精通医术的修行人,他看出了李德裕因为爱吃羊肉,导致身体出现了一些问题。
希望通过这种办法来阻止李德裕,可惜最后天不遂人愿,最后反而弄巧成拙。
李德裕
结语其实,无论高僧说的是什么,对李德裕的结局都不会有太大影响。这位身居高位的天之骄子,在短短的几个月内被接连贬斥,巨大的打击早就击垮了他的心防。
而且崖州在当时是瘴疠之地,根本不适合久居,大部分老臣到了这里都是有来无回,李德裕自然也不例外。
总的来说,李德裕虽然是牛李党争的参与者,但这份矛盾并非因他而起,实在是无妄之灾。
而除了党争这半个污点,无论辅国安民还是军事指挥,李德裕都是文臣表率、当世无双。
参考资料《李德裕年谱》——傅璇琮
《牛李党争考论》——王炎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