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选择性心理

妍芳新传 2024-08-13 19:04:40
必背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选择性心理 答题思路 (来源+内容+发生过程) 参考答案 (来源)选择性心理是 1960 年美国传播学者克拉帕在《大众传播的效果》一书中将受众的选择性接触机制称为受众的选择性心理,并将之分解为选择性注意、选择性理解、选择性记忆三个具体环节。 (内容)选择性注意是指受众在接触媒介及其内容时,总是倾向于接受与自己既有态度立场一致或接近的媒介或内容,而尽量回避与自己立场相反的媒介或内容;选择性理解则是指受众为避免认知不协调,会根据既有经验、动机、文化背景、态度立场等,对所接触到的信息进行有选择地理解,从而使其与既有认知、态度立场相协调;选择性记忆是指人们会根据自身需要,在已经被接触和理解的信息中,根据特定目的,挑选出部分信息进行有选择的记忆。 (发生过程)这三种选择性心理机制的发生过程是在纷繁复杂的信息面前,受众会选择接触与既有立场态度接近或相同的媒介和信息,而拒绝那些与自己原有观点相抵触的东西。正确认识到受众的选择性心理机制及其关系,有助于认识到受众在传播活动中的重要地位,能够进一步加深对传播意义的了解和认识,进一步把握传播的双向交流性。 #新传考研##新闻传播##胡师姐新传考研##考研##保研#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