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烈革命烈士传68

红色潮看历史 2024-04-05 21:31:25

​​​​​​​​#江西‬临‬川‬#

原创:朱冬生

傅 烈

1899-1928·4·3

中国人民革命不朽的英烈,中华民族不死的灵魂。

江西临川上顿渡人。1920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25年在国民革命军第三军政治部任秘书,在平定海南岛军阀邓本殷的叛乱中,带领政工人员率先南下,向群众宣传革命军队的严明纪律。1926年7月,在北伐途中第三军进攻南昌遭遇不利,一时间队伍乱作一团,危急时刻,他挺身而出,引导部队有序撤退。1927年,赴四川先后创办了《川潮》《四川通讯》《学生时报》等刊物,为四川党组织的恢复和发展奠定了政治基础。3月31日,四川军阀刘湘残酷镇压重庆社会各界人士爱国集会,中共重庆地委书记杨闇公等一大批优秀共产党员被捕杀害。中央决定傅烈任四川临时省委书记。8月,傅烈在重庆建立四川临时省委。9月,主持召开临时省委会议,制定四川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总方针。10月,临时省委在重庆召开紧急会议,作出严明的纪律规定。这次会议,为巩固和发展全川党组织打下了政治基础,截至12月底,党员发展到600多人,成立了2个市委、8个县委和10个特支。1928年2月,临时省委扩大会议讨论并通过了由他起草的《四川暴动行动大纲》,在省委和傅烈的领导下,四川的武装暴动如雨后春笋般爆发,掀起了如火如荼的巴蜀革命浪潮。3月9日下午,傅烈与参加中共巴县县委成立大会的8名共产党人一起被捕。敌人企图按图索骥,将地下党组织一网打尽。面对敌人的严刑拷问,傅烈斩钉截铁地说:“砍断我的头颅,也休想从我身上得到你们想要的片言只字!”在狱中,虽然备受折磨,但傅烈心中最惦记的还是党组织。他两次不顾个人安危将需要转移的材料和后续的安排等重要信息通过地下党员传递出去。生死临别之际,他写下两封家书。一封告诉父亲:“我这次牺牲并不出乎意外。”一封告诉妻子:“你要继承我的遗志,为党的事业奋斗到底!”并在信中赋诗:“拼将五尺头颅血,争得神州遍地红。” 1928年4月3日,傅烈高呼着“打倒帝国主义”的口号,从容就义,年仅29岁。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