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相色谱质谱技术:提高肺癌诊断效率

星配件 2024-08-31 08:12:42
  在全球范围内,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使其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面对这一挑战,了解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健康所医用光谱质谱研究团队宣布,他们已成功采取糖酵解控制策略,通过气相色谱质谱非靶向分析技术,发现使用一种挥发性有机物(VOC)可以有效识别出肺癌细胞。这一重大科研成果已在科学界引起广泛关注,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科学报告》期刊上。   该团队的研究不仅为全球范围内的肺癌早期诊断与治疗开辟了新的路径,同时也对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具有重要影响。据悉,2022年我国肺癌的新发病例达到106.06万,且有73.33万人因肺癌而丧生,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所有恶性肿瘤中均居首位。由于早期肺癌多无明显症状,许多患者在就诊时已经处于晚期,晚期肺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仅为20%左右。然而,如果能够实现早诊早治,五年生存率可提升至90%以上。   在此次研究中,科学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对样本进行非靶向分析,这种方法可以在不对目标化合物有预设的情况下,全面检测并分析样本中的化合物。研究团队采用糖酵解控制策略,即通过调控肿瘤细胞的糖代谢过程来增强特定挥发性有机物的产生,这些有机物在肺癌细胞中的含量显著高于正常细胞。通过对比实验,研究团队最终锁定了一种特定的VOC,即羟基丁酮,证实其在识别肺癌细胞方面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这种新发现的VOC不仅可以帮助医生在更早期阶段发现肺癌,还可能用于监测治疗效果和疾病进展情况,这对于肺癌的临床管理来说是一种革命性的进展。目前,该研究团队正在探索将这一发现转化为临床应用的可能性,希望能够尽快将此技术推广到广泛的医学检查中。   值得一提的是,这项技术的应用并不局限于肺癌的检测。由于挥发性有机物在多种疾病中都可能产生特征性的变化,因此,未来这种检测手段也有可能被用于其他种类癌症的早期诊断中,极大地推动医学诊断技术的发展。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的这项创新研究,不仅展示了科研团队在生物医学领域的深厚实力,还体现了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实际应用,为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和思路。   随着这项新技术的进一步研发和应用,预计未来几年内,肺癌的早期诊断将变得更加高效和准确,从而极大提高治疗成功率和患者生存率。这不仅是中国医疗科技的一大进步,更是全球范围内肺癌防治领域的一大突破。   资料来源:中国科学报
1 阅读:25

星配件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