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M1A1主战坦克的“伊拉克故事”(2)

阿隆过去 2024-08-30 14:57:03

DOI:10.19486/j.cnki.11-1936/tj.2020.07.004

M1A1的基本作战“套路”

坦克抵达战场后,第一件事绝不是像电脑游戏那样直接开赴战区,而是所有成员开始准备,完成份内工作,让坦克准备好后面的战斗。如果不算更早的油弹补给、发车、通信测试等作业,坦克开始驶往战场前,最先要做的就是“战斗装载”(Battle Carry)程序。

战斗装载是让坦克能准备好应对突发情况的装载状态,这种情况下,主炮炮膛内会装有一发炮弹,而炮弹选择也会切换至该炮弹的种类。如果可以,战斗瞄准的距离都要预先输入,也需要选择合适的主要瞄具光罩,更重要的是,武器选择钮必须搬到保险位置,以防走火。当主炮已装填的情况下,切勿再从弹舱内取出另一发炮弹,只有在主炮击发后,或是炮弹从炮膛内退出后,弹舱防爆门方可开启,接着装填手再取出新炮弹或放回刚在炮膛内的炮弹。

绝大部分情况下,坦克是态势感知能力较差的战争机器,它不论在停止或行进间的声响都极为吵杂,且巨大的身躯和有限的潜望镜视野更进一步限制了坦克兵所能见到的事物。但战争不会对任何人手下留情,特别是敌反坦克手最会利用这一点痛下杀手,在如此险恶的环境下,唯有坦克兵合作无间的情况下,坦克才不致于出现视觉死角,进而落入埋伏。当坦克投入作战时,主要分成开舱与关舱两种状态。开舱主要用于无敌情或战斗情境时使用,让坦克兵取得最佳态势感知,而关舱则是开始接敌或是对敌情有疑虑时(怀疑有狙击手),尽管坦克兵因此受到全面保护,但也牺牲大部分视野,并失去感知声响的可能(车内噪音和舱盖密闭性)。

在伊拉克装甲兵训练中,美国顾问千方百计希望学员分清敌人目标主次,从而在纷乱的战场上从容应对威胁。对于常人而言,也许只要看到目标有越强的火力,则威胁等级就越高,例如当见到一辆1千米外,主炮未对准你、未发现你的坦克时,常人可能会直接朝它交战,而决定晚点处理200米外拿RPG-7火箭筒瞄准你的敌反坦克手。这显然是错误的判断,但是要建立正确的判断,正规的坦克兵训练会根据“能摧毁你”“已经发现你”“正要与你交战”等三条件将目标分为以下三大类:

·最危险目标:符合“能摧毁你”“已经发现你”“正要与你交战”等三个条件,例如瞄准你且在有效射程内的敌反坦克武器,包括坦克炮、导弹、单兵火箭弹等。

·危险目标:符合“能摧毁你”但不一定符合“已经发现你”和“正要与你交战”等条件,例如一辆未将主炮对准你的坦克,或者是对你没有敌意的反坦克武器。

·次危险目标:不符合“能摧毁你”,却可向其他敌军通报你或障碍你的目标;指挥控制、防空、工兵设备及补给车辆。例如只有轻武器的步兵或车辆,但他们可以请求支援,例如安装多个天线的车辆,它很可能就是可呼叫空袭的指挥车。

这三类以及三个条件看起来虽然很简单,但如果不清楚敌系统的能力,特别是射程这个条件,就很难替目标归类到任何一类,甚至错误评估目标的威胁,而美军将常见的敌对武器系统(主要是俄制武器)射程列表,得出这样的结论:榴弹炮或火箭炮、反坦克导弹、坦克炮的威胁距离为3000~4000米;无后坐力炮为1000米;单兵火箭筒为500米(固定)和300米(移动)。该结论罗列的不是各种武器系统的精确有效射程,而是开始会对自己造成威胁的概略数据,最大意义是帮助坦克有效分配火力,例如当一辆坦克刚进入4千米的距离时,因为刚好处于M1A1坦克的最大有效射程,且同时也是敌坦克的最大有效射程时,车长就判定这个目标不具备“可以摧毁你”的条件,从而选择其他最危险的目标。尽管真实武器性能不像公式呈现的那么单纯,但大致上符合事实,例如俄制坦克惯用的125毫米2A45滑膛炮有效射程在2千米,最大有效射程是4千米,而使用炮射导弹后约为5千米,但它们很少携带炮射导弹,且超过2千米后往往也打不中,因此M1A1车长通常会判定进入3千米内的俄制坦克才有威胁,至于其他射程超过4千米的远程反坦克武器在距外出现时,则是本身无法反制的目标,因此在面对时也不会特别去处理,而是寻求掩护。

当炮长在锁定或锁定目标前,车长就会开始下达射击口令,而越先进的坦克虽有越复杂的设备辅助,但车长对炮长和装填手下达的射击口令却大同小异。对于伊拉克士兵而言,这些口令起初听起来复杂,但经过美国顾问一步步授课示范后,他们才觉得这是很干净利落的命令。根据教范,不论是何种射击口令,都可分成几大要点,而第一个会喊出的词就是接受命令的角色,例如炮长或装填手,因此也被称为“警报要素”,第二个则是选择的“弹种或武器”,第三个则是“目标”,最后则是“执行”,也就是命令开火或再执行其他动作等。正常的情况下,通常会由“警报”“弹种或武器”“目标叙述”以及“执行”等四大要素组成,以这个情况而言,当正前方出现敌人主战坦克时,车长下达射击口令:“炮长,穿甲弹,坦克!”炮长回答:“坦克(或已识别)。”装填手报告:“穿甲弹已装填。”车长获悉后,命令:“放!”炮长报告:“发射,命中!”装填手报告:“(新)穿甲弹已装填。”听到车长喊“穿甲弹”后,炮长需要按下正确弹种选择钮,装填手马上将穿甲弹从弹架上取出,并在数秒内装入炮膛、关上炮闩后开保险。而在听到装填手完成装填,且炮长复诵目标(也就是车长下达的)之后,车长才下达“放”的命令,要求炮长开火,最后炮长答复“发射”后扣下扳机。如法炮制,炮长可以自由地切换射击命令的内容,并且用来对付各种目标。

根据美国顾问的建议,伊军M1A1坦克部队的基础构成是坦克排(Platoon),而一个坦克排通常由四辆坦克组成,并且由一位在一号车的排长担任全排的指挥官,并会有一位在四号车的副排长担任副指挥官,二、三号车则是僚车。在某些情况下,坦克部队还可能更进一步地被切割成两辆为一单位的坦克组(Section)运用,例如支援步兵进行不利于坦克部队展开的城镇战时,或防御某些不利于全排展开的区域时运用。在切割成坦克组编制时,排长和副排长通常会各带一辆僚车作战,且这已经不允许继续往下切割成单车作战。坦克部队在传统上坚持不低于四辆,且困难地形不低于两辆的原因很简单,越多的坦克代表能监视越大的扇区,同时拥有更充足的火力掩护彼此,而在坦克不幸失去机动能力后(包括履带断裂、动力受损、没油),另一辆坦克也可实施紧急拖救或掩护至支援抵达,甚至摧毁可能落入敌手的坦克,并搭载战友撤离。而在坦克排之上就是坦克连,坦克连通常由三个坦克排(共12辆)以及一个连部坦克组(2辆)组成,因此一个连会有14辆坦克,而坦克连通常由上尉担任连长。在坦克连之上,坦克营通常会是三个坦克连(共42辆)与一个营部连坦克组编成,因此总共是44辆坦克。此外,营部连也会有两辆“悍马”车以及一辆军卡组成支援单位,或是附属火力协调车。

为了能让每一辆坦克发挥最大的战力,排长必须视情况妥善分配坦克排的火力以及射击模式,而好的射击模式能够避免己方伤亡,并在最短的时间内消灭目标。在战场上,每个坦克排通常有各自负责的火力扇区,而在静止状态时,扇区界线主要以上级律定/赋予的参考点(TRP)作为划定界线,其TRP的位置系由坦克排排长自行或协调其他友军后决定,而这也划分了坦克排的左右射击边界。至于在机动作战之中,则是以不会误伤邻近友军的前提作为射击边界。在火力扇区内,坦克排有三种基本火力分配模式,即正面射击、交叉射击与纵深射击。但不论其模式,交战的原则就是优先打击“近处与侧翼”后再打击“远处与中央”的目标,而对于坦克而言,其在所负责扇区内的交战优先级就变成“由近至远,由最危险至次危险”。

正面射击模式是当全排坦克皆可射击自己前方目标时所采用。全排四辆坦克的火力分配为左一射击最左目标、左二射击中央偏左目标、右二射击中央偏右目标、右一射击最右目标,而在命中目标后,左一和左二分别往右、左交战目标,右二与右一则分别往右、左交战目标,并能在避免遗漏的情况下最有效率地歼灭所有敌目标。当坦克排前方有障碍物,导致所有坦克无法直接射击自己前方目标时,或者是敌坦克正面装甲过于厚以致于须采用射击侧面击破时则采用交叉射击模式。全排四辆坦克,左一射击最右目标、左二射击中央偏右目标、右二射击中央偏左目标、右一射击最左目标,而在命中目标后,左一和左二分别往左、右交战目标,右二与右一则分别往左、右交战目标。

当敌目标以纵深方式排列时,或坦克排以纵队交战时可使用纵深射击模式。左一射击最远目标后往敌队型中央目标交战、左二射击中央偏后目标后朝队形后方射击、右二射击最近目标后朝敌队型后方目标交战、右一射击中央偏前目标再朝前方射击。

摩苏尔的“蒸汽压路机”

经过精心准备,2016年10月20日起,伊拉克政府军向极端组织“伊斯兰国”盘踞的北部名城摩苏尔发起总攻。鉴于敌人惯常用地雷阵、炸弹卡车和短促突击的方法,伊军索性上演“结硬寨,打呆仗”的大戏,用先进的重型装甲车辆配合炮兵、航空兵火力,一步步蚕食“伊斯兰国”的阵地。前线上,曾在2014年遭“伊斯兰国”沉重打击的伊拉克第9装甲师再度登场,他们用美制M1A1坦克做先锋,以“蒸汽压路机”的方式向前推进,决心一雪前耻,荡平“伊斯兰国”的匪巢。

摩苏尔战役自2016年10月17日正式打响,一直持续到次年6月。伊军主导的联合部队凭借人员及装备优势,在城市外围迅速收复失地。在“生死之战”摩苏尔战役之前,2016年6月17日,经过—个月的战斗,伊军成功收复距巴格达50千米的重镇费卢杰。时任伊拉克总理阿巴迪指出,费卢杰之战是剿灭“伊斯兰国”的转折点,伊拉克对极端组织最后据点摩苏尔发起总攻的战役已经蓄势待发。打击“伊斯兰国”联盟美国特别代表麦克格克也表示,“我们支持的地面部队收复了拉马迪、费卢杰等战略要地,以及其他大部分区域,这为摩苏尔之战奠定了胜利的基础”。

为收复摩苏尔,伊军和配合作战的地方武装进行了长期准备。解放摩苏尔的计划,参考广受赞誉的解放费卢杰的方案。战斗开始阶段,主要是收紧对摩苏尔的包围圈,旨在切断城内“伊斯兰国”分子的外援和补给,封锁他们向西逃往叙利亚的路线。10月31日,伊军与极端分子展开短兵相接的巷战。伊军第一阶段攻城战的目标是收复摩苏尔东城,抵达底格里斯河东岸,然后,部队渡河进入人口密集的西城,彻底肃清“伊斯兰国”势力。担任攻城战的正是伊军第9装甲师。城镇战初期,该师的M1A1坦克营以连为单位,配备一至二个连的政府军步兵,进行扫荡战斗。在完全由装甲机械化部队组成的战斗序列中,其战斗巡逻队被编成至少由6辆装甲车辆组成的矩形方队。这些坦克装甲车辆平行推进,形成内线,保护对面车辆暴露的翼侧,在变幻莫测的巷战中为步兵作战提供360度的火力掩护。这种以典型的360度火力扇面封锁敌人的接近通路,并稳扎稳打的战法,收到非常好的效果。以M1A1坦克为战斗核心,充分发挥坦克凶狠强大的火力,面对只有轻武器的“伊斯兰国”分子,拥有压倒性的优势。在战斗中,M1A1坦克在主要街道上以环形队形保持运动接触,边打边有序推进,最大限度地利用自身装甲的防护力。同时,尽可能充分发挥M1A1坦克的优势,在远距离就把“伊斯兰国”的火力点消灭。逐街区的战斗中,坦克以极慢的速度行驶,以防止漏掉街巷中的目标,并将发现的情况通知后续车辆的炮长。伴随坦克的BMP-1步兵战车的标准交火距离不到200米,配备的73毫米炮可以从容对付敌目标,许多炮弹甚至穿过路障打到“伊斯兰国”躲藏的房屋中,大量杀伤人员和装备。坦克和步兵战车的车长利用各自的观察镜对对面的建筑物顶、车辆前方或炮长视野扇面的侧翼进行搜索观察,发现目标后立即转交给炮长处理。

作战过程中,伊军以环形队形进行攻击的作战方法,也是美军用生命换来的宝贵经验,这种做法会吸引敌人主要武器系统(自制爆炸装置)的攻击,由于主战坦克坚厚的装甲,面对没有反坦克利器的“伊斯兰国”,坦克受伤害的问题不容易出现。特别是攻击目标基本都是主战坦克。所以后面的步兵战车和随车作战的步兵受伤害的概率大大减小。在“伊斯兰国”全力攻击突出的主战坦克这一重要目标时,后方的步兵战车和步兵全力消灭开火的“伊斯兰国”。但在这种情况下,“伊斯兰国”通常会更多地使用自制爆炸装置攻击并瘫痪突出的坦克,然后再想尽办法用RPG火箭筒和迫击炮将之摧毁,这迫使伊军更多地使用M1A1坦克作为攻击部队的领头车辆,发挥其重装甲防护的优势。M1A1坦克排长萨拉姆·贾维德回忆,在摩苏尔,一辆M1A1坦克外出执行任务的时长通常为四小时,“那是在巡逻状态下,我们驾驶坦克离开基地沿大街行驶,四小时后同伴就会来接班,我们返回基地”。不过一旦有战斗,坦克的任务时间就不固定了,“最长的一次,我们在坦克里足足待了36个小时”。那是一次营级规模的进攻战斗,由坦克掩护轻装步兵、排爆小组、搜索军犬对摩苏尔某区域实施清剿,“队伍里甚至还可以看到女民兵的身影,我们的角色实际上是‘保姆’,就是在一边看着,确保整个队伍的安全”。对坦克手们来说,这种任务比与敌人面对面交战还要辛苦,“我们要一直呆在坦克舱里,随时准备消灭突现的威胁。本来车内空间就不大,为保证任务的顺利执行,还得塞进足够多的饮用水、电解质饮料及野战口粮。我们呆在自己的战位上,几乎一动都不能动。”这还不是最难受的,最难受的是车内的温度,“数字式温度指示计显示,车体外表温度高达65摄氏度,这种情况下没人愿意爬出坦克,否则非常有可能烫伤手脚。我们使用的是早期型M1A1坦克,车内没有安装空调”。

对伊军坦克手来说,摩苏尔这样建筑密集的城市是最让人不安的战场。贾维德说:“我们的坦克随时可能受到攻击,作战环境非常恶劣,不过,在沙漠等空旷地带执行野战任务并没有太大难度,观瞄和侦察设备能保证我们先敌射击,对手往往还没看到我们就被摧毁。我们最不愿意执行的,是城市地带的巡逻任务。”庞大的M1A1坦克进入城市后,就像撞进蜘蛛网的小虫子,被密集的建筑物包围起来,而“伊斯兰国”分子就躲在建筑物里,伺机向坦克发起攻击。贾维德回忆称,他的坦克最多时一天遭到11次攻击,“尽管其中大多数是毫无目的的AK-47步枪扫射,但子弹打在装甲上的声音仍然令人心悸”。坦克行走在无人的街头时,所有乘员都不敢露头,缩在舱里祈祷不要被火箭弹击中,“每次回到基地,我们的夹克都会被汗水打湿,不是因为坦克内温度高,而是大家都很紧张”。在最危险的一次巡逻中,恐怖分子使用RPG-7火箭筒向贾维德的坦克射击。火箭弹擦着炮塔上部飞过去,打掉车外的通信天线。贾维德说:“炮长当时紧张得无法确认目标,连开两炮都没能清除危险。要知道,我们每个人在训练时都能打出优秀的成绩,但在战场上,很少人能保持训练时的冷静。”据战后统计,伊军第9装甲师所收复的城区面积占到摩苏尔全城的约60%,可见其作用明显。

伊军“弃美投俄”?

尽管M1A1坦克在摩苏尔的表现“先抑后扬”,但伊拉克人却没有继续供养这位“神仙”的心思。实际上,由于公民服兵役的组织制度不同,美国军队推行合同兵役制,公民平均服役期限为3~5年,这段时间内坦克乘员可以积累足够的实践经验,每名炮长在训练中平均发射150~250发炮弹,战车驾驶员的实际驾驶里程至少为1800千米。伊军类似的指标非常低,士兵服役期仅为两年,人员每隔半年要更新四分之一,有经验的人离开了部队,代替他们的是刚从教导队毕业的新兵。因此在整个服役期内,炮长只发射40~50发制式炮弹,驾驶员行车里程约为600千米。他们带着这样的指标转入预备役。而他们的美国同行还需要2~3年继续完善自己的专业技能,太过精密的美国坦克并不受用。

美国“战区”网站主笔约瑟夫·特拉维希克称,美俄坦克最大的区别是设计理念,“俄制坦克设计思路从二战以来就没变过,T-90S还是侧重‘群战’(即‘打群架’),单打独斗绝非M1A1的对手。M1A1车重(70吨)之所以超过T-90S(46吨),就因为装备更多探测和防护系统,正面对战稳操胜券”。M1A1坦克生产商代表约翰·克里弗斯兰曾在“华盛顿装甲论坛”上称,若与M1A1“硬碰硬”,T-90S必败无疑,“M1A1的观瞄设备和热像仪优于T-90S,能在坦克战中占得先机。通常来说,‘先敌发现、先敌射击、先敌命中’的一方总是胜利者。另外,M1A1的人工装填安排,在可靠性上强于T-90S的自动装弹机,而且其陶瓷反应装甲在防护力上也超过T-90S。”当有人谈及T-90S的主要卖点是射程达5000米的炮射导弹时,克里弗斯兰显得有些不屑,“我们至今没听说过一次炮射导弹实战取胜的记录,我们不否认T-90S具备这一能力,但一种只停留在纸面或理论上的能力,并不能构成威胁”。

面对美方的讥讽,俄伊两国显得很坦然。俄罗斯卫星网称,伊军换装T-90S,不止出于性能考虑,还在于它更适合伊军需要。俄罗斯国际事务理事会分析师蒂姆尔·阿克哈米托夫称,伊军是冲着T-90S的实用性才买的,“T-90S皮实耐用、维修方便,特别是发动机在伊拉克常见的沙尘天气及恶劣地形中工况稳定,零配件更换简便,便于战场快速维修,这是精致的美国坦克比不了的”。另外,T-90S的防护力和火力更适合中东作战,“伊军未来的主要对手是几乎没有装甲力量的极端组织或叛匪,坦克技术含量不必太高。尽管T-90在某些方面逊于M1A1,但对付非正规军足够了”。阿克哈米托夫指出,T-90S的爆炸反应装甲可抵御火箭弹和某些反坦克导弹攻击,缺乏其他反坦克武器的恐怖分子拿它无可奈何,而在空旷的沙漠地带,T-90S的观瞄系统能在安全距离外发现目标,从容地选择使用炮弹或导弹攻击,让危险不得近身。

瑞士“军官”网站主笔塞巴斯蒂安·罗布林强调,“价廉”与“服务好”是伊军移情T-90S的重要原因,“在批量采购的前提下,T-90S的售价远低于M1A1,资料显示,M1A1单价约600万美元,而伊拉克在2017年购买T-90S的单价才250万美元”。另外,俄方承诺为伊军提供全方位售后服务,并提供与T-90S配合作战的武器,比如BMPT“终结者”坦克支援车。不仅如此,伊军觉得俄制出口武器比美国货“更讲良心”。相比本国自用武器,外贸武器往往会性能“缩水”,被称为“猴版”。罗布林称,俄罗斯的“猴版”T-90虽没有本国自用坦克上的“窗帘”主动防护系统,但侧裙、车尾格栅装甲及爆炸反应装甲套装一个也不少,算得上“良心产品”,与之相比,美国的“猴版”M1A1则“黑心”太多,不仅没有新式防护系统,连过时的贫铀装甲套装都拆掉,车载传感器和车际网络系统也远低于美军版本。正因为如此,伊拉克在2008年购买的140辆M1A1,已有50~80辆在与极端组织战斗中被毁,让伊军大失所望。

也有评论称,伊拉克选择俄制坦克,也有政治考虑。2018年5月,伊拉克国会选举结果揭晓,持反美立场的萨德尔政治联盟获胜,伊美关系因此蒙上阴影,“美伊军贸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阿克哈米托夫说,“如果伊拉克坚持购买M1A1,售后服务、零配件供应等都将变得不可靠,这是伊军无法容忍的。”与此同时,受美国政府影响的通用动力公司地面系统分部(GDLS)也流露出不愿向伊军M1A1坦克提供服务的迹象。五角大楼曾宣称,伊军的M1A1至少有9辆落入什叶派民兵“人民动员军”(PMF)手中,美国怀疑该武装受伊朗控制,因此敦促GDLS取消对伊坦克维护合同。一旦成真,伊军的M1A1坦克用不了多久就会停摆,这也是刺激伊军改用俄制坦克的关键因素。

美国传统基金会分析师詹姆斯·菲利普称,伊军使用美制武器的历史很短,应用上有许多格格不入的地方。不过他们有使用俄制坦克(如T-72)的传统,对T-90S并不陌生,所以换装后将在短时间内形成战斗力。瑞士“军官”网站认为,伊军“弃美投俄”是从务实角度出发,选择最符合本国需要的武器。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