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组建的部队如何作战?我军战将巧用一挺重机枪,心理战打垮敌军

无梦历史为安 2024-11-06 09:48:34

1938年10月,在山东平度县北盛家村一带,一场令人难忘的战斗正在上演。刚组建不到3个月的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5支队,面临着一支装备精良的500余人日伪军的进攻。面对敌军的迫击炮和十多挺机枪,支队司令员高锦纯带领着这支仅有一挺重机枪、大多数战士手持冷兵器的新组建部队,凭借独特的战术智慧和巧妙的心理战术,不仅成功击退了来犯之敌,更打出了支队的军威。

新组建部队巧战显军威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华民族陷入了空前的危机。山东作为日军侵华的重要目标之一,成为了抗日战争的主战场。

在这片饱受战火蹂躏的土地上,各地民间武装纷纷崛起,他们手持简陋的武器,以血肉之躯对抗着装备精良的日伪军。这些游击队虽然规模不大,却成为了抗日战争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1938年7月,为了统一指挥这些分散的民间武装力量,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5支队正式组建。这支部队由当地各个民间抗日武装合并而成,高锦纯被任命为支队司令员。

新组建的第5支队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部队装备极其简陋,除了一挺重机枪外,大多数战士只配备有大刀和长矛等冷兵器。这些武器在面对日伪军的现代化装备时,显得格外单薄。

由于部队是由多个民间武装整合而成,各支部队之间存在着严重的本位主义。战士们来自不同的地区,彼此之间还不够了解,配合也不够默契。军令的执行效率和作战能力都受到了一定影响。

高锦纯深知,要让这支新组建的部队真正发挥作用,必须尽快提高部队的战斗力。他带领部队进行严格训练,既要让战士们掌握基本的军事技能,又要培养他们的团结协作精神。

在高锦纯的努力下,第5支队逐渐形成了一支有组织、有纪律的抗日武装力量。部队驻扎在大青杨、北盛家村、棘子嶂村等几个村庄,利用山地地形优势,建立起了稳固的抗日阵地。

支队成立后不久,就在当地开展了积极的抗日活动。他们协助百姓抵制日伪军的钱粮征收,打击汉奸特务的破坏活动,逐步赢得了当地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这支新生的抗日力量很快引起了日伪军的注意。平度县的日伪军派出特务和汉奸四处打探情报,得知在北盛家村一带,有一支新组建的八路军部队正在阻挠他们的统治。这个消息让日伪军感到极为不安,他们决定要尽快消灭这支刚刚组建的抗日武装。

敌军轻敌携重器来犯境

日伪军从汉奸特务处获取情报后,立即召开了紧急军事会议。他们决定调动驻扎在平度县的精锐部队,组建一支500余人的讨伐队伍。

这支讨伐队伍装备了多门迫击炮和十余挺轻重机枪,火力配置相当充足。日伪军还特意挑选了一批作战经验丰富的士兵,准备一举消灭这支新组建的八路军部队。

讨伐队的指挥官认为,对付一支新组建的部队用不着太多兵力。他们根据情报显示,第5支队的武器装备十分简陋,大多数战士连步枪都没有,只能使用大刀长矛这样的冷兵器。

日伪军的进攻计划很简单:利用强大的火力优势,采取突袭战术。他们计划分三路包抄北盛家村一带,切断第5支队可能的退路。

特务和汉奸们为日伪军绘制了详细的地形图,标注了第5支队在各个村庄的驻扎点。他们认为只要占领制高点,就能轻松控制战场局势。

日伪军还特意选择在10月中旬发动进攻。这个时节,山区早晚温差大,能见度也不太好,正好可以掩护他们的行动。

进攻前夕,日伪军向各个侦察点派出了小股部队,密切监视第5支队的动向。这些侦察兵携带了无线电设备,随时向指挥部汇报战场情况。

日伪军的情报显示,第5支队分别驻守在大青杨、北盛家村、棘子嶂村等几个村庄。他们决定首先进攻棘子嶂村,这里地势相对平坦,便于发挥火力优势。

为了确保进攻万无一失,日伪军还在周边村庄布置了暗哨。这些暗哨负责监视附近的道路和山间小径,防止第5支队突然逃脱。

日伪军的指挥官已经在脑海中勾勒出了战斗的场景:迫击炮开路,重机枪压制,步兵紧随其后发起冲锋。在他们看来,这样的战术足以摧毁一支新组建的部队。

讨伐队携带了大量弹药,准备打一场持久战。他们预计用不了三天时间,就能将这支新组建的八路军部队彻底消灭。

日伪军的进攻准备工作进行得井井有条,他们对这次行动充满信心。在他们的战斗经验中,这样装备的部队对付新组建的游击队,往往能以一当十。

司令运筹帷幄布战计

高锦纯接到日伪军即将来袭的情报后,立即召集支队领导班子开会研究对策。会议中有人提出转移部队的建议,但高锦纯坚决予以反对。

他在会上分析道,第5支队虽然装备简陋,但占据着地利优势和人数优势。几个驻地村庄之间的距离适中,可以相互策应,正好可以利用这个特点,打一场消耗战。

高锦纯根据地形特点,制定了一个逐村设伏的作战计划。他命令部队在棘子嶂村、北盛家村和大青杨村之间布置了多处伏击点。

每个伏击点都经过精心选择,既要便于隐蔽,又要保证战士们能迅速撤离。高锦纯还在村庄之间的必经之路上,埋设了大量地雷。

考虑到日伪军的火力优势,高锦纯规定各个伏击点的战斗时间不能超过半小时。他要求部队在完成规定的打击任务后,必须立即撤离到下一个伏击点。

支队唯一的一挺重机枪,被高锦纯安排在最后的阵地——大青杨村。这挺重机枪的火力点选在一处隐蔽的高地上,可以控制周围的开阔地带。

为了确保计划顺利实施,高锦纯派出了多个观察哨,密切监视敌军的行动。这些观察哨由当地的农民和游击队员组成,负责及时传递敌军动向。

高锦纯还安排当地群众准备了大量担架和医疗物资,在各个伏击点附近都设立了临时救护站。这些救护站由妇女和老人负责,随时准备救助伤员。

在作战部署完成后,高锦纯又组织各村战士进行了简单的战前训练。他特别强调了撤退的时机和路线,要求战士们在接到撤退信号后,必须立即行动。

为了避免部队在战斗中出现混乱,高锦纯给每个伏击点都指定了明确的指挥员。这些指挥员都是经验丰富的老队员,能够准确把握战机。

在重机枪阵地上,高锦纯亲自指导机枪手进行了瞄准训练。他反复叮嘱机枪手,一定要等到最关键的时刻才能开火,以收到最大的打击效果。

整个作战计划就像一个精心设计的陷阱,每个环节都经过周密的考虑。高锦纯深知,只有让敌人陷入这个陷阱,第5支队才能在这场实力悬殊的战斗中取得胜利。

巧用机枪定乾坤胜仗

战斗在一个寒冷的清晨打响,日伪军向棘子嶂村发起了猛烈进攻。他们的迫击炮不断轰击村庄,试图打乱第5支队的部署。

驻守在棘子嶂村的战士们按照预定计划,边打边撤,将日伪军引向下一个伏击点。日伪军见对方节节败退,立即分兵追击,完全按照高锦纯预想的方向行进。

当日伪军追击部队进入两个村庄之间的谷地时,埋设的地雷突然爆炸。爆炸造成了日伪军的混乱,他们的队形被打散,不得不停下来重新部署。

但这仅仅是开始,在北盛家村的伏击战中,第5支队的战士们利用地形优势,与日伪军展开了白刃战。尽管装备简陋,但战士们凭借数量优势和顽强意志,成功阻击了敌军的进攻。

日伪军的指挥官看到这种情况,下令部队后撤,准备重新组织进攻。这个举动正中高锦纯下怀,他立即命令隐藏在大青杨村的重机枪手做好准备。

当日伪军开始撤退时,那挺重机枪突然开火,密集的弹雨扫向敌军的退路。重机枪强大的火力,让日伪军陷入更大的混乱。

日伪军没想到在最后的阵地上会遇到如此强大的火力,他们的撤退变成了溃败。重机枪的火力封锁了他们的退路,迫使他们不得不冒着弹雨逃命。

这场战斗持续到傍晚,日伪军损失惨重,不得不放弃进攻计划。第5支队以巧妙的战术和顽强的战斗意志,打赢了这场以弱胜强的战斗。

战斗结束后,支队统计战果:击毙击伤日伪军数十人,缴获了一批武器弹药。这次胜利极大地鼓舞了第5支队的士气,也打出了支队的军威。

这场胜利的影响远不止于军事层面,当地百姓看到第5支队的战斗力后,对支队更加信任和支持。越来越多的青年加入支队,使得第5支队的力量不断壮大。

在这次战斗中,高锦纯展现出了出色的指挥才能。他不仅制定了周密的作战计划,还巧妙地利用了唯一的重机枪,在关键时刻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这场战斗也成为了第5支队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点。此后,支队在当地站稳了脚跟,为建立抗日根据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山东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0 阅读: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