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谋杀现场——一个中年油腻大叔泡妞翻车始末

楚风说国际 2023-01-09 05:23:05

(夏绿蒂·科黛)

01:神秘刺杀

1793年7月13日上午,巴黎,一个身着披风的年轻姑娘走进一家商店,买了一把小刀,藏在了披风底下。出了商店大门,她叫住一辆出租的马车,来到一栋公寓楼下。

开门的是公寓的女房东,一位上了年纪的老太太。姑娘很礼貌地说明了来意,要求面见住在这里的一位先生。房东太太一听到名字,立即警惕起来,上下打量了一下,然后拒绝了她的要求,关上了门。

姑娘有点失望,她在公寓附近徘徊了一阵,鼓起勇气,再次敲门。姑娘表示有非常重要的事,需要面见这位先生。房东太太稍迟疑后摇摇头,又一次把姑娘拒之门外。

黄昏时分,一脸焦急的姑娘又来到了这栋公寓,抱着试试看的想法,第三次敲门。

这一次,没等开门的人拒绝,姑娘就诚恳而急切地表示,她从康恩赶过来,有十万火急的事,需要立即向这位先生汇报。见开门的人仍然不同意,她急了,双方争执起来。

(夏绿蒂·科黛)

这时,公寓里传来了中年男人浑厚的声音,“让她进来”!

几分钟后,姑娘见到了这位中年男子,他正全身赤裸地泡在浴缸里。姑娘颤抖着表示她有一份叛徒名单,需要呈报给他。

看着漂亮时尚的姑娘,浴缸里的男人满脸堆笑,他一边记录名单一边说:“好极了,用不了几天,他们就在巴黎的断头台上了。”说完,他欠起身子,媚笑着拉住了姑娘的手。

姑娘很紧张,就在她的身体逐渐靠近男人时,突然拔出藏在披风里的小刀,毫不犹豫地刺进了男人的胸膛。这一刀正巧切断颈动脉,血如泉涌,男人的惨叫声传遍了整幢房屋。

有人听到惨叫声立即冲进了浴室,只见鲜血喷溅得到处都是,浴缸里的男人已经奄奄一息。他张了张嘴似乎想说什么,但一个字也没有吐出来。姑娘不慌不忙地起身走到了隔壁的房间,神态自若地等待警察的到来。

02:马拉之死

(著名画作《马拉之死》)

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的皇家美术馆里,珍藏着一幅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名画——《马拉之死》。这是一副简洁而庄严的肖像画:一个中年男子裸体躺在浴缸里,左手拿着一张纸,右手垂在地面。旁边有一把带血的小刀,浴缸周围,血迹斑斑。

这幅画的作者,是18世纪法国的著名画家、新古典主义画派奠基人雅克·路易·大卫。画上的景像,是他在现场临摹的,也就是说,他第一时间赶到了谋杀现场。他既没有收拾,也没有悲痛,而是冷静地拿起了画笔。

死者是雅克·路易·大卫的朋友,巴黎著名报纸《人民之友》的创始人和总编辑——让·保尔·马拉。他为什么会遇刺?又为什么会以这种奇葩的方式死去?

03:弃医从文

1743年5月24日,让·保尔·马拉出生在瑞士纳沙泰尔州的一个中产之家,他的父亲是一名中学教师。马拉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能说多国语言。1759年,15岁的马拉中学毕业后,来到法国留学,主攻医学。

虽然现在的瑞士富得流油,人均鸡的屁位列全球三甲,那会儿还是穷嗖嗖的。法国是当时欧洲的文化和经济中心,周边小国但凡家庭条件好点的,都把孩子送去法国留学。

1765年,大学毕业后的马拉又去英国深造,先后在伦敦、纽卡斯尔等地学医,发表过许多医学论文,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十年后学成归来,进入法国宫廷,担任阿图瓦伯爵(后来的法王查理十世)的私人卫队医生。

(让·保尔·马拉)

18世纪七十年代,法国正经历前所未有的经济危机。在路易十五时期,法国经济被一个苏格兰大骗子整垮了,刚刚恢复点元气,又打肿脸充胖子,跑到北美大陆去跟英国人打了一架(美国独立战争)。

苏格兰大骗子是怎么整垮法国的?看这里:

一群北美牛仔高兴了,法国呢,叉着老腰、龇牙咧嘴感叹道:啊,感觉身体被掏空。汇仁肾宝在哪里?

为了挽救岌岌可危的法国经济,法王路易十六大刀阔斧推行经济改革。财政大臣走马观灯地换,改革措施愣是被贵族们百般阻挠,根本推行不下去。无论多牛逼的财政大臣,干不了多久就拍屁股走人。

法国财政进一步恶化,经济情况越来越差。各地歉收,物价飞涨,工厂关门,工人失业,面包的价格却天天上涨。老百姓怨声载道,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法国是个人才辈出的地方,我们的中学历史课本上,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等都来自法国。这些人的思想武器非常厉害,武装了一大批革命家,皇家医生马拉也深受熏陶,成为卢梭思想的忠实信徒。

眼见自己伺候的主子气势江河日下,满脑子理想主义的马拉不得不考虑另谋出路。1783年,他当起了法国版的鲁迅——弃医从文。

马拉写了大量政治、文学和科学著作,先后发表了《关于电的特性研究》、《关于电疗的论文》、《光学基础知识》等丛书。他死后被编辑为《马拉文选》、《马拉通信集》出版。

俗话说:乱世出枭雄。像马拉这种牛逼闪闪的大佬,在法国如火如荼的革命事业中,怎么可能寂寂无名呢?很快,求贤若渴的雅各宾俱乐部看中了他,配了原始股,邀请他加盟。

这个雅各宾俱乐部大佬云集,历史上许多赫赫有名的革命家、政治家,都从这里诞生。比如巴黎公社首领萝卜丝皮儿(搞错了,是罗伯斯庇尔)、吉伦特派老大罗兰夫妇、后来的共和国执政和法国皇-帝、拿着破轮子的那个人。

(雅各宾俱乐部)

04:人民之友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马拉以最大的热情加入了战斗。雅各宾俱乐部挟人民之威,在限制王权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胜利,打下了法国君主立宪制的基础。

1789年9月12日,马拉创办了世界上最早、最著名的报纸《人民之友》,报纸用卢梭的名言“将生命献给真理”作为题词。马拉是这份报纸的唯一设计者、撰稿人和总编辑。

《人民之友》极力宣传革命,并以犀利的笔锋和刻薄的语言抨击时政。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天天骂政府!骂王室贪腐啦,里通外国啦,不得人心啦等等。

法国国王路易十六不高兴了:丫的王九蛋,你天天写文章骂我,还鼓动和号召人民推翻我,嫌小命不够长是不是?不抓你抓谁.com,一个月后,马拉被投进了监狱。

由于马拉深受法国民众欢迎,不久,在群众的压力和各方势力的斡旋下,马拉被释放、驱逐出镜。他在英国流亡了一段时间,又偷偷潜回巴黎,继续办报纸,继续骂政府。

为了逃避抓捕,马拉东躲西藏,后来干脆住在下水道里。长年生活在肮脏潮湿的环境里,马拉患上了奇怪的皮肤病,全身溃疡,经常要脱光衣服泡在放了药草的浴缸里。

这个时候的马拉仍然充满着理想,他渴望消灭贫富差距,反对富有者尤其是不得人心的波旁家族统治,尊重穷苦人的地位。马拉喊出了广大中下层人民的心声,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无比信任,”人民之友“名副其实。

(让·保尔·马拉)

轰轰烈烈的法国革命引来了外国的军事干涉,面对强敌环伺,雅各宾俱乐部分裂了。内部几个核心成员,根据不同的主张分出了几个派别。

有一派人比较保守,主张保存现有的革命果实,该让步让步,该妥协妥协。他们拥护君主立宪,觉得国王还是要保留的,只要路易十六承认错误,乖乖听话,当个吉祥物就好。这个派别是斐扬派。

另一派人比较激进,主张以战止战。他们认为,所有的让步和妥协,不但不能保住革命果实,反而会有覆灭之危,因此,绝不让步、绝不妥协。这个派别是吉伦特派。

还有一派人比较温和,主张走中间路线,既不激烈反战,也不赞成君主立宪。这一派人,以罗伯斯庇尔为代表,马拉也在其中。

几个大佬吵成一团,僵持不下,斐扬派率先自立门户,接着吉伦特派屁股一扭,也独立出去了。剩下的人还留在雅各宾俱乐部,演变成了狭义上的雅各宾派。

(罗伯斯庇尔)

想了解萝卜丝皮儿请看这里:

05:暴力马拉

1793年初,路易十六和他的败家婆娘命丧断头台,国王没了,吉伦特派上台执政,马拉继续骂。骂吉伦特派是卖国贼,骂斐扬派是大坏蛋,骂科学家是骗子、木偶,骂学者是蠢驴、剽窃者……几乎所有人,都被他骂了个遍。

大家对他恨得牙痒痒,吉伦特派找了个由头把他投进了监狱,但是他名气太大,不能贸然杀掉,只好公审。谁知开庭当天,听到消息的巴黎人民从四面八方赶来营救,公众、法官和庭长都为他开脱,最后搞了个无罪释放。

出狱后,马拉继续骂,挑刺谁不会?吉伦特派怎么做都挨骂,一个头两个大。在马拉和他的《人民之友》持续不断地煽动下,当年6月,上台不到半年的吉伦特派被推翻,马拉所在的雅各宾派上台。

毛姐觉得马拉的脑袋好像有点毛病,他是个狂热的理想主义者,有点像卢梭的发烧友,脑子烧坏了。他写的文章充满暴力,凡是反对革命的都该杀头,凡是不支持革命的都该砍断手脚。

到了后期,他在演说中,竟然主张用27万颗人头来换取社会的稳定和革命的成功。在马拉的暴力渲染下,雅各宾派的革命者不断地排除异己,毫无节制地走向了恐怖和杀戮。

1793年7月13日,暴力推崇者马拉终于付出了代价,他在公寓里被支持吉特伦派的夏绿蒂·科黛刺杀身亡,终年50岁。

(杀死马拉之后的科黛)

想了解法国大-革-命请看这里:、

06:科黛姑娘

1768年,夏洛蒂·科黛出身在法国诺曼底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母亲早逝,她从小在卡昂的圣三修道院长大并在那里接受教育。在修道院的图书馆里,科黛接触了大量伏尔泰和卢梭等人的著作,心里种下了革命的种子。

在雅各宾俱乐部几派人马闹分家时,科黛成了吉伦特派的坚定拥护者,她和他们一样,对当时革命的走向持怀疑态度。随着马拉和罗伯斯庇尔势力做大,行事也越来越极端。最后对吉伦特派进行血腥大清洗,科黛敬重的几位大佬也遭受了迫害。

科黛把这一切归咎于罗伯斯庇尔势力的喉舌、这群极端分子中最极端的人——让·保尔·马拉,一场针对他的暗杀计划,开始酝酿。

1793年7月13日黄昏,科黛用一把小刀结束了马拉的生命,随后,她被法院判处死刑。

7月17日,想亲眼一睹凶手芳容的群众蜂拥而至,巴黎的革命广场上人山人海。断头台旁,美丽的科黛姑娘神态自若,她骄傲地描述着整个刺杀的过程,没有为自己辩护一句,大家对这位真诚无畏的女子充满敬意。

傍晚时分,断头台上血溅四方,一只美丽的蝴蝶扇动着翅膀,飞向远处,消失不见……

不久之后,科黛所景仰的那些吉伦特派政治家,被罗伯斯庇尔追杀殆尽。革命时代最不缺少的就是死亡,而科黛用自己鲜血写下的,是无数死亡中最凄美的一页。

我是毛姐,一个爱国、爱家、爱历史的女子,喜欢我就关注我!

0 阅读:13

楚风说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