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上法国骑士勋章的王安忆,念念不忘儿时的约翰·克里斯朵夫

华舆 2024-05-28 09:00:28

2024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5月24日,法国驻华大使白玉堂(Bertrand Lortholary)在法国驻上海总领事官邸为中国作家王安忆颁发了“法兰西共和国荣誉军团骑士勋章”。这既是法国政府对王安忆文学成就的肯定,也是中法两国文化与文学交流的见证之一。

  ▲法国驻华大使白玉堂(Bertrand Lortholary)为中国作家王安忆颁发“法兰西共和国荣誉军团骑士勋章”。(图片来自法国驻上海总领馆)

“只是不愿意让花园荒芜”

身着黑色西装外套和一袭碎花长裙的王安忆在答谢致辞里回顾了自己在上海的成长经历,分享了关于阅读和文学的感受,其真挚朴素又动人的发言赢得在场文学界、艺术界近百位听众由衷的掌声。

王安忆从小生活在淮海路,它一度曾叫做“霞飞路”,是用一位法国将军的名字命名的,那里在民国时期是法国租界区。回忆起自己青年时代的读书生活,王安忆说:“在我们居住的淮海路的弄堂房子后面,有一所中学,前身是法国震旦女子学院,在它的楼顶,立着一个石头亭子,亭子里是圣母圣子的雕像,夜晚在我们家楼梯口的窗户,看得见夜幕下的剪影……”

  ▲王安忆女士现场致辞。(图片来自中国作家网)

在答谢致词中,王安忆还提起她和法国文学的缘分:“在我小时候,上海放映过一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老电影,《夜半歌声》,是一部左翼革命电影,上海的电影人大多是进步知识分子,这部电影在坊间的流行却侧重它的恐怖悬疑,里面的人物被用来吓唬不听话的小孩子,也是后来,知道它其实改编于二十世纪初法国小说《剧院魅影》……”

谈到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对她们那代年轻人的巨大影响,王安忆滔滔不绝:“无论怎么说,《约翰·克里斯朵夫》是必修课,它的意味不仅在叙事艺术本身,还在于它是匮乏时代的丰饶想象。”

王安忆说:“曾经有个时期,我们家住在傅雷先生对面一条街的弄堂,进来出去常常从他家走过,已经人去楼空,但花园里常年青绿,鲜花盛开,据传是他们的邻居,一直绕进花园,浇水剪枝。我时常揣测,这位邻人是什么样的人,也许,他并不从事有关文学的行业,甚至,未必读过《约翰·克里斯朵夫》,他只是不愿意让花园荒芜,要它季季繁荣,这不就是克里斯朵夫公寓里的邻人吗?这不就是文学这虚构的艺术和人的关系?”

“我的书比较合乎法国人的口味”

谈及法国,王安忆有着深厚的感情,从小读着雨果和巴尔扎克长大,遥远的法兰西故事对她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而在亚欧大陆的另一端,法国读者同样对王安忆的作品爱不释手。

王安忆回忆起之前在法国圣马洛参加书展的经历:“当地的人口很少,只有几万人。前来买书的游客都很耐心地站在书摊前,他们至少要把每本书读完七八页,才决定要买哪一本,他们是认真买书的。所以我的书比较合乎法国人的口味。”

“曾经有一对法国父子和朋友来上海旅行,他们认真读了我的书之后专门联系到我的出版社,约我在和平饭店见了一面。”王安忆曾对媒体说。

2013年,王安忆曾获得法国政府授予文化艺术界的特殊荣誉“法兰西文学艺术骑士勋章”。“法兰西文学艺术骑士勋章”1957年由法国文化部设立,用于表彰全世界在文化艺术领域享有盛誉或对弘扬法国和世界文化作出特殊成绩和杰出贡献的法国人及外国人。

虽远隔千山万水,中法历来彼此欣赏

作为东西方文明的重要代表,中法历来相互欣赏、相互吸引。中法两国地处欧亚大陆两端,虽远隔千山万水,但文脉相连。18世纪法国启蒙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伏尔泰将中国元杂剧《赵氏孤儿》改为五幕剧,并改名为《中国孤儿》。这部剧作一经公演,便获得巨大成功。19世纪初,法兰西学院院士儒莲于1834年对《赵氏孤儿》进行了重译,从而弥补了唱词与唱腔因翻译而带来的不足。此外,《道德经》和《孙子兵法》在法国的影响力也非常大,因为这两部作品短小精悍,字字珠玑,最能代表中国的古老智慧。

近年来,中国的作家和作品,不仅受到法国读者的认可,也得到了法国国家层面的表彰。

据介绍,“法兰西共和国荣誉军团勋章”是法国的最高荣誉,由拿破仑于1802年设立,授予为法国作出卓越贡献人士,包括军人和平民。1983年,中国作家巴金曾获得这份荣誉。

除此之外,中国作家莫言、铁凝、韩少功、余华、李锐、毕飞宇先后荣获“法兰西文学艺术骑士勋章”。张艺谋、郎朗、成龙等多位中国文学艺术界知名人士也曾荣获此勋章。

文学作品沉淀着文明,让远隔山海的读者可以在饱含人类生活悲欢离合的字句间,读懂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品格、信念和胸怀。从这个意义上讲,用文学来架设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是历史,也是现实,更是未来。(完)

综合《文汇报》、中国作家网、“ 法国驻上海总领馆”微信公众号等

0 阅读:119
评论列表
  • 2024-05-29 10:33

    祝贺王安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