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来临,医院里心血管疾病患者骤然增多,这背后隐藏着诸多冬季特有的“健康杀手”。冬季寒冷,血管收缩,如同给血液循环设置了重重障碍;大自然进入收藏季,人体也随之慵懒,食欲旺盛、活动量锐减,即便食量未大变,身体吸收营养却更“给力”,使得体重、血糖、血脂悄然上升。再加上低温促使血压升高,呼吸道感染乘虚而入,情绪也被阴霾笼罩,这些因素交织,让心脏在冬季面临严峻考验。
网络图片
对于老年人而言,守护心脏过冬更是一场关键“战役”。临床研究明确指出,寒冬里,老年人须对“三高”,即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进行协同管理,才能筑牢健康防线。要知道,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可是心血管疾病发病与夺命的“三巨头”,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者,动脉粥样硬化风险呈几何倍数增长。令人揪心的是,临床糖尿病患者中,血糖、血压、血脂同时达标的比例仅5.6%。单项或两项管控远远不够,唯有“三高”共管、综合达标,才能有效预防心血管疾病,提升生活质量。专家还贴心提醒,“三高”患者务必合理用药,严防并发症。鉴于心血管疾病患者常合并糖尿病、慢性肾脏病,糖友与高血压患者每年应主动筛查肾脏病变,尽早揪出潜在损伤。
网络图片
急性心梗堪称冬季心血管疾病的“头号劲敌”,我国每年约100万人被其侵袭。不过,它并非毫无预兆,了解先兆症状,就能在关键时刻“挽狂澜于既倒”。胸痛伴大汗是急性心梗最典型“名片”,疼痛常超15分钟甚至持续数小时。而在发作前数小时乃至数天,身体还会发出预警:颈部、嗓子似被堵塞,大汗淋漓;上肢、左肩放射性疼痛,仿若心脏在“呼救”;后背持续疼痛,宛如隐忧暗伏;上腹痛被误认成胃痛,灼烧、压迫感频袭;牙痛、下颌痛莫名袭来,多颗牙齿“喊疼”,大汗不止。这些不典型症状,极易被忽视,实则暗藏心梗危机。
网络图片
一旦心梗来袭,务必牢记“两个120”:胸痛乍现,迅速拨打120;确诊心梗,黄金120分钟内争分夺秒救治。冬季虽为心脏设下重重挑战,但只要我们洞悉风险,精准施策,就能护心脏周全,安心过冬。让我们用知识武装自己,为心脏撑起温暖“保护伞”,畅享冬日美好。
来源:北京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