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沈阳飘着细碎的雪霰,张先生蹲在急救中心走廊给爷爷办手续时,裤兜里的手机突然像着了魔似的震动。第一个电话他含着泪挂断,第二个直接关机,可第二天开机时48条未接来电如血滴子般砸进眼帘。全是殡葬公司的"夺命连环call"。更诡异的是,对方不仅能准确报出老人姓名、离世时间,连家庭住址都说得一字不差。
"这是往伤口上撒盐啊!"张先生红着眼眶对记者比划,他亲眼见过推销员像鬣狗般蹲守ICU门口,逮着家属就塞传单。殡葬从业者老李私下透露,某些公司会买通护工按条收费,一条逝者信息能卖到200元,更精明的则伪装成志愿者混进病房。"前年太平间招标,三家殡仪公司为了抢信息源差点打起来。"他说着掏出手机,微信群里明晃晃挂着"今日新鲜资源:沈河区83岁男性,三小时内有效"的交易记录。
这场荒诞剧在警方突击某医院后勤科时达到高潮。办案民警从科长电脑里挖出3.2G的死亡记录,时间精确到分钟,连家属职业都备注得清清楚楚。涉事科长交代,这些数据被打包卖给中介,转手五次还能卖到每条50元。而就在结案当天,又有新入行的殡葬销售在知乎提问:"刚入职需要自己找客户信息,有什么渠道?"
当我们用区块链保护虚拟货币,用生物识别守卫手机支付,却让至亲的最后时刻在数据黑市裸奔,这何尝不是数字时代的荒诞寓言?那些深夜响起的推销电话,像极了啄食普罗米修斯肝脏的秃鹫,只不过这次被啄食的是生而为人的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