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徐坤可以当一批人的偶像,他们能让自己变得更好,这样不好吗?

吴之二 2018-11-12 15:14:36

当“娱乐至死”这个词流传的越来越广,知道的人越来越多的时候,大众就会越来越多地使用它。遇到任何一件事,明星公布恋情、当红流量要上哪个节目、某某综艺在哪里录制快去看、哪个小花又塑料姐妹情……等等等等,在这种大环境之下,大家越来越多地用“娱乐至死”来批判一些社会现象,营造出一种“这样的娱乐生活”就是不对的,大家不要这样,男孩子不能化妆跳舞,女孩子不能疯狂追星,你们这样做就是不务正业,就是不走正路,就是不对的,你们就是娱乐至死,就是在毁灭国家和社会的未来。

在这样的氛围之下,唱歌跳舞选秀出道就要面临着巨大的舆论压力,就像高三的时候早晨起床一边向外跑一边喊着“我要上清华!我要上北大!”,然后旁边一位老师淡定都过去,嘴里说“做梦呢吧?”。有很多人都认为这些希望出道的人就是为了当明星,就是为了赚钱,就是为了有朝一日可以醉生梦死不必担心衣食住行,可暂且撇开这些不谈,谁活着就能完全遗世独立呢?带有这些想法的人们,难道你的生活可以不赚钱奔小康吗?既然梦想可以实现,为什么要刻意追求淡泊名利而放弃梦想呢?那些曾经喊过“我要上xx大学”的学子们,他们对于实现自己梦想的渴望程度,是不是和这些日日挥汗如雨希望出道的人们一样呢?

蔡徐坤被黑的这么厉害,可能有人羡慕或嫉妒“一夜成名”的经历,可能有人不想看到别人的光鲜亮丽,可能有人自认为社会的正义使者,希望洗涤所谓“不良风气”,可能有人纯粹是“为了黑而黑”,为了自己赚钱等等......难道就因为他们(蔡徐坤和其他很多这样的人)一朝破晓,就可以忽视掉他们之前漫长黑夜之中的煎熬了吗?

单单对于蔡徐坤来说,他可以呈现出一个好的舞台,可以写让一些人觉得好听的歌(有人说他的歌不好听,在此不发表言论,毕竟每个人的感官体验是不同的,各有所爱),可以一如既往的呈现出努力谦卑的形象,这已经足够了。就算几年过后,或者几十年过后,所谓的“人设”陡然崩塌,至少在现在来讲,在现在所表现出来的方面上,蔡徐坤这个人可以被当作一批人的偶像,有一些人们可以因为他让自己变得更好,这样不就很好了吗?

有些人会说,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也变成这样化妆跳舞穿的花里胡哨的人。一个偶像,一个歌手,或者一个艺人,他们的价值如果仅仅体现在外表,那确实是他们的问题;可是他们如果在这样的外表之下,还能表现出一些优良的品质作风,却被人忽视掉,这就是身为观众的我们的问题——我们有时候,会只把娱乐当娱乐。

如果只是批判偶像,一昧批判如蔡徐坤这类新起之秀,到头来,新人会因为舆论而退缩,无数梦想会因为攻击而破灭,所谓“社会的使者”,自然也会错杀三千。可能多年以后,我们老了,电视里依旧回放着二十一世纪初的春节联欢晚会,手机放着已经过去十几二十年的歌。因为没有新鲜的节目看了,没有新鲜的歌可以听了,因为在年轻的时候遇到的一些新星,都被黑子喷子骂到退缩了,他们走了,只留下守着旧宝藏的我们。

0 阅读:17

吴之二

简介:一个有着无节操娱乐精神的大杂烩 结交没节操的基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