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T推出这一系列重大改革,确实给予了球员更大自主权和经济回报,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确定性和潜在挑战。
WTT摒弃了强制性的参赛要求,球员们终于可以自主决定是否参加某些赛事了。这种尊重选手个人意愿的做法,倒让人有种回归乒乓本源、回归阳光运动的感觉。不再是被束缚、被主办方摆布的棋子,而是获得了自由的乒坛公民权。当然,这也意味着顶尖选手未必会全程参与,名次保护和奖金挣取面临新挑战。
WTT是冒了一定风险的,为了给予球员自主权,可能会影响赛事的参赛阵容和整体含金量。但这是一种开放、包容的姿态,相信会赢得好评。运动员们也许会因缺席而错失一些商业机会,但至少他们掌握了选择的自主权。有位哲人说过,自由意味着权力,也意味着责任。
既然拥有了自主权,运动员们就需要明智地规划赛程,在工作与生活之间寻求平衡。比如有人可能会选择退出一些常规赛,好让自己在大赛concentrate。另一些人则可能优先考虑奖金,以maximise收益。总之现在有了选择余地。
奥运会无疑是乒乓球项目中最具分量的赛事,能在这个舞台上折桂的运动员,实力和心理素质都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检验。因此,WTT决定给予这些奥运冠军四年的直通特权,让他们自动获得大满贯和六站冠军赛的参赛资格,无需通过资格赛和排名加注。
这种对奥运会最高荣誉的礼遇,也是WTT希望借助奥运品牌效应来提升自身影响力的一种尝试。毕竟,能有奥运会金牌得主的加盟,自然会给赛事增添更多看点和关注度。从球员的角度来说,这种直通特权无疑是很大的激励,可以促使他们在奥运会这个重要舞台上有更出色的发挥。
不过,这一特权也可能会引起其他非奥运冠军球员的不满。他们辛打出好成绩参加资格赛,结果奥运会金牌得主却可以直接越级而入,未免有失公平。另一方面,一些奥运会后就很快退役的老将,是否还有必要获得这种特权资格,也值得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