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也在与时俱进,那么最明显的一点就是教材的改革!不管是语文数学还是其他的教材,都在随着时间的变动而变动,这些调整和删改等等,也是为了给学生和老师提供更好的教学材料。
而课本就是教育的基础,不过对语文课文的删减改动,让很多家长都不满意,尤其是一些经典课文的删除,让广大家长觉得:现在的教育教学已经到了这种地步?什么课文都要删减那还让学生们学啥?为此,也引发了不小的争议。
说到《岳阳楼记》这篇课文,即便是毕业很多年的学生,也能背诵文中一些话,毕竟这是一篇比较重点的文章,是八年级学生必背的课文,在考试中也常常出现,但是有人却呼吁将它删除。
原因就是文中提到了滕子京这个人,有人质疑滕子京被贬是因为人品,还觉得他修缮岳阳楼的动机不纯,重点是范仲淹本人并没有去过岳阳楼,也算是凭空想象。
因此这篇文章并没有什么历史意义和价值,加上有滕子京这么一个人,学不学这篇课文都行,所以就算是不出现在语文课本上,也无可厚非。
不过很多网友并不是这么认为,对待此事也呈现了不同的态度,觉得根本没必要把《岳阳楼记》从语文课本删除,学生学习依旧很有必要,因此到最后,这件事也没有惊起太大的水花,直至不了了之。
为了能够与时俱进,也为了能够学生们更好的学习和读书,语文教材也在不断的积极改进中,但是很多家长都觉得,现在的语文教材真是大不如从前,不管是从封面插画上来看,还是文章内容的质量上来看,都在有所下降。
很多经典课文的消失也让很多家长不满意,比如《黄继光》、《谁是最可爱的人》、《雷锋日记》等等,这些经典且口口相传的课文,都在逐渐的被一些不知名的课文替代了。
而教材是学生的载体,这么肆意的改动真是越来越乱了,虽然无法让教材做到和80/90后的人上学时一样,但起码也不能脱离太多,但眼下看来,这种趋势还在可持续着。
尤其是当《谁是最可爱的人》被《爱迪生救母》取代后,广大网友更是不接受,毕竟前者描述了一个真实的战争场景,学习这段历史,也能激发学生们的爱国情怀,也能珍惜当下来之不易的生活,但后者却是一个虚构的外国故事,这让人怎么能接受?
此外,朱自清的《背影》也差点被删减,这篇文章生动的描写了父亲对孩子深沉的爱,但是一位教授却质疑,《背影》中父亲翻越铁轨护栏给儿子买橘子的行为,是违反了交通规则,所以怕给学生留下不好的影响,也建议删除。
而网友觉得这根本就是在无中生有,如果按照这个程序发展,那武松打虎也删除吧,毕竟是不爱惜动物,最后因为反对的声音太大,也不了了之了。
课文的修改与增删,从某种角度来说是好的,但前提是不能胡乱的修改!毕竟课文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们更好的学习到历史,或者学习到一些知识理论,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三观,因此课本即便是需要修改,也要合情合理。
对于一些作品,在增删之前一定要着重考量,比如《黄继光》、《谁是最可爱的人》、《雷锋日记》等等,都是在描写历史和英雄。
而《岳阳楼记》也是在描写虽然身居江湖,但仍忧心忧民,侧面表达了爱国爱民情怀,关于这样的好文章,着实不宜从语文课本中删除,如果这些文章真的渐渐从课本中不见了,那么就意味着,学生对历史的了解,会越来越不明确。
不管是家长老师还是教育教材的编撰者,都应该给学生们正确的引导,也要树立孩子们良好的三观,那么教材的编写就显得很重要,一定要三思而行。
总体来说,每一本教材的编写和删减都应当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来完成的,不能凭借自我的主观意识来定夺,而且内容也是需要经过千挑万选出来的,毕竟这对学生有着一定的影响,因此三审三校是很有必要的。
如果真要对经典文章进行改动,那么要将之出现在其他辅导书上,而不是彻底删除,毕竟教育需要与时俱进,那么学生也更应该了解历史!
今日话题:你同不同意将《岳阳楼记》从语文课本中删除呢?
(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真是忧了啊。先天下之忧而忧。老范忧的提前量真大
所以说别在相信什么所谓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