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大汉奸被判枪决,临邢前竟挣脱束缚叫嚣:这事要问李先念

新新史界 2024-08-30 12:11:45

1951年春天,沔阳县公安局抓捕了一名可疑人员,而经过审讯后得知,此人正是湖北一带赫赫有名的大汉奸黄标。

当时的新中国刚刚成立不久,全国各地都发起了轰轰烈烈的惩治汉奸、敌特分子的运动,而老百姓对这些无恶不作、为虎作伥的人更是深恶痛绝,当他们得知黄标落网后,纷纷请愿要求严惩这个大汉奸。

考虑到此人影响极大,而且又是民生所向,当地政府便决定在不久之后召开一场公审大会,当着人民群众的面公布黄标的罪状,并将他处以极刑。

或许是预感到事情不妙,这位年过半百的汉奸头目一连数日滴米未进,甚至还不停在在牢房中大声嚎叫,装模作样地冲着狱警喊道:“我要见你们首长,让这里管事的人出来!”

可任凭他怎么挣扎,却都无济于事,毕竟枪决已是板上钉钉的事情,谁会在意一个将死之人的话呢?

不久之后,公审大会的日子到了,这也意味着黄标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

然而,就在时任武汉公安局局长、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的朱涤新宣读枪毙的判决书之后,原本被五花大绑着还算老实的黄标突然暴跳如雷。

他怒目圆睁,使出全力试图摆脱束缚,一旁的两名战士见状赶紧扑过来将他按住。

见挣扎无望,黄标只能歇斯底里地喊道:“你们不能杀我!”

忽然,他像是想起了什么,忙不迭地说着:“去找李先念,去找李先念……他能作证……”

闻听此言,在场的所有人、包括朱涤新皆是心头一震。

要知道,当时李先念身兼湖北省委书记、省政府主席、省军区司令员、政委数职,是全省党、政、军当之无愧的“一号人物”,这名大汉奸竟然要找他、还要让他给自己作证?

虽然朱涤新打心底里认为这只是黄标的谎言,但出于谨慎考虑,他还是将情况汇报给了上级。

当湖北省公安厅厅长陈一新看过文件,得知这个叫黄标的人正在刑场,并且随时都有可能被枪毙的时候,瞬间慌了神。

他赶忙给朱涤新打去电话。

“喂,我是省公安厅的陈一新,那个黄标不能枪毙……”

那么,陈一新在得知消息后,为什么要阻拦行刑呢?这个黄标究竟是什么身份,他与李先念又有怎样的关系呢?

最终的结果又是怎样的呢?

事情的来龙去脉,还要从抗日战争年代开始说起。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他们沿着铁路干线一路南下,不久之后便进入湖北省境内,占领了包括沔阳县在内的大部分地区。

面对外地入侵,当地的老百姓奋起反抗,这也一度让日本人头疼,绞尽脑汁地考虑该如何安稳地控制这些占领区。

思来想去,他们冒出了一个自认为不错的主意,那就是选一个在当地德高望重的人作为自己的傀儡,而这个人正是黄标。

黄标虽然出身贫寒,但年轻时候跟随一名道士练过几年拳脚功夫,一身武艺了得,四五个壮汉近不了他的身。

彼时时局动荡,各路军阀混战不断,地方豪强欺压百姓,不满现状的黄标揭竿而起,带着乡亲们发起了一次又一次农民运动,成为名声显赫的名人义士。

然而,在乱世洪流之中成为大英雄是要付出代价的。

1932年的夏天,由于叛徒向军阀告密,黄标领导的农民部队遭到了反动派的大清洗,最终伤亡惨重。

在这危急关头,黄标不得不逃离家乡,过上了流浪的日子。

而就是在这个时候,他无意间救下了一名落水的女童。

这对于他来说,本是一件稀松平常的小事,却不想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

将女童送回家之后,黄标才意外得知,她竟然是金华寨土匪大当家的侄女。

而这名匪首在弄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之后,当即抱拳说道:“兄弟救了我侄女一命,那就是我的朋友,今晚就不要走了,先在山寨歇歇脚,顺便吃点酒肉”。

多日来的流浪生活,黄标压根就没有吃过一顿饱饭,此刻肚子早已饿得咕咕作响、眼冒金星,便干脆答应了下来。

当天晚上山寨便大摆宴席,有头有脸的人物纷纷走上前来敬酒。

而在酒过三巡之后,匪首红光满面,紧紧搂着黄标的肩膀说道:“我看兄弟也是个江湖中人,现在没有落脚的地方,干脆留在山上,这二当家的位置就让你来当吧”。

虽然黄标不甘心落草为寇,可眼下自己正在被通缉,实在是走投无路,一番思量之后便点头答应了下来。

就这样,黄标留在了金华寨。

没过多长时间,他出色的领导能力再度让匪首刮目相看,考虑到自己年事已高,且厌倦了打打杀杀的生活,便干脆将山寨大当家的位置让给了他。

接手山寨后,黄标当即约法三章:只劫地主恶霸,不骚扰贫民;只取财,不索命;遇见不平,拔刀相助。

在黄标的整治下,金华寨的面貌焕然一新,更是得到了当地老百姓的爱戴,纷纷尊称他为“仁义大哥”。

正因黄标深得民心,当日本侵略者进入鄂中地区后,便决定拉拢他成为傀儡,为此他们不惜派人三番五次带着满满几筐金银珠宝前往山寨。

可面对如此巨大的财富,黄标甚至连眼皮都没有眨一下,便冲着手下喊道:“送客,从今往后凡是日本人,一律不得让他们上山”。

然而,日本人对此并不死心,接连几次提高价码,可奈何他们刚来到山脚下便被拦住,只能悻悻而归。

不久之后,手下的一名小喽啰突然闯进山寨大堂。

“大当家的,刚才抓住了几个货郎……”

还未等他说完,黄标当即怒斥道:“跟你们说过多少次了,咱们虽然是匪,但走的却是劫富济贫的路子,不抓穷人,你们抓几个货郎干什么?”

见寨主动怒,那名小喽啰只能委屈巴巴地说道:“我们也没想抓他啊,可他们几个不识好歹,非要赖在山门那儿不走,嘴里还嚷嚷着要见管事的”。

闻听此言,黄标眉头紧蹙,心中暗想不会又是日本人来自讨没趣吧。

可既然人已经被扣了下来,事情总要有个解决,黄标便下令:“把那几个带上来,我倒要看看他们究竟是什么来路”。

不多一会儿,三个五花大绑、脑袋上扣着麻袋的人被押了上来。

黄标使了个眼色,一旁的喽啰心领神会,快步上前将麻袋揭开。

看清三人的面貌之后,黄标先是一怔,紧接着脸上竟露出惊讶之色。

“怎么是你们?”

屏退众人之后,他亲自来到三人身边为其松绑,欣喜地说道:“老首长,你们怎么上山来了?”

原来,这三人竟是黄标当初领导沔阳县农民运动时的老领导,为首的正是时任鄂中军分区司令员李人林。

见对方还认得自己,李人林也算是松了一口气,顺带着半开玩笑般说道:“来之前我还担心,咱们只有过几面之缘,又这么多年没见过面,万一你要是认不出我来,我们三个可真是羊入虎口喽”。

话音刚落,黄标当即哈哈大笑道:“哪能啊,再说了我好歹也闹过革命,绝对不会为难穷人的”。

听到这番回答,李人林颇为满意。

其实他之所以要冒险来到金华寨,就是为了找到黄标,说服他假装接受日本人的拉拢,潜伏进敌人的内部。

可话说出来之后,却引起了黄标的强烈不满。

他瞪大着双眼,连忙摆手说道:“让我投靠日本人?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见他如此抗拒,李人林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地劝说道:“我明白你对此很抵触,可眼下敌强我弱,迫切需要一位同志打入敌人内部,如果没有内应的话,不知会有多少人白白牺牲”。

听到这番肺腑之言,黄标犹豫了。

在他眼中,汉奸势必是要遭人唾弃的,他们为了荣华富贵背弃家国大义,注定要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可是,倘若假意答应日本的拉拢,去敌人的内部搞潜伏,那也是一桩好事。

经过一番思想搏斗之后,黄标分清了其中的利害关系,他咬了咬牙、艰难地点了点头:“既然这样,那我就戴上这顶汉奸的帽子”。

见他表态,李人林激动地与之握手,随后语重心长地嘱咐道:“万事小心,等抗战胜利了,我请你喝庆功酒!”

不久之后,日本人再度来到金华寨,这次他们没有遇到阻拦,顺利地进入山寨大堂。

而黄标也谨记李人林的嘱托,假意接受了他们的拉拢。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和黄标想的如出一辙,自己投降日本人的消息一经传出,立即引来如潮水一般的谩骂。

远在老家的年迈母亲由于无法接受儿子做汉奸的事实,竟选择上吊自杀。

得知母亲的死讯,黄标悲痛欲绝,快马加鞭赶回家中,希望能送老人家最后一程。

可没想到的是,他刚刚下马,站在村口谢客的亲哥哥竟然将自己拦了下来。

“你从哪来回哪去,娘是因你而死的,你不配为她披麻戴孝”。

这一刻,黄标心如死灰,但他又不能说出实情,只能无奈地跪倒在村口,重重磕了三个响头,痛哭流涕地呢喃道:“总有一天,你们会知道我的苦衷的”。

在整个抗日战争时期,黄标凭借着自己“汉奸”身份的掩护,秘密给中共鄂中区委传递了大量重要情报,还多次设法营救被捕的革命同志。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告无条件投降,这一刻黄标如释重负,仿佛身上的千斤枷锁瞬间解开。

在得知这一喜讯的当天,他就带领手下600多人浩浩荡荡地赶到豫鄂边区,向组织上请求整编。

时任中共豫鄂边区委员会书记的李先念听说黄标的到来,亲自前来迎接,任命他为襄南军分区汉沔指挥部副指挥长。

等到整编仪式结束之后,李先念紧紧握着他的手,当着众人的面激动地说道:“黄标他不是汉奸,他在敌人内部忍辱负重多年,久经考验,是中国革命的一根大梁!”

不久之后,解放战争爆发,国民党反动派对豫鄂解放区发起猛烈的进攻,在一次战斗中黄标身负重伤、与部队走散,只能乔装打扮成僧侣,一路乞讨来到湖南益阳一带,等待着大部队的到来。

可苦等了三年之久,他一直没能与组织取得联系,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黄标终于打听到一名老战友的住处,在他的推荐下进入武汉市公安局担任情报站站长。

然而好景不长,不久之后全国掀起一阵惩治汉奸、敌特分子的浪潮,由于当时信息闭塞,黄标是我党潜伏人员的消息鲜有人知,人们只知道他在战争年代曾是大汉奸,阴差阳错之下锒铛入狱。

最终,黄标被判处枪决,好在临刑前他灵机一动,开口大喊道:“去找李先念,去找李先念……他能作证……”,事情才出现了转机。

在时任湖北省公安厅长陈一新的干预下,黄标被从枪口救了下来。

由于当时李先念已经被调到中央工作,陈一新只能通过写信的方式,向他询问黄标的真实身份。

只可惜由于工作人员的疏忽,那几封信件最终未能寄出,而是被随手放在了盛放过期档案、文件的资料室内。

也正因如此,由于证据不充分,黄标依旧顶着“叛变革命,充当汉奸”的罪名,被收押在武昌监狱,直到1953年8月3日因病去世。

然而事情并没有就此了解,经过黄标子女们20多年的四处奔走,1979年夏天,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对于黄标一案进行重审。

经过几个月时间的详细取证,最终宣布撤销原判,为黄标恢复了名誉。

直到2014年8月,黄标同志的遗骨才被移葬到了湘鄂西苏区革命烈士陵园,也算是对他为革命所做功绩的肯定。

10 阅读:2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