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拾柴火焰高,中国重返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的道路可谓艰辛。成功的背后,离不开许多国家的支持,其中就包括了曾经的支持者印度。然而,近日印度外长苏杰生却对印度的对华政策提出了新的看法,公开批评了印度“国父”尼赫鲁在当年支持中国“入常”的决定。这一观点引发了广泛关注,也引发了对中印关系及印度现实政策的深刻思考。
尼赫鲁在“入常”问题上的坚定支持是在中苏关系紧张,中美关系却开始蜜月的背景下做出的。美国为了打压苏联,积极支持中国“入常”,而印度在当时的执政理念很大程度上受到美国路线的影响。尼赫鲁在这个背景下支持中国,更多是出于顺应大势、维护国家利益的需要,而非所谓的“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
然而,如今的印度政客对尼赫鲁的看法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印度外长苏杰生在谈及中印关系时明确表示尼赫鲁的对华政策是错误的,称其过于“浪漫”和“理想”,并提出了“婆罗多”路线,主张更加注重民族主义和现实主义。苏杰生对尼赫鲁的批评不仅是对历史功勋的否定,更是在为现任总理莫迪的政策辩护,鼓吹其所谓的“婆罗多”理论。
然而,苏杰生的言论却被认为缺乏理性和专业的认知。他对当时国际形势和中印地缘政治关系的分析显然偏颇,忽略了尼赫鲁的决策是在特定背景下做出的,而非单纯的“浪漫”和“理想”抉择。当时,尼赫鲁面对的是一个充满变数的国际格局,而他的选择更多是出于维护印度国家利益和适应当时形势的需要。
苏杰生更进一步提出未来印度对华政策要更为自主和务实,不过多考虑中美关系的影响。然而,这种立场可能在实际操作中面临更多的挑战。印度近年来不断挑起与中国的矛盾,表现出对中美这两个大国的“羡慕嫉妒恨”。苏杰生所谓的“婆罗多”理念,虽然符合印度当前的政治思路,但在全球格局中可能过于狭隘。在追求“大国梦”的同时,印度也需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避免在国际舞台上过于张扬。
印度的自卑感和危机感或许源于中国的全面崛起。然而,过于极端追求“婆罗多”路线可能导致印度政治生态环境的畸形发展。印度需要更加客观看待中印关系,摒弃过去的嫉妒情绪,推动两国合作。与其将目光过多地放在他国身上,不如从自身找问题,实现真正的国家崛起。中国的崛起为世界带来了平衡和机遇,而印度要实现“大国梦”,还需更多的内省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