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古装大片,在新世纪头十几年曾经非常流行。
全球大卖的《卧虎藏龙》一出,惹得几位国内名导心痒,于是,纷纷扎进了各自臆想的东方古装世界。
其中打头阵的张艺谋,选择了国人熟悉的“荆轲刺秦”典故作为《英雄》的底子,用罗生门结构和色彩美学重构了这个故事。
巧的是,在《英雄》之前两年,陈凯歌的第一部古装大片《荆轲刺秦王》也是这一题材。
然而,更巧的,在《荆轲刺秦王》之前两年,第五代导演周晓文拍了部90年代少见的大制作古装片。
电影还是把荆轲刺秦、高渐离与嬴政等秦朝故事搬上了银幕。
这部电影叫《秦颂》,投资4000万,主演是姜文、葛优、许晴等,编剧是芦苇。
这等预算和阵容,本可以让它有可能“取代”《英雄》成为内地古装商业大片的先行者。
让人想不到的是,影片仅在上映4天后就被突然下架。
《秦颂》
周晓文导演后来回忆说,当时有人直接包围了洗印厂,未寄出的拷贝全被截下。
至于原由,没人说。
或者,不能说。
电影《秦颂》就这样消失在1996年。
一年后,《秦颂》重来,但声势早已不在,投资方血亏,一部有野心的华语大片最后竟落得无人问津。
今天,我们聊聊这部电影。
影片以秦王嬴政统一六国为大背景,但做了很多虚构。
最核心的设定是让嬴政与荆轲的好友——琴师高渐离成为从小一起长大的义兄弟。
历史上,嬴政的父亲是作为质子被派往赵国,所以嬴政一生下来就是人质。
电影里的故事也是从这里开始。
嬴政虽为王孙,但处境落魄无人照顾,是高渐离的父母收养了他,把他当成儿子一样养大。
一个是将来的帝王,一个是将来的乐圣,就这样自小相识。
秦赵交战时,愤怒的赵国人差点将嬴政斩首,是高渐离的琴声和童谣让小小年纪的他克服了恐惧。
后来嬴政被接回秦国,两兄弟就此天各一方。
嬴政继承王位后便开始了大一统计划。
在灭燕国时特意嘱咐秦国士兵要找到高渐离,他想让高渐离为他即将建立起的霸业谱写一曲《秦颂》。
但事与愿违,心高气傲的高渐离被秦军抓到后没有得到优待。
反而额头上被烙了个字:囚。
自尊心受伤的高渐离心生愤恨,他不想屈从于四处杀伐的秦国,也不领曾经的兄弟情,并以绝食来反抗。
当时,嬴政有个女儿,叫栎阳。
虽然下肢残疾但个性要强,她说“阴阳智慧各不相同”,她有办法让高渐离改变主意,为父王谱曲。
栎阳公主用激将法“喂活”了高渐离,并让他做老师教自己弹琴。
可短暂的屈从后,高渐离还是一心求死,他强奸了即将嫁给王贲将军的栎阳。
不过,栎阳没有反抗,因为她已经爱上了自己的老师。
更怪的是,从此之后,栎阳的腿奇迹般地好起来。
嬴政本想处死高渐离,可考虑到栎阳公主的感受,只好把高渐离再次打为囚犯。
高渐离为了让嬴政不再滥杀无辜,终于答应谱写秦颂。
然而,后面发生的两件事让高渐离彻底绝望,他做了必死的决心。
一是栎阳公主出嫁了,但她在新婚之夜选择了咬舌自尽,她的丈夫王贲一怒之下将她分尸。
二是被高渐离救下的两万五千燕国囚徒,也在修完长城后被集体屠杀......
在嬴政的登基大典上,在奏完《秦颂》后,高渐离将琴砸在了嬴政身上,燃后服毒自杀。
嬴政用一把剑提早结束了高渐离的痛苦,转身走向天台继续完成他的登基大典。
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秦朝建立了,始皇帝留下诏令:
我死之后谁敢重用乐人,杀无赦……
总的来说,《秦颂》讲的是嬴政灭六国成为第一位皇帝的历史故事。
但选择的视角很私人。
全片没有什么战争场面,它讲的其实是这个霸业的背后,两个男人之间的一场精神较量。
这两个男人的身份也很有代表性,嬴政是帝王,是ZZ家,高渐离是乐人,是艺术家。
并且他俩都是“天下第一”,嬴政是威名第一,高渐离是琴艺第一。
因此,这两人的较量就很有意味。
嬴政曾被高渐离的音乐打动,所以他深知感召人心的重要,为此不顾群臣反对,启用这样一个燕囚做大乐府令,让他为秦朝写颂歌,以音律感染天下人。
可是高渐离是个纯粹偏执的乐人,嬴政长年征战四处屠戮,他不想与这样一个“暴君”站在一起,不想让自己的音乐沾上血。
电影《秦颂》的故事就在两兄弟之间的拉拢、反抗和再劝说、再对抗的关系中进行。
代表了ZZ和艺术的博弈。
而栎阳公主的出现让这种对抗关系变得更复杂,情欲、占有欲、报复心理等等掺杂在一起。
如今再看,宛如一场宫廷ZZ版的心理分析大戏。
先来看嬴政,《秦颂》给我们塑造了一个精于权谋的秦始皇。
在他身上,一统六国就像是一个机器人指令,绝无更改可能,身边人皆为棋子,一切都要按着棋规走。
除了利用感情将高渐离和女儿栎阳公主绑在一起外,嬴政驾驭群臣的能力也让人印象深刻。
片中有一场朝堂戏非常精彩,说的是群臣齐齐反对重用高渐离,因为他是囚犯、是强J犯,有损帝国体面。
嬴政不直接发火,而是一个个点名,把那些重臣们娶亲纳妾、娈童、聚赌、放高利贷的丑事兜出来,然后反问他们什么叫体面。
特别是赵高和丞相李斯,一个是太监,却娶了三十一个妻子;另一个倒是不纳妾,但每晚要有童男子陪睡。
群臣沉默,嬴政也不再逼问个人私事,话锋一转,转而强调在大业尚未完成之时,秦国文武百官绝不能像其他六国的官吏那样昏庸奢靡、嫉贤妒能。
有理有据有进攻性,直扎要害又不至于撕破脸,大臣们被驳地哑口无言。
在徐福东渡寻找长生不老药这个典故上,影片也借来做发挥。
《秦颂》中,徐福徐贵兄弟被塑造为一对坑蒙拐骗的方士,他们吹嘘自己有二千五百多岁,惹得群臣纷纷好奇怎么获得长生不老药。
嬴政听后笑了笑说:
牛皮吹到这个境界,可有些诗意了。
明知是假却不阻止,反而鼓励他们继续说大话。
因为有了神吹的他们,那些贵族们难免想入非非,就不会在即将完成统一大业的关键时候谋反。
总之,攻人心,始终是他的第一战术。
再来看高渐离。
他有乐人的纯粹,所以他的音乐里没有杀戮和血腥,这是嬴政在一统六国后需要安抚天下人的东西。
他也有凡人的欲望,在与栎阳公主相识的初期,甚至还带点扭曲的“报复”心理。
他通过占有栎阳的身体来发泄对秦国的不满,但又发现对栎阳生出了情感,陷入到痛苦的两难状态。
高渐离对嬴政的天下大同理想也有过向往和信任。
但最终意识到自己只是一棋子,绝望之际,他用根本杀不死人的琴来袭击嬴政。
实际就是求死。
栎阳公主也是一个很特别的女性角色,不忌世俗,敢爱敢恨,完全是现代女性的塑造方法。
身体的残缺激发出了她很强的独立意识和控制欲。
高渐离就是她驯服的第一个男人,也是爱上的第一个男人,被迫嫁给王家后,性格刚烈的她选择了殉情。
再进一步,这三个不同命运的主人公其实都是秦朝的“囚徒”。
高渐离是名副其实的囚徒,身体受辱、精神两难。
栎阳虽贵为公主但也是囚徒,嬴政利用她救活了高渐离,又为了维系君臣关系而把她许配给王贲。
嬴政曾以为音律(艺术)可安抚人心,到头来却发现一场空,还是要不带情感地施行强硬律法。
他成为了始皇帝,但也失去了最珍视的两个人,他被永远困在了皇冠之下。
人们都说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可是,那些任意打扮历史的人,难道就不是被权力打扮的小姑娘了吗。
正因为《秦颂》的视角很私人、情感关系很现代,所以当年也被批篡改历史胡编乱造。
导演周晓文回应过,说历史不历史的,对他而言不重要,重要的是人。
再现历史是大学历史系研究者的事情,不是电影该做的。
确实,隔了这么多年后、当见识了那么多的魔改后,现在回过头来再看《秦颂》,你应该不会再纠结于它是否忠实于历史。
至少在对帝王心理的深层刻画上,在对ZZ和艺术关系的严肃表达上,后来的那些同类古装大片都很难超越它。
更微妙的是,这部纯属虚构的电影里所呈现的那些与史书记载有很大出入的情节和人物,给人的感受又是那么真实可信。
所以历史和演绎,到底哪个真哪个假?
每个人心里自有不同的答案 期待你将文章分享给更多的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