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马苏在《我是刑警》中的演技?一个舞蹈演员是如何碾压一群科班演员的?
作为一个深耕娱乐圈十多年的从业者,我想聊聊最近在业内引发热议的一个现象。看过马苏在《我是刑警》里那场审讯室戏的人都说,这简直看得头皮发麻。我第一次看完这场戏时,也不敢相信这是出自一个舞蹈演员之手。
先说说马苏的演艺经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她最早是中国东方演艺集团的舞蹈演员,曾经在《还珠格格》里扮演晴儿走红。那时候的她给人印象就是清秀可人,演技水平中规中矩。这些年马苏在演艺圈备受争议。从"晴儿"到《北京青年》的"何北",再到各种综艺节目,她一直被贴着"花瓶""演技差"的标签。可这回在《我是刑警》里,她彻底颠覆了所有人对她的印象。
她饰演的白玲是个市场上卖鸡肉的小贩,看似风光的"厂花"其实过着清贫的生活。马苏为了这个角色,特意去菜市场体验生活。她那双沾满油渍的手,脸上的疲惫,都不是靠化妆做出来的效果。最让人震撼的是审讯室那场戏。当白玲得知丈夫背叛的真相时,马苏没有用夸张的表情和声嘶力竭的哭喊来表现悲伤。相反,她的表演极其克制。从最初的不信,到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再到崩溃大哭,每个细节都拿捏得恰到好处。
业内一位资深表演老师告诉我:"这种表演水准,已经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演技'范畴。这是把自己完全融入角色后的本能反应。"让人意外的是,同剧中那些科班出身的演员,表现却差强人意。比如饰演刑警的几位主演,他们的表演明显带着表演痕迹,台词生硬,情感表达不够真实。这种反差让我不禁思考:到底什么是好的演技?
记得香港演员梁朝伟曾说过:"演戏最重要的不是技巧,而是生活经历和对人性的理解。"这句话用在马苏身上再合适不过。她43岁才接到白玲这个角色,恰恰是这些年的阅历和沉淀,让她能够准确把握角色的情感。有人说马苏的舞蹈背景反而帮助了她的演技。舞蹈演员对肢体语言和表情的控制向来精准,这种训练让她在表演时能够更好地调动身体的每个部分。
记得采访马苏时,她说:"演白玲这个角色,我没想着要怎么演,只是把自己完全放进了她的生活里。菜市场里的那些大姐们就是我的老师。"这种对角色的理解和投入,远比科班出身更重要。前段时间我采访了几位圈内的演技派前辈,他们普遍认为:现在的表演教育太过注重技巧,反而忽视了最基本的生活体验和人性观察。
这让我想起另一个例子。张艺谋曾经说过,巩俐最早也不是科班出身,但她在《红高粱》的表演惊艳了所有人。因为她懂得用心去感受角色,而不是单纯依靠表演技巧。回到马苏这场戏。当白玲在审讯室崩溃大哭时,连现场的工作人员都被感染得落泪。这种感染力不是靠演技"演"出来的,而是源于演员对角色最真实的理解和情感投入。有意思的是,这场戏播出后,不少观众在社交媒体上表示:"第一次觉得马苏这么会演戏。"甚至有人说:"看完这场戏,我才明白什么叫演技。"
这让我想起一个真实案例。某知名表演学院的老师曾对学生说:"别以为你们有了文凭就是好演员。真正的演技是要通过不断观察生活,体验人生百态才能获得的。"马苏用这场戏给整个影视圈上了一课:好的表演不在于你是否科班出身,而在于你能否真正理解和诠释角色的内心世界。这也提醒我们,在评价一个演员时,不能简单地用"科班""非科班"来划分。真正的演技是需要演员用心去感受,用生命去体验的。
所以,当我们再次谈论演技时,也许应该跳出"科班与否"的框架,而是看演员是否真正理解了角色,是否能够打动观众。这才是评价演技好坏的真正标准。毕竟,好的表演永远不是靠文凭,而是靠真情实感。
马苏真的演的很好,于和伟还是名大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