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菲律宾前总统杜特尔特传来被捕的消息,据悉他是从香港回国的机场上被抓起来的,消息曝光后引起很多媒体和网友的热议,开始的时候大家还不知道是因为什么被捕的,后来才知道菲律宾政府抓他的理由,就是是他在16到22期间在菲律宾搞“禁毒战争”,打击了数千名毒贩,犯了“反人类罪”。


从最新的消息我们得知,杜特尔特今天晚上已登上一架包机,将被带往荷兰海牙,大家也知道国际刑事法院就是在这个地方,随后杜特尔特最新照曝光,画面中杜特尔特躺在沙发上显得很虚弱,除此之外他的鼻孔还插着氧气管,不知道是不是之前就有病,或者一折腾就真的病了。可惜的是警方拒绝了为其提供医疗服务。不知道杜特尔特到了荷兰会不会真的被送进监狱。当然了就算是被送也需要有个过程,要不然他们没办法给大众交代。

当然了反对杜特尔特的这些菲律宾高层要想整杜特尔特肯定就早早找出不少理由和证据了吧!更加让人奇怪的是荷兰海牙的这个所谓的国际刑事法院早就被一些国家不当回事了,之前这个国际刑事法院还对普京下过逮捕令,不过也没有什么作用。尤其是中美俄三家大国早就不承认了。当然了也有不少网友猜测菲律宾前总统被捕是菲律宾这些高层家族之间的斗争。


虽然菲律宾警方抓捕了杜特尔特,也给他一个被抓的理由,可是杜特尔特女儿还分享了一个的视频,杜特尔特在被抓后质问道:“我犯了什么罪?”。另外杜特尔特的大量支持者目前已经围住了基地大门。不过看样子并没有什么作用。据悉当时杜特尔特在当菲律宾总统期间实施了禁毒这是非常具有正能量的事情。



可是要是因此给杜特尔特定一个“反人类罪”的话,那么很多网友不仅要问:以色列在加沙轰炸、屠杀平民算什么?美国发动数十次战争,屠杀朝鲜、越南平民算什么?还有就是杜鲁门、艾森豪威尔等等算不算战犯?所以这次杜特尔特肯定是被冤枉的,不知道他又动了谁的利益。

可以说菲律宾在2019年就退出了国际刑事法院,如今马科斯配合国际刑事法院逮捕杜特尔特,其目的不言自明。当时杜特尔特可以说真的是为了菲律宾这个国家,他代表的也是菲律宾大家族的利益,可惜的是他没有彻底清算旧世界的勇气和诉求。而帝国主义买办并不会放过他。所以今天落得这个下场。

那么大家最关心的就是杜特尔特被捕,接下来会发生什么?首先,杜特尔特虽然已经卸任了,但仍有相当大的影响力,尤其是他的女儿萨拉·杜特尔特现任副总统,儿子也在政坛活跃。他的支持者可能会发起抗议活动,导致社会不稳定。

然后,法律程序方面,菲律宾的司法系统是否独立,是否存在政治干预的可能性。杜特尔特任内推动的“禁毒战争”涉及大量法外处决,可能面临国际和国内的法律诉讼,比如国际刑事法院的调查。如果他被捕,可能会涉及这些案件的审理,但菲律宾已经退出国际刑事法院,所以实际执行可能有困难。

政治影响方面,现任总统小马科斯与杜特尔特家族的关系复杂,既有合作也有竞争。杜特尔特被捕可能影响他们之间的权力平衡,导致政治联盟破裂,进而影响政策制定和政府稳定。此外,不同政治派系可能会借此机会扩大自己的势力,可能引发更广泛的政治斗争。
经济方面,政治不稳定可能导致投资者信心下降,影响菲律宾的经济增长。特别是旅游业和外资投入可能会受到冲击,比索汇率波动,通货膨胀压力增加。另外国际反应也不可忽视。国际社会,尤其是西方国家和人权组织,可能会对逮捕行动表示支持,认为这是法治的胜利。而中国和俄罗斯等与杜特尔特关系较好的国家可能会有不同的反应,可能影响菲律宾的外交关系。
社会层面,支持者和反对者的对立可能加剧,社交媒体上的舆论战可能升温,假消息和阴谋论可能泛滥,进一步分裂社会。长期来看,可能推动政治改革,加强司法独立,或导致民主倒退,取决于事件的处理方式和结果。
可能的直接后果
1. 政治动荡与派系斗争
支持者反弹:杜特尔特在棉兰老岛和草根群体中仍有广泛支持,其被捕可能引发大规模抗议,甚至局部骚乱。其女儿萨拉·杜特尔特(现任副总统)可能成为支持者凝聚的核心。
执政联盟瓦解:小马科斯与杜特尔特家族的“权力联盟”若因此破裂,将导致国会内派系重组,政府议程(如修宪、经济改革)可能停滞。
地方势力割据风险:杜特尔特家族在达沃市的根基深厚,地方政府或与中央对抗,加剧国家分裂倾向。
2. 司法与法治挑战
法律程序争议:若国内审判,司法独立性将受考验。杜特尔特可能以“政治迫害”为由拒绝配合,支持者质疑程序公正性。
国际法困境:若因ICC指控被捕,将引发主权争议。菲律宾国内民族主义者可能强烈反对“外部干涉”,政府需平衡国际形象与国内舆论。
3. 社会分裂与人权议题
民意两极分化:城市中产阶级与农村贫民对杜特尔特的评价截然不同,社会舆论可能进一步撕裂。
人权组织与家族政治的博弈:若审判推进,可能成为菲律宾追究领导人责任的先例,但也可能激化“政治复仇”循环。
三、中长期影响
1. 国内权力结构重塑
家族政治削弱?:杜特尔特家族若失去核心人物,其政治机器可能被其他派系(如马科斯家族、传统精英集团)收编或瓦解。
新兴势力崛起:青年改革派或左翼团体可能借机扩大影响力,推动反腐、土地改革等议题。
2. 外交政策转向
对华关系波动:杜特尔特被视为“亲华派”,其失势可能影响中菲在南海、基建合作上的默契,但小马科斯政府仍会维持务实平衡。
与美国关系缓和:若继任者倾向西方,美菲军事合作(如EDCA基地协议)可能强化,但菲国内反美情绪可能制约此举。
3. 经济与社会稳定
短期波动:政治不确定性可能导致比索贬值、外资观望,但菲经济基本面(外包产业、内需)或能缓冲冲击。
治安局势恶化:若杜特尔特支持的地方势力(如达沃行刑队)失控,可能加剧犯罪率回升,动摇公众安全感。
四、国际反应与干预
西方支持审判:美欧可能以“人权进步”为由支持司法行动,但避免直接干预内政。
中俄谨慎表态:或强调尊重菲律宾司法主权,呼吁稳定,防止政局影响区域合作。
东盟沉默困境:东盟“不干涉内政”原则下,成员国可能低调处理,但事件或削弱东盟内部凝聚力。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