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堡之变:明英宗被俘,夺门之变:明英宗重回皇位,发生了什么?

颖山看娱乐新闻 2024-11-05 03:52:50

兵部尚书邝埜和英国公张辅根据瓦刺军的兵力布置,不断的向王振建议大军退守居庸关。概因这个地方能攻能守,可保明军和北京的安全。

可惜这个王振是个不学无术的宦官,他靠着谄媚上位,成为军政大事的话事人。

图片来源于网络

由此我们就知道明朝大军的后果会好吗?

事实也的确如此,他不但不听大臣的建议,反而将明军调到北京西南的紫荆关,并得到了正统帝的支持。

正是这个荒唐的决定,把明朝数十万大军带上了不归路。

图片来源于网络

很快大军退守到土木堡,这个地方有土有木,但就是没有水。

附近到是有一条河,可它离驻扎地还有15里,更糟糕的是,瓦刺军早已经抢先占领了此处。

大家还记得诸葛亮斩马谡的故事吗?其情节格外相似。

瓦刺军首领也先诡计多端,他先提议两军和谈,能不打仗就别打仗。为了表达诚意,他先将军队撤离到别处,让出河流。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一切都是也先糊弄人的假象。也先的目的是把明军调出堡垒,他早在河边埋伏下重兵。

正统帝和王振听到也先大军已经撤离,顿时欣喜若狂。王振马上指挥大军离开土木堡,而后直扑河边抢占水源。

要知道大军离开堡垒后,根本谈不上防御,再加上官兵缺水多日,早已饥渴难耐。

当官兵到了河边,还没有喘口气,埋伏的瓦剌军突然杀出,没有缓过神的明军顿时死伤一片,当即溃不成军。

图片来源于网络

军队没有成型的战阵,那就是挨宰的羔羊。防人之心不可无啊!

仅此一战,明军二十余万人马损失了1/3,英国公张辅、辅马都尉以及大批将领都死于乱斗,甚至正统帝朱祁镇也成了瓦剌的俘虏。

图片来源于网络

【附:明英宗朱祁镇(1427年—1464年),明朝第六位皇帝,九岁登帝,改元正统,史称正统帝。】

战后,剩余将士愤怒不已,护卫将军樊忠暴怒之下,一锤子砸死了王振。

这就是被史书上记载的“土木堡之变。”

“土木堡之变”对明王朝来说是撼动根基的灭顶之灾。

当朝天子沦为阶下囚,开了大明王朝之先河,是被刻入史书的耻辱。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国不能一日无君,1449年,皇太后立朱祁钰监国,他是正统帝同父异母的弟弟。

为了防止也先用正统帝做文章敲诈大明王朝。大臣于谦提出“社稷为重,君为轻”的施政方针,得到了文武大臣的肯定。

随后文武大臣拥立朱祁钰登临帝位,改国号“景泰”,史称景泰帝。

图片来源于网络

景泰帝朱祁钰即位后,任命52岁的于谦为兵部尚书。

于谦虽然是个文官,但军事才能出众。没有金刚钻,岂会揽瓷器活。

出任兵部尚书后,于谦开始整顿兵马、排兵布阵,拉开了北京保卫战的序幕。

图片来源于网络

此时的瓦剌大军已经越过了大明的层层防御,大明军队在紫荆关血战四天,为于谦排兵布阵赢得了时间。

这一天,瓦剌3万大军抵至卢沟桥,北京城重兵防守、严阵以待,大战的号角即将吹响。

北京城先和敌人交战的地方是德胜门,这是北京城的门户,距皇朝中心紫禁城仅有3公里,一旦这里失守,整个皇朝定会灰飞烟灭。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公元1449年10月,瓦剌军开始猛攻德胜门。明军小规模骑兵按照于谦的布置,出城接敌。后佯装不敌撤向德胜门,也先不知有假,率骑兵乘胜追击。

此时的明军,在大将石亨的指挥下,暗中早已将神机营的大量人马埋伏在城外民房内。

当也仙指挥大军撞入埋伏圈后,只听于谦一声令下,早已准备充足的神机营万箭齐发,火器喷发出的火蛇席卷了也先大军。瓦剌军顿时鬼哭狼嚎,损失的人马不计其数。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两天后,也先知道胜利无望,带领残兵败将仓皇逃往关外。

至此北京城危机解除,这一战于谦军居功至伟。

一年后,大明朝迎回了被俘虏的正统帝朱祁镇。

公元1457年,景泰帝朱祁钰病重去世,朱祁镇重新上台,改年号为天顺。史书称之“夺门之变”。

1457年正月,一辆囚车被重兵押往崇文门外。

囚车内被关的人,就是兵部尚书于谦。他被“夺门之变”重新上台的正统帝,以拥兵叛乱的罪名,判处斩立决。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于谦能够打赢北京保卫战,能够拯救危难中的明王朝,能够打败强大的瓦剌铁骑,却依然难逃权力斗争的漩涡,成为皇权争斗的牺牲品。

于谦之功绩必将载入史册,皇权之丑陋也必将曝光于世人的眼前。

“土木堡之变”是外行领导内行,且刚愎自用的决策导致的,它折射出了朝廷的无能和用人的弊端。它是明王朝没落的开端,于谦之死也是对明王朝历史的巨大讽刺。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以史为鉴,我们在处理工业、国防、科技,民生等方面的重大战略问题时,要知人善用。要把真正的人才,放在能够发挥他巨大作用的位置上,这样才能少犯错或不犯错。

你认为对吗?欢迎评论留言!

0 阅读:2

颖山看娱乐新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