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印双方确认,两国已就军队沿边界地区分界线巡逻的方式达成协议,该协议有望解决2020年边境爆发冲突以来的紧张对峙问题。
印度外交部高级官员维克拉姆-米斯里透露,印中外交和军事谈判代表在过去几周里一直保持着密切联系,但没有透露达成协议具体的细节。
印度外长苏杰生则补充道,协议具体细节将 “在适当的时候 ”公布,该协议为边境地区的和平与安宁,恢复到2020年前的水平奠定了基础,同时暗示两国其他领域的合作也将陆续改善。
上述消息是在喀山金砖峰会前夕宣布的,故而外界普遍推测中印领导人将在峰会期间会面,事实也证明一如所料。
针对这次会面,印度外交部第一副部长维克拉姆∙米斯里表示,两国领导人简要讨论了共同关心和感兴趣的地区和国际事态发展,商定就此保持沟通,并就双边合作交换了意见。最后,莫迪还承诺,印度将全力支持中国明年担任上合组织轮值主席国。
我外交部的通稿对这次会面另有补充,主要提到了四点共识,一是双方同意,发挥好两国边界问题特别代表会晤机制作用,共同维护好边境地区和平安宁,寻求公平合理的解决方案。
二是双方同意,两国外长和各层级官员开展对话,推动两国关系早日重回稳定发展轨道。
三是双方同意,在多边场合加强沟通和合作,维护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
四是双方同意,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和处理中印关系,不致因分歧影响两国关系大局。
大多数观察者都将这次会面视作两国关系正常化的第一步,尽管中印边界争端的最终解决方案仍未实现,但两国都表现出了翻开新篇章的意愿。
经济关系可能是促使两国和解的首要因素。2023年至2024年,中国依旧是印度最大的贸易伙伴,贸易总额达1184亿美元。
不过在印度看来,这种贸易关系“有欠公平”,他们自中国进口约1017.4亿美元的商品,却仅向中国出口166.6亿美元的商品。
所以苏杰生前些天透露,印度需要向中国企业开放市场,以解决这些“不平衡”。那么具体的做法就是加强中印经济联系,放宽中国在“非敏感领域”的投资限制。
用印度那边的官话来说就是,在促进高质量发展的结构性改革方面进行投资,并积极推动与中国企业的合资企业,将技术转让作为未来合作的基石。
话虽如此,但印度国内还是有不少反对的声音。他们担心中企的强势入驻,可能会压垮国内的企业,使印度从一个制造业中心变成一个无足轻重的贸易国,在关键供给和经济增长方面都严重依赖中企。
因而印度目前的设想就是,最大限度地发挥增加中国外商直接投资带来的好处,同时精心制定政策框架,降低经济风险,使印度国内的制造商们也能参与到竞争当中。
不过这也有些想当然了,即便印度有意开放限制,中企是否乐意投资还得两说。毕竟印度的政策没个定性,商业环境也不尽如人意,印度针对中企在投资、经营、投标等方面制定的许多带有歧视性的政策,尚未显著改善,即便两国关系有转好的势头,中企恐怕也得对印度持谨慎观望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