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市鄂城区西山街道,一处居民小区。
三伏天,室外灼浪翻滚,室内焖如蒸笼。
坐在轮椅上的失能低保对象刘大姐 ,一头浓厚的长发湿透,湿发几乎蒙住了眼睛,因行动不便,她快2个月没理发了。刘大姐使劲地扭开一台老旧电扇的最大档,“没用,风是热的!”。这时,电话响了,“刘姐,现在方便不,您点单的理发服务现在可以上门服务吗?”,“方便,方便”,刘大姐听出来了这是共益社工组织熊主任的声音,赶忙应道。
约10分钟后,社工、志愿者、理发师上门来了,按照的刘大姐喜好,理发师精心设计修剪,一会儿一个漂亮的头型出来了。“刘姐,您看一下。满意不”,社工小熊拿来镜子。
“满意,满意,太谢谢你们啦!”,一片温暖,一丝清凉,还有一声感谢!
这是鄂州市社会救助推行“救助+服务”创新试点,对低保、特困、低边、因病致贫家庭中的失能、半失能人员,开展摸底排查,进行需求评估,制定多元化、个性化服务菜单,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可以按照个性需求,私人定制,居家尊享点单服务,政府购买服务买单。刘大姐成为鄂州社会会救助创新试点活动启动后首批受益者之一。
“救在鄂城,助在身边”,鄂城区民政局社会救助“物质+服务”创新试点入选省民政厅八大社会救助创新试点项目之列。民政主救,社会主助,社工服务,政府买单。该创新试点项目,创新出“助联体”服务模式。推出“111N”工作机制:一支综融专业团队、1套标准服务流程、一个智能线上平台,满足“N”种多元服务需求。探索“四色四因”管理,分析评估四因:因病、因残、因学、因灾;实行四色管理服务:红、橙、黄、绿,对应困难失能类别和需求服务标准等级。提供多元服务:生活类(助餐、助洁、助办)、照护类(助医、助康、助护)、支持类(助学、助业、助智、助力)。探索“五需五联五化”服务模版,优化统筹、综融、服务、评估标准服务流程,打造“一街以特色,一镇一品牌”创新亮点。
鄂城区民政局协同第三方共益社会服务组织,通过救助系统、共享平台、实地调查摸底,经过比对、筛选、排查、分析、评估,初步确定将辖区内500名困难群众纳入社会救助“物质+服务”救助服务范围,全过程实行动态管理,有序进出,确保所有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享受党和政府“物质+服务”阳光和温暖。(方凤翔 熊小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