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最终败了!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赵括最后的投降?

小牛并不扭 2022-10-14 19:58:40

“赵王,当为国之贼也!”这是秦昭襄王三年(前291)八月,秦国将军王贲在得到赵国一系列战果后,命令上党郡守范睢对其进行了围追堵截。由于范睢的极力鼓动,王贲率领着三万多骑兵迅速南下攻入上党城。秦昭襄王见状急忙挥师北上。由于担心被围歼而拒绝进入下一城,最终范睢与秦军在长平大战中被杀。赵国最终败了!为什么会这样?为何长平之战赵国如此失败?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赵括最后的投降?

长平之战之前,秦国的确有能力与赵国一较高下。秦国在战国末期曾五次打败燕国、楚国、赵国。每次都把对方打得节节败退。在战国时期,赵国成为了最强大的国家。然而谁也没有想到的是,在长平之战爆发之后,短短四年间,赵国几乎全军覆没,其国力甚至一度被秦国超过。此时秦国已经处于巅峰时期。此战不仅打出了秦王嬴政的气势,还以巨大优势战胜了整个赵国。从这一点上看,赵国并不是一个被动挨打的国家。而且由于秦国对土地和人口政策,秦国自建国以来一直以弱为美,因此赵国一直有“欺秦则败,强秦则丧”之说。而赵军在长平之战中几乎打完了秦军,可以说秦军给了赵国一个非常大的教训。

纵观整个长平之战,赵国虽然赢得了战争,但并没有占到便宜。秦军虽然兵强马壮,但却不是赵国的对手,面对着秦国十万大军的强大攻势,赵军根本没有丝毫的还手之力。首先,赵国自始至终都没有主动出击。在长平之战中,赵国虽然占据着优势,但却没有主动出击。面对着秦国的大军逼近,赵国国君赵王却没有做出任何反应。赵国国君赵括在长平之战中虽然侥幸取胜,但他自己却没能想到能打赢这样一场硬仗,最终落得个被杀的下场。其次,赵国没有及时调整战略策略。赵国相臣不懂变通一直坚持以守为攻的战术。面对着秦军几十万敌军的围困,赵国无法及时做出战略调整,最终只能败下阵来。

赵括虽然是一个没有统帅的将军——他是一个没有主见的士兵,在战场上也没有绝对的指挥能力。但是面对他,王贲还是选择了重用他,毕竟要能够控制住他的将领非他莫属。秦昭襄王对此并不高兴:“赵王之贤乎!而王贲强而不骄,又能制其将以攻为守,何其贤乎!”秦昭襄王认为对王的支持才是成功之道。在上一次范睢被杀后,秦昭襄王对秦赵之战并不重视。在王贲被杀后,秦赵之间又爆发了战争。这次战争中虽然没有最终击败赵国,但赵国从此一蹶不振。

从战国末期开始,秦国就一直以秦人的强悍而自居。虽然秦国的战略目标是消灭对手的有生力量,但是秦人也同样以强大的实力来威胁其他国家。秦国想要削弱各国的军事实力,所以必须从其他国家寻求援助,但是这些国家并不是赵国真的对手。而作为这场战争中赵国守将的范睢始终没有出现。这一点从秦昭襄王三年(前291)八月,秦国王贲攻打上党时范睢在后方向秦昭襄王求援:“赵国即将与秦国开战,而现在不能出兵。”但秦昭襄王却拒绝了赵国新将田单提出的请求。最终结果就是秦军乘胜追击攻占上党!此时的赵军根本无法抵挡秦军十万大军进攻。然而范睢始终没有出现在战场上。如果他出现在战场上与秦军对峙,那么赵军就会像当年刘邦击败项羽那样一击毙命!

对于赵国君臣来说,长平之战可以说是他们最后一次向秦王求救。在这一次救援的过程中,赵王并没有考虑到赵国目前的处境与未来。甚至是因为当时赵国还没有从危机中完全走出来。所以赵王根本就没有想到自己向秦国求援了之后,秦国很快就就会有一系列的反扑。等到赵王此时再想想后果就已经晚了。从整个长平之战来看,赵国并没有像一般国家一样进行过多的军事改革。以至于面对秦国的一次次进攻赵国的时候无计可施。其实按照道理来说,赵国之所以会被秦军围攻,也是因为赵王自身存在一些问题。只不过到了长平之战结束之后,赵国开始迅速衰落起来吧!

0 阅读: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