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老李,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各俱乐部都在叫苦连天,再不调整,恐怕有些球队都要运营不下去了。”
2024 年 2 月初,中国篮协负责人郭振明主持召开了一场重要的联赛阶段总结及研讨会。会议并未对外公布具体地点,但可以推测,应该是在篮协内部的会议室。本次会议的核心议题,是针对 CBA 联赛进行重大改革,旨在解决联赛发展中面临的诸多问题。
会议内容主要围绕国内球员薪资、外援政策以及联赛管理三个方面展开,每一项调整,都可能对 CBA 联赛的未来走向产生深远影响。
大幅调整国内球员薪资
此次改革中,最引人关注的一项便是国内球员薪资的调整。调整前,CBA 联赛的顶薪为 600 万元,而改革后,这一数字直接降至 400 万元。
“顶薪直接降到四百万?这让那些拼死拼活打球的球员怎么想?以后谁还愿意卖力气?”
“话不能这么说,老王。这次调整只针对未来签约的球员,现有顶薪球员的合同不受影响。而且,奖金激励模式会得到鼓励,真正有实力的球员,完全可以通过优异的表现,拿到更高的收入。”
需要注意的是,本次薪资调整只针对未来签约的球员,现有顶薪球员的合同不会受到影响。中国篮协希望通过这一举措,缓解各支球队的薪资压力,鼓励俱乐部更多地采用奖金激励模式,同时也为年轻球员提供更多的成长空间。
降低顶薪,也有助于平衡各支球队的实力差距。长期以来,一些财力雄厚的俱乐部,可以通过高薪吸引优秀球员,导致联赛呈现“强者恒强”的局面。降薪之后,各支球队在引援方面的差距将有所缩小,联赛的竞争也会更加激烈。
外援政策保持不变?
在外援政策方面,本次会议并未做出重大调整。未来三年,CBA 联赛的外援政策将保持不变。本赛季 CBA 联赛的外援政策为 4 节 7 人次,但末节最多只能上场 1 人次。而在俱乐部杯的比赛中,外援的出场人次则放宽至 4 节 8 人次。
“外援政策不变?这会不会影响本土球员的培养?现在好多球队都指望着外援得分,本土球员的机会越来越少了。”
“这个问题的确值得关注,老赵。外援能够提升联赛的观赏性和知名度,但另一方面,也会对本土球员的培养产生影响。所以,我们必须找到一个平衡点,既要保证联赛的精彩程度,又要给本土球员足够的成长空间。”
外援政策的稳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证 CBA 联赛的观赏性和知名度。但与此同时,外援的过度依赖,可能会导致国内球员的技术水平与以往相比出现差距。中国篮协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表示将长期致力于培养国内球员,提升中国篮球的整体水平。
强化联赛管理,剑指赛风赛纪
除了薪资和外援政策之外,本次会议还强调了联赛管理的重要性。中国篮协负责人郭振明提出了三项核心要求:
1. 强化国家队和联赛命运共同体意识,坚持全国一盘棋原则。2. 科学规划联赛改革,统筹俱乐部利益,推动一体化设计和可持续运营。3. 狠抓赛风赛绩管理,加强俱乐部人员教育监管,深化裁判培训,提升裁判水平,营造清正的联赛环境。
“现在联赛的赛风赛纪问题确实比较突出,有些比赛打得乌烟瘴气,严重影响了联赛的形象。”
“是啊,老钱。这次篮协下决心要狠抓赛风赛纪,就是要给联赛营造一个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让球员们能够心无旁骛地投入到比赛中。”
郭振明特别强调了赛风赛纪的重要性,要求各俱乐部加强对人员的教育和监管,深化裁判培训,提升裁判水平。营造清正的联赛环境,是保证 CBA 联赛健康发展的关键。
其他重要信息
在本次总结及研讨会上,中国篮协还透露了一些其他的重要信息。亚洲杯预选赛任务的顺利完成,离不开各家俱乐部的全力支持。本赛季 CBA 联赛的竞赛水平和市场运营能力稳步提升,赛风赛纪也有了明显的改善。
此外,中国篮协还计划采用奖金模式,来激励球员们在比赛中更加努力地拼搏,争取更好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