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米厚的煤层开采了118年,中国第一露天煤矿,现在成什么样了?

彭彭玩世界 2024-11-09 04:09:03

请用您发财的金手指,点赞走一走,暴富到永久,上点关注下点赞,不想暴富都很难

谁能想到在辽宁抚顺这片土地上,一个堪比140层摩天大楼深度的超级天坑,曾经是新中国工业崛起的"最强助攻"?

没错这就是曾经名震天下的抚顺西露天煤矿。

它有多牛?光是那煤层厚度就达到了惊人的55米!

但是现在呢?一个直径2公里、深424米的巨型天坑,简直让人惊掉下巴。

这样的巨大落差,不禁让人想问:到底是什么造就了这样的变迁?

它经历了怎样的故事?

站在矿区边缘向下望去,这个庞然大物带来的震撼感简直让人窒息。

作为见证者我可以负责任地说,这里的变化比最夸张的电影效果还要惊人。

那个曾经让全国人民为之自豪的"煤海",如今成了一个让人心惊肉跳的"巨坑"。

要说它有多大?光是面积就达到了10平方公里,这得是1428个标准足球场摞一块儿啊!

你以为这就完了?每年光是往外抽水就得花大力气,2000多万立方米啊,这排水量都够给一个中等城市供水了。

最让人揪心的是,周边的土地遭了大殃。

整整220万平方米的土地,就跟被打了激素一样,榨干了所有的养分。

曾经郁郁葱葱的农田,现在连根杂草都懒得长。

空气质量更是"扎心",粉尘含量直接把国家标准甩出了五六条街,高出5到10倍。

这空气质量怕是连爱种盆栽的大妈都直呼"伤不起"。

当地居民天天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想想就觉得心里不是滋味。

这还不算完地下水超采导致的地面塌陷,就像"躲猫猫"一样,永远不知道下一个"坑"会在哪里出现。

看着这些触目惊心的数据,真不得不说一句:这发展的代价,也太沉重了吧。

说到底这片土地今天的伤痕,还得从它的身世说起。

这地方可不是一般的来头大,在清朝可是被视为"龙兴之地",满族统治者把它当宝贝似的保护着。

但是甲午战争的战败,彻底改变了这片土地的命运。

为了筹集军费清政府不得不忍痛割爱,把这块"风水宝地"开放出来。

1901年知府王承尧站了出来,掏出了整整10万两白银,这在当时可是一笔天文数字。

他和俄国实业家翁寿一拍即合,成立了华兴利公司,准备大干一场。

谁知道好景不长,这买卖还没做热乎,就被俄国人给整个端走了。

更糟心的是1905年日俄战争结束后,这座煤矿又落到了日本人手里。

接下来的40年里,日本人简直把这里当成了自家的"提款机",疯狂掠夺了8000多万吨优质煤炭。

直到新中国成立,这片饱经蹂躏的土地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政府二话不说一口气投入了20多亿元,要让这座老矿山重现生机。

那段时间这里简直就是个"科技流"打卡地:第一吨油母页岩原油在这儿问世,第一台挖掘机也在这儿诞生。

整个抚顺因为它的存在,一跃成为了全国十大重工业城市之一。

1954年抚顺更是被"升职加薪",直接成为了省级行政区。

那时候的抚顺西露天煤矿,就像个"工业界网红",创造的一个个记录简直是出圈出到飞起。

最厉害的是1962年那会儿,年产煤炭量直接干到了1830万吨,这成绩让当时的其他煤矿都只能喊"666"。

然而这样疯狂的开采速度,终究还是被大自然狠狠地"打了脸"。

到了80年代中期,曾经的"采煤大户"龙凤矿和胜利矿,就像用光了"技能点"一样,不得不停产了。

这哪是什么采矿啊,简直就是在"掏空山,消耗山"。

地下形成了数不清的巨大空洞,就像被蛀虫啃过的木头,随时可能崩塌。

地质灾害接二连三地上演,地面塌陷和泥石流就跟约好了似的轮番登场。

曾经的"煤都"现在成了地质灾害的"高发区",这反转来得也太快了吧!

最心酸的是那些世代居住在这里的居民,不得不离开自己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家园。

整个矿区就像被施了"沉默咒"一样,曾经熙熙攘攘的街道变得空空荡荡。

那些在这里奋斗了一辈子的矿工,每天都在和各种呼吸系统疾病"斗智斗勇"。

这哪是什么煤矿重地啊,活脱脱变成了一座让人唏嘘的"空城"。

100亿吨的煤炭储量,在当年看来简直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可是119年的开采历史告诉我们,大自然给出的"信用卡"也是有额度的。

一旦透支付出的代价可不是一般的沉重。

面对这样一个触目惊心的"伤疤",抚顺市政府可没有选择"躺平"。

他们的脑洞可以说是开大发了:把油页岩开采后的尾矿沙,直接用来回填这些矿坑。

这波操作简直就是典型的"化废为宝",一举两得啊!

光是这样还不够,他们还在这里种下了80万棵树,那阵势简直就是要搞一个"煤矿版"的世外桃源。

最有意思的是这个曾经的"工业疤痕"还摇身一变,成了一座独具特色的煤矿博物馆。

这一招玩得漂亮,直接被列入了国家级工业遗产保护名录,可以说是完美逆袭了!

在这里你不仅能看到百年煤矿的沧桑历史,还能感受到一座城市的浴火重生。

那些布满裂痕的土地上,新种下的树木正在努力生长。

曾经漆黑的矿区,现在有了生态公园的点缀,就像给沧桑的老人戴上了一顶鲜花环。

这不就是最生动的"工业教科书"吗?让后人既能看到发展的辉煌,也能警醒过度开发的代价。

不过说真的看着这片正在恢复的土地,总觉得这个故事还没有结束。

毕竟这个亚洲最大的人工天坑,或许还会给我们带来更多惊喜也说不定呢?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这个曾经年产1830万吨煤炭的"工业巨人",正在用自己的方式谱写着新的篇章。

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 阅读:0

彭彭玩世界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