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旦华,是毛泽东弟弟毛泽民的夫人。虽然在解放前,她并未接触过贺子珍。但在贺子珍从苏联回国后,她却是最了解毛泽东和贺子珍两人情感的人之一。
她也曾和贺子珍关系密切,在这期间,贺子珍也向她吐露了十几年的心结。对此,朱旦华在后来也公开了贺子珍的想法。那么,她到底是怎么想的呢?
1949年6月,方志纯和朱旦华从北京南下,接受毛主席给她们的一个任务。告诉她们要陪同贺子珍一起到上海。到达上海之后,再根据贺子珍的意见,看她是留在上海还是到福州,也可以和她们一起去南昌。
朱旦华在此之前,从未见过贺子珍的面。在见面之前,方志纯嘱咐,不要随便问她什么。
贺子珍和方志纯在此之前就认识,所以朱旦华就一直听着他们的话,一边推断着。
从那之后,朱旦华也时不时陪在贺子珍的身边,了解了她不少事情,两人的关系也更亲近了些。
当贺怡寻找小毛不幸逝世后,方志纯和朱旦华也曾多次探望。
后来,贺子珍的状态好不容易转变回来后,回到了上海。那段时间,他有时候也会到哥哥家去住一住。1958年,她又来到了南昌,准备在这里住下来。
江西是贺子珍的老家,这里的一切她都非常熟悉,而且如今江西的现任领导也都是她熟悉的人,这一切都让她感到非常亲切。
最后,在中央的同意下,江西省委为他在江西省委大院 附近安排了一处小院子,和一位小姑娘做身边护士。
贺子珍的住所离朱旦华家里不远,大概有十分钟的路程,她经常到朱旦华家里。贺子珍不爱说话,来的时候也是静静地坐着,工作人员给她倒茶,她也不喝。
正当吃晚饭的时候,朱旦华和方志纯都会邀请她一起吃,有时候她摇摇头表示吃过了,在她们面前,贺子珍还是那么客气。在两人的执意邀请下,她才会坐下来吃一点。
朱旦华感觉贺子珍太客气了,就告诉她不要这样,贺子珍也总是认真地点着头。
那个时候,朱旦华在江西省妇联工作很忙,所有很少有时间陪伴贺子珍。
不过,偶尔也会有时间出去陪贺子珍出去走一走。
一次,江西省举办一次工业展览,两人趁着星期天专程前去参观。一进去,门口就是毛主席挥着手的塑像。贺子珍站在那里,一下子呆住了,泪水如珍珠般滚落下来。她痴痴地望着,一动不动。
朱旦华心酸的站在旁边,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她自责自己应该先来看一下,提前考察后再来带贺子珍来。
可是在那个时代,毛主席的画像经常会在一些场合出现,贺子珍是躲都躲不掉的,所以她每次看到都伤感。长期这样下去身体和头脑只会越来越差。
朱旦华只好走上前去,扶着她:“子珍,我们进去看展览。”
贺子珍固执地说道:“不,我就在这里看。”贺子珍还是呆呆地注视着毛泽东的立像,停留了好半天,才轻轻地说出三个字:“我好悔!”
等了好一会儿,朱旦华才劝她离开。回来的路上,两人的心情都沉甸甸的,却有着不同的沉重。
在这件事之后,朱旦华再也不敢随意带着贺子珍在南昌参观了。
或许是这些年来,朱旦华和贺子珍的关系比较亲近,所以毛主席在想要和贺子珍见面时,首先邀请朱旦华和曾志前来商议。
朱旦华想得比较多,认为这是一件复杂的事情,她担心如果两人见一面,感情方面都会痛苦,所以也没有答应。
但她知道两人的感情,他们都是盼望见着一面的。她也只能保持沉默,在毛主席的追问下,她表示:“我听主席的。”
后来,曾志的退出,这件事只好由朱旦华来完成。
1959年7月,贺子珍晚上上山后,是朱旦华陪她住在一间房间里。这是1949年6月,她陪同贺子珍贺怡从天津到上海后,两人之间又一次长时间地对视。一想,十年又一次过去了。
那天晚上,贺子珍喃喃自语着:“我好悔!”朱旦华理解地点了点头。那天晚上,贺子珍瞪大眼睛,一晚都没有睡着。
不久之后,两人见面,不过贺子珍的状态还是让毛泽东有些失望。他叹息着摇摇头说道:
“大失所望!看来她的精神还是不正常,我吃安眠药,她一把抢过去,说是有人放毒,唉!”
对于贺子珍上山下山,贺子珍很是感慨。
她认为从艰苦逆境中走出来的女性革命家虽然也是有着七情六欲的人,可在个人感情方面,往往是刚性和柔性的结合。年轻时刚性多一些,经历了许多事情之后,柔性多一些。
如果她们的爱情和生活顺利,无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如果不顺利,她们在情感上就要受到种种煎熬,一生痛苦。
后来,记者在采访朱旦华时,希望她能讲一讲对毛泽东婚姻家庭的认识。
朱旦华表示,毛主席是一位对婚姻家庭比较严肃的丈夫。
虽然她并没有见过杨开慧,但丈夫毛泽民多次跟他说过,哥哥是个刚性子,嫂嫂柔性子,两人诗歌唱和,很有意思。
杨开慧逝世后,主席写下了“我失骄杨君失柳”,他们之间的情感浓烈地穿越了时空。如果杨开慧没有牺牲,我想,他们这对夫妻无疑是中国历史上幸福美满的伉俪,他们有情有义还有诗。
朱旦华表示,毛泽东和杨开慧之间的爱情是“旷世爱情”,他们之间是以灵魂和生命相许的爱情,超越了时空和一切俗念,在毛泽东的灵魂深处,杨开慧永远是那么年轻。
而毛泽东对贺子珍的爱也是独一无二的。但是是背景和条件都不同的革命者的爱,他们之间更多地体现在生活中的关心体贴,工作中的相互支持。
贺子珍终生沉浸在和毛泽东的爱情中,不能自拔。那一次,朱旦华和她去看展览后。回来的路上,她对朱旦华说道:
“杨开慧死了,你和我结婚;我没有死,你又和别人结婚。”这句话,道出了贺子珍的心结。
后来,朱旦华细细斟酌体会,从中也参悟了一些情况。
她从毛泽民的口中听说过,井冈山得到杨开慧被敌人杀害的消息后,袁文才这才安排贺子珍照顾主席的起居,两人在一座庙里为他们办了简单的结婚酒水。
在和贺子珍的十年感情中,贺子珍一直有一种潜意识,只要她活着,主席就会等着她。毛泽民也说过,贺子珍是个刚烈的性子,兄嫂有时候拌嘴,但也来得快去得快。
正是因为有这十年的感情基础,贺子珍才会和毛泽东分手十几年之后。1949年从苏联回到东北后准备进京续缘。
“杨开慧死了,你和我结婚,我没有死,你又和别人结婚。”这可能就是贺子珍的心结。
而在1959年的庐山会面中,毛主席想要当面解释这一切,希望贺子珍能安度晚年。
客观来讲,朱旦华认为,毛主席对待爱情和婚姻都是非常认真的,从年轻时起,他对爱情的追求就是琴瑟和鸣的战友关系,他对杨开慧和贺子珍都有这种追求。
我们也应当给予理解和尊重,我们不能简单地肯定或者否定一切,这是对历史的一种不尊重的行为。而造成如此结局,也是历史造成的,并不是一人或者两人单方面造成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