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为什么被逼自杀都不离开秦国?现代职场没必要非在一棵树吊死

史聊不急 2023-03-31 15:20:23

我是一个在体制内打拼了半生的糟老头子,早过了“知天命”的年龄,对于职场上的事可以说越来越通达。

我有不少不在体制内职场上混的年轻朋友,跟他们喝茶聊天,经常听到他们抱怨“生不逢时”,或者“明珠投暗”。

每当这个时候,我都会暗暗窃笑:“这傻小子又犯了我年轻时的毛病。”其实,初入职场,谁没有好高骛远、目空一切的阶段,只不过我这个年龄的人心理负担重,而且在体制内混没有办法而已。

每当这个时候,我都会微笑着认真听他们发牢骚,等他们过了劲、沮丧着脸只叹息、不说话的时候,我会幽幽的问:

你觉得自己是真金吗?

你觉得离开现在的岗位会生存的更好吗?

接下来,我会给他们讲战国时期白起的故事——

(一)

大多数喜欢书法的人都写过《千字文》,因为历史上几乎每一位书法大家都用自己擅长的书体写过,比如欧阳询、赵孟頫、智永、张旭等等。我更喜欢智永的真书版本,至今不知临摹过多少遍了。

在《千字文》里有一句“起翦颇牧,用军最精”,其中的“起翦颇牧”是指战国时期的四位常胜将军白起、王翦、廉颇、李牧。而这四位大将中,打头的一位就是白起,可见他的历史地位有多高了。

(二)

白起,又名公孙起,说明他的出身是贵族,属于公子王孙。

成年后的白起,可能是因为家传的本领,成为当时著名的军事理论家、军事家。

东周末期,秦昭襄王时期,把持秦国政权的实际是秦王的舅舅穰侯魏冉。

白起出道之后得到了魏冉的赏识和器重,他同穰侯也成为知己挚友,在魏冉执政的很长时间里,他们二人文治武功,为秦国成为霸主做了不少贡献。

后来,应侯范雎帮助秦王亲政,成功地推翻了魏冉和太后的政治联盟,主政秦国。

范雎当政之后仍然重用白起,两人也有过这段时间的默契。在长平之战中,范雎成功实施反间计,让昏庸的赵王撤换了大将军廉颇,换上了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为白起后期指挥作战扫清了障碍。最后,白起率军一举打败赵军,坑杀40万赵国将士。

随后,白起整军待发,准备乘胜攻击,一举消灭赵国,眼看大功告成。就在这个关键时刻,范雎看到白起立下大功,心里又不平衡了。于是,说服秦王召回白起,使得白起的计划功亏一篑。

也就是因为秦国丧失了最好的作战时机,让赵国有了喘息的机会。因为赵国沃野千里,国富民丰,很快恢复了元气。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起,白起同范雎这一将一相之间产生了龃龉。读到这里,我甚至能够感觉到白起对于秦王的怨气:“你既然这样信任穰侯,不在乎我的意见,那老子不干了,再有事爱找谁找谁!”

(三)

秦王原先听信范雎的建议,其实也不是一点道理没有。毕竟,在白起坑杀了赵国四十万大军之前,秦国也损兵折将过半,也确实需要休整和恢复。

当秦军休整之后,秦王统一天下的激情又复燃起来。但是,秦王派出的其他将领怎么也无法攻克赵国,他觉得还得让身经百战的白起出马。

但是,白起却犯了牛脾气,他躲在家里装死病来,任秦王怎么下命令也是枉然。

之后,秦王派范雎亲自到白起府上劝说,白起毫不客气,直言不讳的批评范雎:“当初我要乘胜追击,一举拿下赵国,你却劝说大王撤军,贻误了战机。现在赵国已经非当时可比,任谁去攻击也不会取胜了。”

范雎羞愧难当,回去向秦王复命当然不会说白起的好话,等待白起的将是更加无情地冷落。

(五)

古语有云“伴君如伴虎”,即使你是功高盖主的白起武安君。

在多次宣诏被拒之后,加之范雎的添油加醋,秦王的耐心和热情终于耗尽了。

既然你白起不仁,那就别怪寡人不义。秦王很快就下令撤销了白起的爵位,把他由大将军一步到位降为士兵,发配到部队当小卒去了。

这还不解恨,秦王随后就派人带着一把宝剑赐给白起。白起一看什么都明白了,这是秦王要赐死他了。

但这个时候的白起并不感到悲哀,他想到的却是“报应”,他说:“我在长平之战中坑杀了40万赵国人,这是上天对我的惩罚啊!”

随即,白起挥剑自刎身亡,一代战神就这样草率的结束了自己伟大的生命,不禁不令人唏嘘。

每次读到这里我都会感叹,同时就会想起西楚霸王项羽,他在乌江自刎之时,同白起何其相似!

(六)

白起死了,他没有象历史上众多的英雄一样战死在疆场,而是这样不明不白的屈死家中,想想都窝囊。

但是,有时又很同情和理解白起。不管他是多么伟大的英雄,他都是具有一切凡夫俗子的正常感情。

可能,长平之战过于惨烈,他亲眼目睹了那些被他坑杀的士卒,那是40万人啊,四十万活生生的生命!也许,他已经无数次在噩梦中惊醒,他厌倦了杀戮和战争,也厌倦了良心的谴责。

但是,早就已经功成名就的白起,为什么不选择离开秦国呢?在那样一个有本事的人可以随意跳槽的时代,白起根本没有必要非在一棵树上吊死啊。

或者,他也可以象范蠡那样,隐姓埋名,带着自己的万贯家产和妻妾美人逃到一个别人找不到的地方当个“朱陶公”、不也比窝窝囊囊的自杀强的多吗?

也许,我们根本无法走进白起的内心。用现在的话说,他已经抑郁了,满脑子想的都是死,即使秦王不赐死,他可能也会选择自杀!

(七)

站在现代人的立场上,我们如果用“一根筋”来形容白起,确实有点亵渎历史。但是,现代人的职场上,确实还有选择“一棵树上吊死”的“一根筋”,而且不在少数。本文开头我说的几位小朋友都是或多或少存在这样的问题。

但是,每次当我给他们讲完白起的故事。他们大多会反思自己的行为——

自己是不是过于刚愎自用,事事跟自己的上司对着干,导致自己的“生不逢时”?

如果是,我都会劝他们“痛改前非”、“重新做人”,大多都会有一个很好的结果。

如果不是,我就会劝他们跳槽,现在天地这么宽广,何必非得在一个单位厮守,“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只要自己有真本事,到哪里不能混得风生水起?

0 阅读: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