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局的真谛:喝到三巡,菜品五味,正事才刚开始!

荔枝聊过去 2025-03-05 06:02:49

中国人讲究吃,讲究喝,更讲究怎么吃、怎么喝。毕竟“民以食为天”,吃饭这件事可不只是填饱肚子,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与礼仪。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这句俗语,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影视剧里常听见,饭桌上也时不时有人说上一句。但要问到底是哪“三巡”,哪“五味”,恐怕知道的人就不多了。今天,咱们就聊聊这背后的讲究。

酒过三巡:喝酒不只是喝酒

“巡”字的本意是巡查、巡视,放在酒桌上,就是按顺序给大家倒酒。一巡,就是全桌敬过一轮,三巡就是大家都喝了三轮。

古代宴席讲究礼仪,不能像现在一样端着酒杯满场飞,得按规矩来。一般是专门的侍女手持酒器,绕桌依次斟酒,每轮敬酒过后,才算一巡。等到酒过三巡,说明大家酒兴渐浓,该聊的也聊得差不多了,宴席进入尾声。

另一种说法则是:

第一巡,主人敬宾客,以示尊重;

第二巡,宾客回敬主人,互相客套;

第三巡,大家一齐举杯,共同饮酒,气氛达到高潮。

这个时候,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被拉近了,拘谨放下了,该谈的正事儿也可以正式开聊了。

不过,古人讲究适度,所谓“三巡”并非一定要精准到三次,而是泛指喝到气氛正好的程度,既不过量,也不冷场。

菜过五味:好酒要配好菜

“菜过五味”中的“五味”指的是酸、甜、苦、辣、咸,这是人生五味,也是味蕾的基本感受。在中医理论中,这五种味道还对应着五脏(心、肝、脾、胃、肾),各有所补。

但在餐桌文化上,这五味更多指的是宴席上的菜品要兼顾各种口味。古人待客讲究周到,不论是喜甜、嗜辣,还是偏咸、爱酸,都要有所照顾,确保宾客都能吃得满意。这并不是说宴席上只能有五道菜,而是要保证各种味型都有,让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口味。

就像现在请朋友吃饭,主人家一定会特意准备丰盛的菜肴,不只是让客人吃饱,更要让客人吃好。

酒足饭饱,正事开聊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意味着宴席接近尾声,大家吃也吃了,喝也喝了,客套话也说得差不多了。如果是单纯的聚会,就可以各自散去;但如果是有事要谈,那这个时候就是最佳时机,直接切入主题,办正事儿!

所以,下次在饭桌上听到这句话,可别只当作一句随口而出的习惯用语,它可是一场宴席节奏的“分界线”。至于喝到哪一巡停、吃到什么程度收,那就得看主人的分寸拿捏了。

话说回来,你们在饭局上都遇到过哪些有趣的酒桌文化呢?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