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世蓝钻重见天日,23岁香消玉殒的印度尔末代王后,曾让欧洲拜倒

他们和她国际啊 2025-04-20 15:16:36

下个月,一颗令人惊艳的蓝钻将登上日内瓦拍卖会的舞台,这颗价值高达5000万美元的宝石,是本场拍卖当之无愧的绝对主角。

但真正让全球收藏家和珠宝爱好者疯狂的,不只是它重达23.24克拉的尺寸和惊人的品质,而是它背后的故事:它是属于最后一位印多尔王后的“戈尔康达蓝钻”,一个历史传奇。

难怪连佳士得总监都要感慨:

“像这样拥有王室血统、色泽惊艳、切工无双的贵族级钻石,我这辈子只见过这一颗。我们拍卖行在259年历史中,见过很多传奇宝石,但这颗蓝钻,是最稀有的。”

这枚钻石的蓝色光芒,曾经印多尔的最后一位王后,萨尼奥吉塔·德维。

德维出身印度贵族,种姓极高,有研究称,她可能是婆罗门或拉其普特族。她父亲和英国人关系良好,地位稳固,有财力、也有进步观念,她从小被当作家族政治资本来培养,父亲用真金白银“砸”出来的那种。

她被送到英国贵族学校学语言、音乐、艺术、礼仪——英语法语说得流利,打扮洋气,回国后,德维立刻被贴上“新时代女神”的标签。

20世纪初,虽然整个印度已经被大英帝国控制,但境内还是有一些“土邦”,名义上听命于英国,实际上却由本地王公自己统治。他们有土地、有军队、有金库,还能自称“国王”。在这些土邦里,印多尔是最富的一个,靠的是跟殖民政府的合作——搞铁路、种棉花,赚得盆满钵满。

当时的印多尔王储只有16岁,正值适婚年龄,王室也在为他物色一位王储妃。

而年仅11岁的戴维,因为美貌出众,被媒体称为“震动全印的美女”,几乎毫无悬念地入选了。她的父亲立刻为她“中断学业”——这是一场典型的政治联姻,说是结婚,其实更像一场交易,“结婚”要打上引号,因为戴维那年才十一岁,根本还是个孩子。

好在她的小丈夫也不是什么传统老派王子,而是个在欧洲受过教育的青年,两人婚后前往欧洲,一起进入牛津大学深造,看起来就像一对命运眷顾的现代贵族夫妻。

但这样无忧无虑的金色日子并没有持续太久。

才过了两年,印多尔原本的国王、也就是王储的父亲,在英属印度政府的巨大压力下被迫“自愿退位”,殖民当局更喜欢温顺、年轻、受过西方教育的王储,他比父亲好操控、好管理。

于是正在牛津念书、背景完美的王储被推上王位,成为新一任印多尔国王——霍尔卡二世。

那一年,戴维13岁,成了最年轻的小王后。

骤然掌握大笔财富的这对年轻夫妻,很快沉醉在无尽的奢华生活中。

英国殖民者乐于推波助澜——他们希望这对“印度面孔的现代情侣”频频出现在欧洲,为殖民体制提供一张光鲜亮丽的门面,他们成了各大上流社交场的座上宾,是镁光灯追逐的宠儿,整个欧洲都为他们的风采着迷。

王公身材挺拔,总是穿着全套定制英式西装,留着一丝不苟的英式细胡子,到晚宴环节,他更是礼服笔挺、风度翩翩;而小王后则偏爱法国高定礼服,她留那个时代最时髦的波浪短发、裘皮披肩,手戴硕大的祖母绿戒指,脖子上的钻石像“吊灯”一样闪烁。

这颗蓝钻,正是他们蜜月期间定制的珠宝之一。

霍尔卡二世从家族珍藏里挑出一批宝石,交给法国珠宝商精心打造,他为自己选了一颗“印多尔梨形钻石”,而送给戴维的戒指上镶嵌的,就是这颗炫目的戈尔康达蓝钻。

摄影大师曼·雷曾经回忆这对财力无限的年轻夫妇,

“印多尔王公穿着英式西装来我巴黎的工作室拍照,他年轻、高挑又优雅。我从那次拍摄中得到了一笔丰厚订单。第二年,我又在法国南部与他和他年轻的新娘相见。他们在戛纳包下整整一层楼的酒店套房。

王后是位十几岁的绝美少女,穿着法国时装,戴着一枚巨大的祖母绿戒指——王公当天早上散步时为她买下的,后来我被邀请带着相机前去拍摄蜜月照,他们令人目眩神迷。”

上天还在继续眷顾他们,戴维不久就怀孕了,他们迎来了一个女孩,取名乌莎(Usha)。

除了对珠宝的狂热追求,这对年轻夫妇还斥巨资建了宫殿——玛尼克堡(Manik Bagh),意为“宝石花园”。整座宫殿的设计与建材全部来自欧洲,连大理石地板和定制家具都从柏林整批拆卸后运到印度。地毯、床具、银器等细节,全都是当时的一线设计师亲自操刀。

他们甚至还计划邀请这些大牌设计师继续操盘私人列车、飞机、房车和夏宫的内部设计。

但好景并不长,如梦如幻的生活终于结束了。

麻烦首先来自国内。因为国王夫妇长期旅居巴黎、伦敦,极少返回印多尔,国内的批评声音渐起。宫廷内部开始质疑他们的统治正当性,认为霍尔卡二世不守传统、不负责任,根本不适合当国王。

更令霍尔卡二世挫败的是英国殖民政府的掣肘。

他虽然出身亲英派,但随着年岁渐长、政务渐熟,他逐渐意识到所谓的“合作”并不对等。印多尔的国家财政始终掌握在英方手中,重大开支、预算分配都需报批审核,毫无自主可言。他推动的印多尔改革也屡屡被拖延甚至否决。他原本想有所作为,却次次碰壁,逐渐心灰意冷。

德维从生下公主乌莎之后,就再也没有怀孕,因为没有男性继承人,开始有人议论,说她“没尽好王后的责任”。而王公的注意力,早就转移到了巴黎的夜生活,他出入各大社交圈,甚至有传言说,他已经在巴黎另有情人。

德维才二十出头,但光芒一点点黯淡下去。她渐渐淡出王室的公共场合,只偶尔出现在巴黎、伦敦、日内瓦的小型聚会上。1937年夏天,她去伦敦参加乔治六世的加冕典礼,返程时,独自住进了瑞士一家豪华酒店。

被仆从包围的孤独王后包下了整整十二间房,却填不满心里的空洞,7月13日,德维猝然离世,年仅23岁。有人说她死于肺结核,也有人说她长年抑郁。虽然身处西方最璀璨的舞台,她始终想念故土和自由。

王公后来又再婚两次,印度独立后,这位曾在巴黎一掷千金的“亲英派模范王公”,成了共和国体制下的高级官员,53岁时,病逝于孟买。

而他们当年倾尽心血建起的“宝石花园”玛尼克堡,早在1980年就被拍卖一空,家具流散,宫殿也被改造成印度海关大楼,原本的繁华被铁皮屋顶和剥落的涂料覆盖。

只有那颗蓝钻和王后的肖像画,还在静静讲述那段被尘封的黄金岁月。

0 阅读:6

他们和她国际啊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