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59年提拔华国锋当湖南省委常委、书记处书记,让他成为当时全国省委领导中比较年轻的。到1976年1月8日周总理去世后,向中央政治局提议让他当国务院代总理。
再到1976年4月提议他当中共中央第一副主席、总理,甚至是亲定他当接班人,毛主席在他的政治生涯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两人之间的友谊,长达数十年。
当毛主席去世后,华国锋却违背了他的遗愿,做了一项重大决定。然而,他的决定没有遭到叶剑英元帅等中央领导人,以及全国人民的反对。
那么,华国锋为什么要违背毛主席的遗愿?他做的决定又是什么?
毛主席病危1976年9月8日晚上,华国锋正在出席一场答谢晚宴。宴会上,大家觥筹交错,相谈甚欢,气氛非常好。
突然,一名工作人员急匆匆地跑到他面前,对他耳语了几句。他脸上的笑容瞬间消失,眉头紧皱。与客人交谈几句后,他与工作人员一起迅速离开了宴会。他们的目的地,是毛主席住的地方——202住地。
华国锋一边走,一边面色沉重地交代秘书立马通知所有在北京的中央政治局委员到202住地。他之所以“撇下”客人以及让其他中央领导到毛主席的住地,是因为主席的情况有些不妙。
当天早上,毛主席的呼吸一度停止。经过医护人员的抢救,毛主席的呼吸慢慢恢复正常。
但入夜之后,毛主席的病情又变得十分危急,陷入深度昏迷。医生和护士又绷紧了紧张的神经,试图通过各种方式使他苏醒。
202住地的临时病房内,气氛非常紧张和安静,只能听到仪器发出的声音。而病房外的氛围,也好不到哪里去。华国锋等领导同志焦急地等候着,盯着病房外遥测心电仪上毛主席的心脏跳动曲线不敢眨眼。
他们很紧张,一方面担心主席的情况,害怕曲线会变成一条直线。另一方面,他们不断在心里默默祈祷:伟人要挺过这次难关。
毛主席的晚年,身患多种疾病,比如肺炎、白内障、失眠、便秘等等。1970年的九届三中全会后,他的身体逐渐亮起了红灯,经常发烧、浑身无力、咳嗽。
可是他和周总理一样,“不配合”治疗。即便身体情况很不好了,他也不肯听身边人的劝说,坚持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以上,为新中国的建设操碎了心,只希望在有限的生命内,为党和国家、人民做更多的事情。病人得不到充足的休息,这对他的病没有半点儿好处。
毛主席坚信自己可以扛过去,拒绝用抗菌素一类的药物。到了1972年初,他的行动变得迟缓和严重,大多数时候需要护士搀扶着行走,室外活动基本上被取消。
同时,毛主席的血压也出现了问题,最低时100毫米汞柱,最高的时候达到了180毫米汞柱。血压值在80到120毫米汞柱之间,才是正常的。显然,他患有高血压,后来又有心律不齐等症状。
他不同意做全身检查,后来在周总理的劝说下终于改变了想法。大家很担心他的身体,可他本人却不在意,还安慰他们:
“不要弄得这么紧张嘛!”
虽然毛主席接受了一些治疗,但病情仍然在不断加重。1976年5月11日,他被诊断出患有心内膜下心肌梗塞。多种病症加起来,使得他的身体每况愈下。
此时,华国锋、汪东兴等4人接到中央的指示,负责毛主席的医疗工作,医护人员需要及时告知他们主席的情况。
所以,华国锋很了解毛主席的病情。主席此次昏迷,他心中很不安,但他什么也做不了,只能在病房外等候。
违背主席遗愿1976年9月9日零点十分,毛主席遥测心电仪上的线条变成了一条直线。一代伟人,就这样结束了传奇的一生,与世长辞。病房内外的人,无不悲痛不已。
这一年,从周总理到朱老总,再到毛主席,我国痛失了三位开国元勋和重要领导人。
华国锋悲伤之余,立即召开会议,商讨毛主席的身后事。会上,有人提议遵照主席生前留下的遗嘱,将其遗体火化后,像周总理那样把骨灰撒入祖国的江河海流。
新中国成立没过多久,毛主席等领导人考虑到我国人口结构中,农民占有很大比例,而且人口基数大,如果长时间实行传统的土葬,会占用很多土地资源和破坏耕地。
如此一来,农民可用的土地将逐渐减少。对农民来说,最致命的就是没有土地,这意味着最基本的生存都难以保证。
在中央领导层中,有不少人出身贫苦,深知底层人民生活的不容易,以及土地对他们的重要性。
于是,有人提议实行火葬。毕竟自二十世纪开始,很多国家或地区提倡火葬,以节约土地资源、保护耕地。
1956年,毛主席、周总理等151名中央领导同志以个人名义在《倡议实行火葬》书上签名,支持火葬。
当时,一部分人思想没转过弯来,不支持、不理解火葬,主席劝说他们,扭转他们的思想。
他曾幽默地对照顾自己的护士吴旭君说:
“我一辈子吃了不少鱼,死后就把骨灰洒向江海,告诉鱼儿,毛泽东来给你们赔不是了!”
毛主席以身作则,表露出来的态度令不少领导、将领改变了想法,纷纷支持火葬。可以说,火葬是他的心愿,生前数次对人提起自己死后要火葬。
这一提议,得到了大部分参会人员的支持。但华国锋听完后,面露难色,思考了一会儿,提出了反对声音,不支持火葬毛主席。
此话一出,华国锋引来了不少疑惑、不解、好奇的目光。他们想不明白,华国锋是毛主席亲自指定的接班人。更何况,毛主席对他有知遇之恩。
按理来说,他应该完成毛主席的主张,为什么会违背伟人的遗愿?
特殊关系的确,华国锋能进入中央领导层工作,毛主席给予了不少帮助。
1955年7月,时任湘潭县地委书记的他接到上级的指示:到长沙向一位大人物汇报洞庭湖区防治吸血虫的相关情况。
与他一起去的,还有省委副书记、省委常委,其中他的职务最低。到长沙了,他才知道要见的人竟然是毛主席。
原来,毛主席得知自己家乡的书记是一个北方人,还比自己小接近三十岁,工作做得也不错,对他很感兴趣,同时想替父老乡亲考察一下他。在这种情况下,两人见面了。
面对伟人,时年34岁的华国锋没有一丝慌张,语言清晰、逻辑清楚地向毛主席汇报工作。不管毛主席问什么,他都能回答上来。他的表现,给毛主席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主席很满意。
毛主席从1954年开始,每一年都要回湖南看看,考察考察当地的统战工作。而华国锋在1957年8月,被任命为省委任统战部长。因为工作,二人接触的机会变多了,彼此更加熟悉。
在毛主席看来,华国锋是一个工作认真细致的老实人,能担大任。
1959年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因某些特殊原因被免职,湖北省委发生变动。他提议华国锋出任湖南省委常委兼书记处书记,这是他第一次提拔华国锋。
1971年2月,华国锋从周总理口中得知,是毛主席提名让他到国务院业务组当副组长,协助周总理的工作。这是毛主席第二次提拔他,指点他“不能只当文官,还要当武官”,有意让他掌管一些军事工作。
1976年4月7日,由于周总理病逝,毛主席便向中央政治局建议让华国锋当国务院总理、中央第一副主席。
为了方便他开展工作,避免有些人不听他的指挥,毛主席给了他六字批示:
“你办事,我放心”。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毛主席这是指定他当接班人了。
事实证明,毛主席选人非常有眼光。毛主席病重期间,不法分子蠢蠢欲动。伟人逝世后,华国锋与叶剑英等人一起,在极短的时间内控制住了当时复杂的局势,且没有发生流血事件。
当然,华国锋能坐上高位,除了毛主席的提拔,自己的能力也很重要,得到了其他人的认可,才会进入核心领导层。对于毛主席的恩情,他始终铭记在心。
负责毛主席的医疗工作时,华国锋极为细致。毛主席到后期没有办法进食,只能依靠流食维持生命。但单纯的流食没有多少营养,主席身体的抵抗力越来越差,病情也越来越严重。
为解决这一问题和增加营养,医生提出给毛主席使用胃管,遭到了主席的拒绝,他难以接受。
华国锋亲自做了一次下胃管,然后劝说毛主席同意医生的提议,仍然没有成功。要知道,下胃管的滋味可不好受。
毛主席病情加重时,华国锋主张和汪东兴等人分为两组,轮流值班,方便第一时间了解毛主席的情况。除此之外,他又从医院调来数十名医生、护士,使得毛主席一天24小时都有人照看。
万一主席的身体出了毛病,医护人员也能尽快医治。这些,足以看出他的用心。
背后的真相既然毛主席和华国锋之间,有比较特殊的关系,他为什么反对火葬毛主席?答案很简单,在他看来,毛主席是带领党和人民建立新中国的大功臣,全党和所有国人应记住这位开国领袖。
所以,他提议保留毛主席的遗体,并修建毛主席纪念堂,供后世瞻仰。他本以为会有人反对,没想到所有领导同志、民众认可和支持自己,同意他的主张。他的做法,令人动容。
虽然如何处理毛主席的遗体问题得到了解决,决定修建纪念堂,但其后事工作仍然没有结束,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很多。比如如何完整的保留毛主席的遗体、纪念堂建在哪里、规模如何等等。
同年9月13日,华国锋担任“毛主席遗体保护领导小组”,负责相关工作。
要想遗体长期不腐烂,必须隔绝空气等物质,还要经过特殊处理。同时,不能让毛主席的样貌发生变化,以供世人瞻仰。
过程中针对如何防腐等问题,众人产生了分歧,是华国锋拍板,让徐静等人放手去做。经过大家的不懈努力,毛主席的遗体处理工作、纪念堂的建设,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1977年9月9日,毛主席逝世一周年后,占地5.7万多平方米的纪念堂举行了落成典礼,并对外开放,使普通民众也有机会瞻仰毛主席的遗容,了解我国第一代领导集体的丰功伟绩。
只要毛主席纪念堂开放,每天都有大量来自国内外的人来瞻仰遗容。
其中,包括华国锋。
毛主席逝世后,他在用自己的方式悼念伟人兼恩人、导师。
1981年,他辞去中央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两大职务,逐渐从领导位置上退了下来,过着深居简出的生活。一到毛主席的诞辰和忌日,他总是会带着家人去毛主席纪念堂看看,亲自喊行礼令:
“向伟大领袖毛主席一鞠躬、二鞠躬、三鞠躬。”
二十多年来,从不间断,直到2008年华国锋同志去世,他才结束了这项活动。
领导人之间的深情厚谊,令人感动不已。谨以此文,向他们致敬。大家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后来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