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古人才知道,原来吃饭还有这么多讲究!

品微堂 2023-12-20 11:42:47

民以食为天,吃饭对于普罗大众来说,是生存最重要的事情,由于现代社会发展节奏快,特别是年轻人,在日常生活中,吃饭时间被大大缩减,顿顿狼吞虎咽,甚至经常饭点没时间吃饭,特别不规律,这时候关心的家人就会心疼的说一定要按时吃饭,但往往当事人都不以为意,这种情况也成为当下年轻人生活很真实的写照。

在古代,古人对于吃饭进食,是有着特别严肃的礼仪和规矩的,按照当下的生活节奏,在古代是非常不守规矩的。我们常说“一日三餐”,潜意识里认为一天三顿饭,理所应当,但其实在秦汉之前,古人一天只吃两顿饭,这也是因为当时农业落后,粮食短缺,不得已而为之,普通人一天两顿饭,皇帝一天四顿饭,诸侯才可以享受一天三顿饭。

《墨子·杂守》曾记载,当时当兵的,一天也只能吃两顿,而食量还分为五个等级。第一顿称为“朝食”或“饔”,在太阳行至东南方(隅中)时进餐;第二顿称为“飧”或“食”,在申时(下午四点左右)进餐。对于进餐时间,古人讲“食不时不食”(《论语》)。在不应进餐的时间用餐,被认为是一种越礼的行为或特别的犒赏。如《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项羽听说刘邦欲王关中,曾怒而下令“且日享士卒”,借此犒劳将士,激发士气。

等到了宋朝,经济繁荣,开始流行起夜宵,普通的老百姓才开始有早、中、晚吃三顿饭的习惯,这也是推动三餐制的重要的原因。现在去看,这不仅仅只是吃几顿饭的事,生活水平的提高,也代表了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毕竟吃饱了,人们才可以有心思研究其他的方面,才可以推动社会的发展。

古人对吃饭还有一种说法“过午不食,饿治百病”,这种说法是出自佛教,是为出家人制定的戒律,正确的说法叫“不非时食”。也就是说不能在规定许可以外的时间吃东西。佛教认为:清晨是天食时,即诸天的食时;午时是佛食时,即三世诸佛如来的食时;日暮是畜生食时;昏夜是鬼神食的时候。这个时间就是在太阳到正中午后,一直到次日黎明,这段时间是不允许吃东西的。

这还只是普通人的规矩讲究,说到封建统治者,古代的皇帝吃饭可就更讲究了,末代皇帝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说,耗费人力、物力、财力,最大的排场,莫过于吃饭。皇帝想吃饭了,就吩咐御膳房传膳,宫女太监们就开始把食物一盘一盘传上来,传之前还要有专门的太监试菜,银针试毒,所以清代时,皇帝早膳的时间长达2个半小时,晚膳(包括午休)则是更是长达3个半小时!

从吃饭进食的变化就可以看出中华历史的发展变迁,我们应该庆幸生活在如今的盛世,不愁吃穿,可以享受到如今的幸福生活,要知道,现在世界上也有很多国家战乱落后,食不果腹,愿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强大!

0 阅读:73

品微堂

简介:历史、文化、人物、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