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女儿,卫校学生,18岁失踪,怀疑邻居知晓内情但他们却闭口不谈

曦曦谈娱乐 2024-11-20 21:46:50

又是这个梦,我在熙熙攘攘的广州街头,看到一个身材高挑的女孩从身边走过。

她转过头来,我一眼就认出是我的女儿,她似乎在说着什么,可我却什么也听不见。

丈夫摇醒了我,问我是不是又做那个梦了。

这样的梦,李玉娥已经做了整整16年。

2007年6月28日,那是卫校放暑假的日子。18岁的郑丽君,背着书包,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阳光正好,一切看起来都那么平常。

谁能想到,这竟成了她最后的身影。

"我在家里做了她最爱吃的红烧肉等她回来。"李玉娥说这话时,眼神里满是心疼,"可是左等右等,直到天黑都不见她回来。

不好的预感笼罩着这个家庭。电话打给老师、同学,没人知道丽君去了哪里。学校监控只拍到她往回家的方向走去,之后再无踪影。

那时的监控没有现在这么普及,留下的线索少之又少。几天后,县城公安局刑侦科来电,说在江边发现一具无名女尸,身材年龄都和报案信息相似。

"当时我和老公听到这个消息,腿都软了。。。"李玉娥回忆道,声音哽咽,"走到停尸的地方,那具尸体泡得像个皮球,根本看不出人形。

还好,警方很快通过DNA比对,确认不是丽君。

松了一口气,却又陷入更深的迷茫。女儿到底去了哪里?

丽君的爸爸郑世明整日闷着头抽烟,嘴里念叨着:"这么大的人了,都18岁了,还不知回来让父母担心。"说完又狠狠踩灭烟头,继续去工地干活。

可谁都知道,他比谁都想女儿,这样说不过是在掩饰内心的痛苦。

毕竟,这是那个从小疼爱女儿,连例假时都会帮忙洗裤子的父亲啊。这样的父亲,怎么可能真的生女儿的气?

16年过去了,日日夜夜,李玉娥走遍大街小巷,背着女儿的照片四处寻找。每到广州,看到街上乞讨的孩子,她都会多给些钱。

"我希望我的丽君不要过那样的生活,就当给孩子积德吧。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除了那个总是听不见女儿说话的梦,一切仿佛都停在了2007年的那个夏天。而这个梦,成了李玉娥最期待却又最痛苦的时刻。

因为在梦里,至少还能看到女儿的样子,哪怕,永远都听不到她想说的话。

2005年,对于丽君来说,本该是人生新篇章的开始。

初中毕业,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的她,本可以继续读高中。但在医院工作的弟媳给了个建议:"读卫校吧,以后当护士,福利待遇都不错。

"就这样,丽君踏进了当地一所卫校的校门。

谁能想到,这个看似普通的选择,却成了命运的分水岭。

进入卫校后,丽君变得爱打扮了。这个18岁的女孩,开始对生活充满期待,喜欢交朋友,对未来有着自己的规划。

"那时候看着她一天天长大,变得更漂亮了,我和她爸都特别欣慰。"李玉娥说起女儿在校的点点滴滴,眼里满是骄傲。

可能是看到同学们有的会出去打工赚钱,2007年五一假期,丽君也动了心思:"妈妈,我想出去做兼职。"

"不用出去,在家好好休息。"李玉娥和丈夫异口同声地反对。在他们看来,从家到镇上要走2、3里路,女儿一个人出门太不安全。

"我们连她离开半步都觉得不放心。

但命运往往就是这样讽刺。越是害怕什么,偏偏就来什么。父母拼命想护住的女儿,最终还是在那个本该平常的暑假,消失在了回家的路上。

"那天学校放假,同学们都陆陆续续回家了。

但这个期待中的场景,永远成了一场梦。

学校的监控记录下了最后的画面:丽君背着书包,走出校门,朝着回家的方向走去。这个画面,成了李玉娥和郑世明噩梦的开始。

"早知道这样,当初说什么也不会让她去读卫校。"李玉娥经常这样自责。

如今再去看那段路,依然和16年前一模一样。只是走在这条路上的丽君,却再也没有出现过。那个爱美的女孩,那个憧憬当护士的卫校生,那个想要出去打工的18岁少女,仿佛都定格在了2007年的那个夏天。

但这世上没有如果。留给这对父母的,只有那段监控里最后的背影,和永远解不开的思念。

翻开1989年的记忆,那是李玉娥最难忘的一年。在这个来自湖南省衡阳市衡山的农村家庭里,迎来了他们的第一个孩子 - 郑丽君。

"她就像天使降临到我们家。"李玉娥说起往事,眼里满是柔情,"我和老公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

那时候的郑世明,每天晚上都会起来抱着哭闹的女儿,一边轻轻哄着,一边唱儿歌。这个看似普通的农村汉子,对女儿的爱都毫无保留地展现着。

可是生活总是这样,有了孩子就有了牵挂,也有了动力。当丽君4、5岁的时候,李玉娥和丈夫决定去广州打工,期盼着能改变家庭的困境。

"本来想给婆婆带,可是家里兄弟多,婆婆要照顾其他小孩根本脱不开身。"无奈之下,只能把丽君寄养在亲戚家,每月给100元生活费。

电话里,小丽君总是说:"妈妈,我好想你啊,你能接我过去生活吗?"每次听到这话,李玉娥的心都在绞痛。可外地户口在广州无法入学,他们只能用物质来弥补这份亏欠。

"在广州看到好看的衣服,不管价格多少,我眼都不眨一下就买下来寄回去。"李玉娥说,"丽君喜欢吃芒果,我就让亲戚给她买最好的品种。

1994年,意外怀上二女儿的李玉娥夫妇回到老家。那段短暂的团聚时光,成了全家人最珍贵的回忆。

"丽君天天围着我叫'妈妈',放学后总要来听听妹妹的动静。"李玉娥每天都陪她写作业,检查功课,看着女儿开心的样子,心里满是幸福。

可好景不长,二女儿出生后,他们又不得不返回广州。

"等妈妈多赚点钱,就回来不走了。"这句承诺,最终成了李玉娥心中永远的遗憾。

他们在广州做小生意,一年能挣个五六万,在90年代也算小康水平了。后来又生了个小儿子,日子过得还算红火。

丽君也很懂事,从不让父母操心,学习成绩一直很好。

"试问世上哪个父母不是这样,巴不得最好的都给孩子。

这个曾经被父母捧在手心里的掌上明珠,就这样在18岁那年,带着所有的疼爱与亏欠,消失在了那个夏天。留下的,只有父母心中永远的痛,和那句再也没能兑现的承诺。

人生总是充满遗憾,但最大的遗憾,莫过于当初为了让她过得更好,却在最该陪伴的时候离开了她。这份亏欠,成了李玉娥和郑世明心中永远的伤痛。

命运总是喜欢开玩笑。就在丽君失踪几个月后,一个偶然的机会,李玉娥在学校附近转悠时,听到了让她心跳骤停的对话。

是周家的三个孩子,她认得他们,就住在自家附近。

这句话像一道惊雷劈在李玉娥心头。

吓坏的三个孩子撒腿就跑。这条来之不易的线索,李玉娥立刻告诉了警方。警察连夜把周家孩子带到警局审问,可他们却一口咬定从未说过这样的话。

没有实质性证据,警方也无可奈何,只能在规定拘留期限后放人。但李玉娥不死心,每天守在周家门口,就想听他们说出真相。

可这些曾经的邻居孩子,从此再也不肯说一个字。

"我还记得当时蹲守了好久,可就是问不出什么。

讽刺的是,这些年过去,周家的女儿周欢也被人拐走了。两个男孩现在在外地打工,很少回家。周父比起以前苍老了许多,眼神里的痛苦,和李玉娥如出一辙。

"现在想想,我也没有当初那种愤慨之情了。"李玉娥说,"或许只有我能体会他的心情。失去孩子的痛苦,谁经历谁才懂。

那句"去广州了"的话语,至今仍在李玉娥脑海里回响。是巧合吗?还是他们真的知道些什么?这个谜团,似乎永远都不会有答案。

时间一年年过去,当年的线索早已冷却。周家的孩子各奔东西,那个下午的对话,成了一个永远解不开的谜。也许真相就藏在那句轻描淡写的"去广州了"里,又或者,这只是一个残酷的巧合。

但李玉娥还是会时不时去周家屋外转转,就像在寻找着什么。

这些年,她背着女儿的照片走遍了广州的大街小巷,也许,女儿真的在那里。

0 阅读:1

曦曦谈娱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