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被日媒犀利点评的张本智和,终究为父母的“荒唐”买了单

面包飞满天 2024-09-27 18:58:33

文 | L

编辑 | 面包飞满天

前言

“心疼啥啊,人家是日本队的!”

2024年奥运会,本该是梦想闪耀的舞台,却成了张本智和的“噩梦”。

混双爆冷出局,男单惜败于樊振东,这一系列的糟糕表现,让这个赛前放言“打败中国队”的人成了笑柄。

网友们毫不留情地嘲讽着他不自量力,甚至连日本媒体都对他冷嘲热讽,称他“没能打破中国之壁”。

有人质疑他的国籍选择,也有人对他表示心疼,认为他只是想打好球,却活成了“里外不是人”的尴尬处境。

这个曾经的天才少年,为什么会走到现在这样的地步?

命运的捉弄

2024 年的巴黎,乒乓球男单四分之一决赛,樊振东对阵张本智和,这场比赛还没开始,就注定成为舆论的焦点,毕竟,“小胖”对战“大头”的戏码,谁不爱看?

果不其然,比赛过程堪称“神仙打架”。

张本智和开局状态火热,连下两局,看得人心惊肉跳,仿佛下一秒,“小胖”就要被斩落马下。

但樊振东毕竟是樊振东,调整状态后,硬是把比分追了回来,最终4:3赢得比赛。

这场比赛,让张本智和再次遭到了日本网友的疯狂嘲讽。

一句“滚回中国!”深深刺痛了张本智和的心,曾经的豪言壮语,如今变成了沉重的负担。

国内网友也是说他不自量力。

张本智和,本身就是一个矛盾的结合体,中日混血的身份,让他在赛场上的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

个人的习惯终究是很难更改的,在比赛的时候,他时不时的就会不自觉的冒出几句中国话,甚至在领奖台上,也会被中国国歌的旋律所吸引。

这种的举动在一些日本网友眼中,几乎是和“叛徒”无异。

张本智和就像一个矛盾结合体,一直处于中日两国网络舆论场中的中心位置。

张本智和的父母都是中国乒乓球运动员出身。

他或许是继承了父母的“乒乓基因”,对于乒乓球格外的有天赋,在父母的悉心指导下,他迅速成长为日本乒坛的“希望之星”。

十岁那年,张本智和参加日本锦标赛,扎实的基本功让日本媒体惊呼“天才少年”横空出世。

但在荣誉背后,一个现实问题摆在眼前,到底是选择哪个国籍。

最终,父母出于职业发展考虑,决定让张本智和加入日本国籍,并把他的名字改为张本智和,“本”字,意为“不要忘本”。

年少的张本智和,或许并不理解国籍的意义。

他只是服从父母的安排,走上了一段充满争议的人生。

张本智和父母的选择,或许是出于无奈,或许是看到了机会,但无论如何,这一决定都彻底改变了张本智和的人生轨迹。

他不再是那个无忧无虑的“天才少年”,而成了一个被推到聚光灯下,一言一行都被无限关注的“异类”。

作为一名中日混血儿,他在日本长大,接受日本文化,却始终被视为“外国人”。

而在中国,他被视为“叛徒”,背负着“背叛”祖国的骂名。

赢了比赛,中国网友说他是“不自量力”,“赢了比赛也别想洗白”,输了比赛,日本网友就开始质疑他的中国血统,“日本乒乓球界的耻辱”“滚回中国”。

采访中,他面对敏感问题总是小心翼翼的回答,想要找到一个平衡点。

但无论他怎么做,都无法得到一个公平的看法。

赛场上,他脱口而出的中文,下意识的举动,都暴露了他内心的挣扎,让他无所适从。

赢球后,他会“被迫”呐喊,以取悦日本观众,还会对着镜头怒目圆睁,仿佛要吞噬一切。

有人说他是“输不起”,赢了比赛也要故意挑衅,有人说他是“压力太大”,只能通过这种方式宣泄情绪。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声怒吼,并非张本智和的本意,而是来自父亲兼教练的严苛要求。

赢球必须喊出来,仿佛只有这样,才能证明他为日本而战的决心。

而输球后,他只能沉默寡言,独自承受着落寞。

2018 年,在日本公开赛上,15岁的张本智和连克马龙、樊振东等国乒主力,首次夺得国际乒联巡回赛男单冠军,日本媒体欢呼雀跃,称他是“日本乒乓球的救世主”。

但毕竟还小,很快他就屡屡受挫,日本媒体对他的态度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从“天才少年”变成了“没能打破中国次元壁”。

2021 年的东京奥运会,张本智和不敌德国老将奥恰洛夫,无缘男单奖牌,泪洒赛场。

但日本网友却并不心疼说“尽力了就好”,反而有人跑到他社交账号下留言,让他“滚回中国”。

张本智和的母亲在接受采访时,哭诉自己一家的不容易,并将加入日籍的原因归结于“为了孩子好”,但这番说辞,并没有得到太多人的认可。

但15 岁的孩子,真的能扛住这个决定下的命运吗?

答案显而易见,张本智和,只是父母“野心”下的牺牲品。

找到自我

这次巴黎奥运会,他再次失利,日本媒体也不加掩饰的开始对张本智和口诛笔伐,指责他是日本乒乓球的耻辱。

铺天盖地的批评声,简直要压的他喘不过气。

与其他加入日本国籍的运动员相比,张本智和的处境更加艰难,日本社会的排外性,来自两国网友的双重压力,都让他喘不过气。

为了证明自己,也为了回应日本球迷的期待,张本智和多次公开表示要战胜中国队,他渴望在赛场上证明自己,却无意间把自己推向了舆论的漩涡。

但现实就是这么残酷,张本智和的失利,技术上的先不说,主要就是心理压力过大,他背负着太多东西,无法轻装上阵。

日本媒体评价他“没有突破王者之壁”,这何尝不是没有突破他自己身上的枷锁。

张本智和的故事,本身就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命题。

在竞技体育的世界里,运动员披上国家队战袍的那一刻,就意味着要背负起国家荣誉,他们的输赢,不再只是个人的得失,更关系到国家形象和民族情感。

但运动员的价值,不应该仅仅以国籍和输赢来衡量。

张本智和的选择,或许有他自己的苦衷。

但不可否认的是,他的出现,确实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体育与文化、个人与国家关系的独特视角。

“我已经付出了一切,但我还会继续努力,为了我的梦想,也为了所有支持我的人。”

在赛后采访中,张本智和这样说道。

21 岁的张本智和,未来还有无限可能,他就像一个时代的缩影,告诉我们身份认同的复杂性和多元化。

希望未来他能找到自己的本心,专注于自我的提高。

总结

运动员的国籍选择,是个人意愿和追求的体现,我们无权干涉,更不应该因此而否定他们的努力和付出。

但无论如何,我们都希望张本智和能不忘初心,继续在乒乓球的道路上追逐梦想。

而对于我们来说,或许应该放下心中的偏见和成见,去欣赏每一位运动员的精彩表现,去感受体育带来的激情和感动。

信息来源:新华社客户端 2024-8-2 《巴黎奥运会|“战斗到最后一个球!”——樊振东极限逆转张本智和》

澎湃新闻 2024-8-2 《绝处逢生!樊振东捍卫国球,4比3逆转战胜张本智和闯入半决赛》

环球网 2024-8-2 《赛后,张本智和发文:现在的我还没有资格成为单打奖牌得主或冠军》

鲁中晨报 2024-8-2 《樊振东被日媒评为“中国之壁”,张本智和遭逆转淘汰后发文:很沮丧,我还没有资格成为单打奖牌得主》

0 阅读: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