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岁甜馨疑似被霸凌!被质疑医美,网上怼人,真的需要心理干预了

夜半人物说 2025-03-08 08:36:58

前几日,12岁的甜馨在社交平台写下:“有些朋友接近我只是为了蹭流量,蹭完了就要孤立对吗?”。

那时,贾乃亮还在直播间热火朝天地卖货,李小璐也不知道在哪个地方旅行、炫富呢。

甜馨说自己被所谓的朋友孤立,这不是在“无病呻吟”,也不是想让更多的人同情她,而是作为一个13岁的叛逆少女,她没有一个正确的人生出口。

这句话瞬间引发热议,也让公众看到这位“星二代”在校园生活中的挣扎,也有挣扎背后父母的“不作为”。

作为贾乃亮与李小璐的女儿,甜馨从2岁起便活在镜头下,一句“我们白着呢”让她成为国民闺女,却也让她的人生早早与流量绑定。

从众星捧月的“白雪公主”到自嘲“黑土豆”,不得不让人吐槽忙着赚钱、炫富的李小璐与贾乃亮。

去掉“星二代”13岁的女生来说,甜馨更是一个需要关心,正确沟通与理解的青春女孩。

01

甜馨说自己在校园中像一个“工具人”,有时像一个“透明人”,她被孤立,这又不像是传统意义上的霸凌。

其实,如果不是孩子自己晒到网上,又谁能想到星二代的学习生活会是这样。

甜馨就读于北京某高端私立学校,但即便每年20-30万的学费,也无法阻挡同学对她“星二代”身份的功利化利用。

同学主动接近她拍合照、蹭热度,却在获取流量后将她踢出群聊,这种“社交工具化”现象,本质上是一种隐形的校园霸凌。

前几日,她还在网上发了对比视频,说自己小时候是黑黑的,现在是皮肤靓白。很快就有网友质疑她是不是医美了,而且就像母亲李小璐一样。

虽然她发了长文说自己是黄种人,天生是这样,而且这是祖国给我的幸福与特殊,为什么非要改变皮肤颜色呢?

可是网上的吃瓜群众还是不放过她,各种发难。

其实,她只是一个孩子,为什么要像对待成人一样,去与一个孩子较真,或是从她身上挖到对其父母行为的窥视呢。

也许,错就错在甜馨过早地被喜欢出风头的父母推到舞台中央,又不会在未来的成长道路上为其遮风挡雨。

甜馨的成长轨迹充满矛盾。

2岁时,她因综艺《爸爸回来了》走红,古灵精怪的性格圈粉无数,后来,就是她与父母在各种场合的摆拍,一脸地幸福。

父母离婚后,她成了舆论的“替罪羊”,她的每次露脸都会被吐槽,父母的过往,现状也会被评论一番。

甜馨在孤独地成长,儿时也曾多次出现在母亲的视频中,母女一起跳舞,一起耍酷,被无数人评论,也被她学校里的师生看见。

那时,她还不知道那将来意味着什么。

网友在她的社交账号下嘲讽“小万叔叔在吗?”

甚至攻击她的外貌和家庭。面对恶意,甜馨以“学校厕所缺位置,你进不进?”等犀利回怼,展现出超龄的成熟,却也透露出被迫“武装自己”的无奈。

看到这,我们也注理解了为什么伊能静那么愿意出风头,却从来在有女儿头像的照片上画上卡通头像,或者小花。

另外,她在贵族学校读书,她的课外兴趣班也从来不比人家少,用贾乃亮的话说就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而且有的是双样的”,另外她还会多种舞蹈。

这也就说明,放学后和周末,甜馨的时间都花在了写作业和上兴趣班上。有抚养权的母亲,说不会缺失女儿成长的贾乃亮,显然都没有更多时间陪伴女儿成长。

心理学研究指出,长期被孤立的孩子容易陷入自我怀疑,甚至产生社交焦虑和信任障碍。甜馨虽以“我不在意”回应,但她在评论区连发的哭泣表情,暴露了内心的无助。

对于一个处在青春期的女孩,她需要朋友,也容易被身边人的关系网而伤害自己。

而从她2岁开始“抛头露面”开始,就从被动到主动,自然而然地生活在了镜头前,人们的评头论足中。

所以,她更需要把自己的心事暴露在公共视野,也愿意做那个通过“回怼”来保护自己,甚至是家人。

社交与社交媒体,是她寻找心灵伙伴及人生出口的途径。

02

有人说甜馨是破碎家庭中的“夹心饼干”,父母离异后看似都是单身,她却渐渐成了父母感的真空地带。

甜馨的困境,折射出离异家庭中亲子关系的复杂。李小璐与贾乃亮虽努力维持“友好父母”形象,但两人各自的事业选择与生活状态,仍对女儿的心理造成深远影响。

李小璐从“影后”到“网红妈妈”,依旧是那副太乙真的那种“你来打我哦”的姿态。

离婚后,李小璐淡出影视圈,转型网红带货,频繁晒出母女奢华生活。

甜馨穿万元名牌、住豪宅、学马术……这些“炫富”行为虽被解读为“给女儿最好的一切”,却也招致“用孩子博眼球”的批评。

更矛盾的是,李小璐一面鼓励女儿“别听世俗耳语”,一面又将她推至社交平台,甚至默许甜馨因COSPLAY被网暴至退网。

这种“保护与曝光”的拉扯,让甜馨的成长环境充满张力。

这也就滋长了甜馨喜欢聚光灯,喜欢被宠着,被关注的生活状态,渐渐也希望自己在学校也会这样被关注,被同学追捧。

贵族学校里的孩子“非富即贵”,真的要“屌起来”,星二代应该是最不受待见的。

再看看贾乃亮的直播世界,“拼命三郎”赚钱却让父爱缺失。

另贾乃亮凭借直播带货跻身“顶流”,单场销售额破亿的背后,是“全年无休”的工作强度。

尽管他多次强调“女儿是我的全部”,但甜馨的生日、毕业典礼等重要时刻,他更多通过社交媒体“云参与”。

甜馨曾为父亲辩护:“我爸挺好的,只是工作忙。”

但心理学专家指出,孩子对父母的“体谅”往往掩盖了情感需求未被满足的失落。

但是相比大S与汪小菲那样的“互撕式”离婚方式,这种“合作父母”的温情仍不能掩盖孩子成长中的裂痕。

值得肯定的是,两人离婚后未公开互撕,还共同为甜馨庆生、打羽毛球,试图营造和谐氛围。然而,这种“表演式合体”难以弥补日常陪伴的缺失。

甜馨在采访中提到“数学英语一般”,透露出对学业的焦虑,而父母忙于事业,可能让她的压力无处释放。

03

甜馨的遭遇并非孤例。在娱乐圈,离异家庭子女常因父母光环与舆论压力陷入成长困境,但也有家庭通过科学的育儿方式,为孩子撑起保护伞。

黄多多“黄谣”事件,黄磊之女黄多多因染发、穿衣风格被造谣,折射出公众对星二代隐私的践踏。从14岁开始,这个不愿意再以乖乖女形象未人的女生,在社交平台上晒出自己想要的青春模样。

父母二十多年里有多恩爱,平日里有多么“正统和正经”,对孩子有多高的期待,这个孩子的骨子里就有多叛逆。

这是一种成长,也是一种试探,结果她成了众矢之的。黄磊与伊能静的态度应该属于一类,孩子长大了,随她去吧,不经历怎么能知道成长的意义。

父母的公众形象与情感纠葛,可以直接转化为孩子的心理负担。

但是,还有很多父母做出了正面的榜样,也显示出了人生大智慧。

也有过家有儿女成长烦恼的吴尊曾坦言:“为了女儿我不敢犯错。”

他与妻子林丽吟的稳定婚姻、日常陪伴(如早起做早餐、接送上学),为子女树立了责任与忠诚的榜样。

这种“身教重于言传”的方式,让孩子在安全感中形成健康价值观。

佟丽娅与陈思诚真的做到了离婚不分家的“合作育儿”,给女儿一种特殊的保护。

两人离婚后仍共同陪伴儿子朵朵旅行、庆生,佟丽娅更减少工作,优先参与孩子成长。这种“剥离婚姻,不剥离亲情”的态度,最大程度降低了离婚对孩子的冲击。

对比可见,父母的情绪稳定、价值观一致,以及真实的情感投入,才是孩子心理健康的关键。

其实,在星二代的成长中,最重要的是如何修补“流量”对其成长的影响。

甜馨的案例暴露了当代青少年的两大危机:社交功利化与情感支持缺失。而作为父母,更应该剥离流量,回归真实陪伴,让孩子不要沦为“流量工具”,避免过度曝光其私生活。

而最重要的是,父母陪伴式成长,从来不在情感、生活与学习中让彼此的爱缺失,陪伴更多的是心灵上的默契与鼓励。

04

纪伯伦说:“儿女借助你来到世界,却非因你而来。他们在你身旁,却不属于你。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所以,可能还是那句话“养子不教育谁之过?”

如果李小璐与贾乃亮没有离婚,甜馨的生活状态可能依旧如此。

甜馨在长文中写道:“我不说话真把我当死狗啊。”这句话既是对恶意的反击,也是一个孩子对纯粹童年的呐喊。

当成人世界的流量游戏侵入校园,当父母的恩怨成为孩子的枷锁,我们亟需反思:如何让每个孩子远离“被定义”的命运?

或许答案藏在吴尊的那句话里:“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首先要成为那样的人。”

父母的角色,不是聚光灯下的表演者,而是孩子成长路上永不熄灭的灯塔。

唯有放下功利心,回归爱与责任,才能让甜馨们真正“白着呢”——不仅是肤色,更是那颗未被世俗染指的心。

0 阅读:0

夜半人物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