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丞丞的庄图南一出场,我差点以为电视剧频道出了Bug。从年代剧《小巷人家》的开篇,我以为我会看到一个沉稳内敛、让人感动到飙泪的男主角,结果他拎着一碗汤,手抖得仿佛今天刚入职的咖啡店实习生。那一瞬间,我看着屏幕里的他,感觉屏幕外的闫妮心里已经在叹气了:你行不行啊,不行我们来换个人?说真的,范丞丞的出道路顺得有点离谱。作为范冰冰的弟弟,他从选秀节目杀入娱乐圈,短短几年里从偶像歌手转行成了影视剧男主角,资堆得像清仓大促。
但是,观众可不吃这一套。你演技行不行,他们一眼就能看出来。那些用力过猛的表情管理和毫无层次感的台词功底,跟闫妮、蒋欣这些老戏骨站在一起,活像个被拉上台的误闯群众演员。真不是观众苛刻,而是他本人的表现太下饭了,连综艺感都不小心带进剧本。不过你要以为只有范丞丞这样,那你还是低估了娱乐圈的拼爹拼妈大赛。另一边,张凯丽的女儿张可盈也是被顶着资光环推上舞台的星二代代表人物。回想她在民国剧《老酒馆》里扮小乞丐的样子,那干净的脸庞和整齐的衣服真是太接地气了,接地气到让我开始怀疑这个剧组有没有认真拍戏。
再看《幸福到万家》里的表现,她的情绪起伏直接走了动画片路线——开心就是大笑,难过就是嚎啕,丝毫不带情感过渡的那种。于是,当她凭这部剧入围金鹰奖最佳女配角时,观众纷纷瞪大了眼睛:这是什么逻辑,是因为张凯丽的面子太大吗?说到底,观众会对这些星二代这么挑剔,其实也不是没有道理。你看吴刚的儿子吴羽卿,年初《狂飙》播出时,他饰演高晓晨,但观众全程聚焦在他演技稚嫩的问题上。要是普通新人,可能大家还能体谅一下初生牛犊不怕虎,可他偏偏是吴刚的儿子。
于是,弹幕一边倒地质疑:这是拖家带口来进组的吗?搞得连吴刚本人的口碑都被影响了。这件事让人明白了一个道理:带资进组可以,但资再多也挡不住演技的短板。这些星二代最大的困境是什么呢?是资起点太高,反而让他们成了靶子。他们从一出道就自带光环,这既是资本的狂欢,也是舆论的聚焦点。一部戏,别的演员能用表演说话,他们得先用表演解释清楚:我真的不是靠关系上位的!但问题是,这种解释也太难了,因为观众看的是你的表演,不是你的声明。
不过,说到努力和实力之间的关系,星二代里也不是全军覆没。关晓彤就是个不错的例子。虽然国民闺女起点很高,但她这几年作品质量和演技的提升让人看到了她的认真态度。从《影》里的压抑角色,到各种现代剧里自然的演绎,她算是逐渐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而张一山更不用说,童星出身,稳扎稳打地积累,哪怕资不如别人好,但靠实力硬是闯出了一条路。当然,娱乐圈里的星二代现象,只是社会里拼爹拼妈的一个缩影。职场里,你可能听过类似的抱怨:我们加班加点,结果升职的是老板的亲戚。
校园里,有人努力考研,却发现有关系户已经拿到了保研名额。这些事本质上都反映了一个问题:当资分配和实力对比不对等时,不满情绪是不可避免的,而娱乐圈只不过是用最直观的方式把这一切放大了。从某种程度上讲,星二代也挺难的。因为不管他们多努力,观众的第一反应往往是挑毛病。你表演差点,就会被嘲讽;你表现好点,也会被说是因为资好。这种无解的局面可能让他们陷入一个死循环:越想证明自己,压力越大,表现越差。反倒是那些能放下光环、沉下心去打磨演技的,才能真正撕掉拼爹的标签。
像关晓彤、张一山这样,虽然起点也高,但靠一步步积累赢得口碑,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不过,说到资倾斜的问题,其实归根结底是资本和观众的拉锯战。资本希望最大化利益,所以倾向于推那些自带流量的星二代;观众却只买单实力。这里面有个微妙的平衡点,一旦倾斜得太明显,就会像《小巷人家》或者《狂飙》一样,引发群嘲。最后,聊回这些星二代们,你说他们真就完全不努力吗?也不是。像范丞丞,起点高是事实,但他肯定也做了不少努力。
只不过,这种努力放在一眼就能看穿的演技面前,显得那么苍白无力。观众的宽容是有底线的:可以接受你的不完美,但绝不原谅你的敷衍。所以,与其想着怎么用资包装自己,不如把时间和精力花在提升实力上。说到这里,我想给这些星二代提个建议:你们可以有背景,但更需要硬实力。毕竟,娱乐圈从来不缺光环,缺的是能站在光环里不被嘘下去的演员。而对于我们这些吃瓜群众来说,何尝不是如此呢?谁不希望看到更多让人眼前一亮的表演,而不是又一次翻白眼地吐槽:还真是没演技靠爹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