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非遗技艺到19亿元产业:恩施玉露如何实现“质”与“量”的飞跃

璀璨的湖北 2025-04-23 16:28:31

中国发展网讯作为“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世界非遗的重要组成部分,恩施玉露不仅承载着千年茶文化的深厚底蕴,更在新时代焕发着蓬勃的产业活力。清明时节,正是恩施玉露春茶生产的黄金期,这片承载着硒都特色的绿叶,如何从山间茶园走向全球市场?记者近日深入恩施市,探寻这杯玉露茶背后的产业密码。

科技赋能:加工效率飙升近50倍

在恩施市白杨坪镇九根树村的湖北佰亿九州茶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16台整形机正有节奏地运转,偌大的厂房内,仅有7名工作人员有条不紊地操作设备。蒸青、回潮、揉捻、脱水……9道传统制茶工序已全部实现机械化,彻底颠覆了过去“一人一天手搓1.5公斤干茶”的生产模式。

“现在我们7人每天能生产500公斤干茶,效率提升近50倍!”从业34年的公司负责人袁红伍感慨道。机器生产不仅大幅提升效率,更让茶叶品质实现标准化——过去依赖老师傅经验把控的蒸青火候,如今只需精准输入参数,就能确保每一批次茶叶的口感稳定如一。

同样在芭蕉侗族乡黄连溪村,蓝焙茶业的智能化生产线更显科技感:两名工作人员,一人专注操作电脑控制设备,一人巡查车间保障运转,全程自动化生产让恩施玉露的制作更高效、更精准。

品质坚守:生态茶园筑牢产业根基

科技提速的同时,恩施玉露对品质的坚守从未动摇。佰亿九州茶业在九根树村打造的千余亩生态低碳茶园,采用“油菜+茶树”立体种植模式:金黄的油菜花不仅美化茶园,油菜籽榨油后的秸秆还成为天然肥料;禁用除草剂、农药和化肥,取而代之的是有机肥滋养、生物防治病虫害和机械除草,从源头保障茶叶的天然纯净。

“好品质自然吸引好客商。”袁红伍翻看着订单本,山东、陕西、江西的茶商每年订购量都在500-1000公斤。这些跨越千里的合作,大多始于各地茶产业推介会,靠的正是恩施玉露清香甘醇的口碑。

政策护航:“娘家人”撑起企业发展信心

“何主任,新产的茶叶请您把关!”在恩施州聪麟实业有限公司负责人谭浩然眼中,恩施市茶产业发展促进中心农艺师何远军不仅是技术专家,更是茶企的“娘家人”。从2013年流转千亩茶园至今,何远军手把手指导种植技术、生产线优化,他的电话更是24小时为茶企“待机”。

这背后,是恩施市真金白银的政策支持:每年超5000万元衔接资金、5000多万元省级项目资金注入产业;今年,9100万元帮扶资金已直达茶企;从种质资源保护、茶园升级改造,到加工厂建设、销售渠道拓展,再到举办茶商大会搭建产销平台,一系列“组合拳”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政企同心:千亿产业蓝图徐徐展开

“政府奖补100多万元,缓解了技改资金压力!”袁红伍掰着手指算起政策红利;蓝焙茶业也因智能化生产线获得350万元奖补,解了资金周转的燃眉之急。此外,年利率3.5%的茶产业专项贷款,更在鲜叶收购季为企业减轻负担。

数据见证着产业的崛起:2024年,恩施玉露入选地理标志保护工程,产业综合产值突破92亿元,年产量达2890吨,年产值19.2亿元,授权企业超70家。如今,恩施市正携手武汉大学谋划品牌营销新战略,推动“名优茶出省、大宗茶出海”;专项资金也将用于初加工和深加工创新,让恩施玉露从单一茶饮向多元产品延伸。

从非遗技艺到富民产业,从山间嫩芽到亿元产值,恩施玉露的蜕变之路,正是科技、品质与政策协同发力的生动写照。在政企合力的推动下,这杯承载着千年茶香的玉露茶,正向着更广阔的市场扬帆远航。(廖亮 孔德威 何冶 崔亦灿)

0 阅读:0

璀璨的湖北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