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小伙掉进大西洋靠生吞鸟肉活133天,路过货船:中国人不救

濛濛评娱乐 2024-08-13 10:32:36

1943年,一个中国小伙不慎落入大西洋中。为了求生,他只能生吞鸟肉,渴了就喝鸟血。

期间,每看到一艘商船,他就赶忙游过去卑微求救。

可他没想到,当船上的人看清楚他是中国人后,居然无一例外的选择掉头离开!更有甚者直接撂下一句:中国人不配获救,后加速驶离!

后来他怎样了?

本文信源来自官方媒体,具体链接赘述在文章结尾,但为提升文章的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1943年的巴西海岸线上,一个男人和两个女人正在进行日常的捕鱼作业。

突然,他们发现了一个奇怪的漂浮物。

出于好奇,他们划船过去查看,眼前的景象让他们震惊不已:一个骨瘦如柴的人影,蜷缩在一个简陋的木筏上,奄奄一息。

这个人就是潘濂!此时的他,已经不成人形!皮肤因长期暴露在烈日下而焦黑开裂,身体因严重脱水而萎缩,眼窝深陷,目光呆滞。

渔民们小心翼翼地靠近,用英语试探性地喊话。

出乎意料的是,这个奄奄一息的人居然还有力气回应自己是中国人,见状几人赶紧将他送往医院进行救助。

明明是个中国人,为什么会出现在巴西,他经历了什么?

写作不易,希望各位观众老爷理解,每天作者写作超过12小时,收益只有50多块,文中加入5秒广告解锁,就是能为了多几块收益,观看后可免费阅读全文,希望观众老爷理解

1918年,他出生在中国南海的一个普通家庭。

像许多贫困家庭的孩子一样,潘濂很早就被迫离开家乡,踏上谋生之路。

他的父亲将他送到香港,希望他能在这个繁华的港口城市找到一线生机。

年轻的潘濂成为了“坦达号”货船上的一名船员学徒。

然而,初入船队的生活并不轻松。

作为一个中国人,他不得不面对西方船员的歧视和轻蔑。

每天,他都被分配最繁重、最肮脏的工作。

擦洗甲板、清理厕所、搬运重物,这些都是他的日常。

尽管如此,潘濂并没有放弃。他默默忍受,勤勉工作,用自己的行动赢得了一些人的尊重。

随着时间的推移,潘濂的勤奋得到了回报。他被调到了“贝洛蒙号”,担任二等侍应生。

这是一艘大型豪华远洋游轮,虽然在战时主要用于运输物资,但船上的生活条件比起之前还是好了许多。

工作依然繁忙,但至少不再需要忍受那些最脏最累的活计。

然而,命运总是喜欢和人开玩笑。

1942年11月23日,“贝洛蒙号”从英国港口起航,载着满船的战时物资和船员们的希望,驶向大西洋。

大西洋的天气瞬息万变,狂风骤雨突如其来。

就在船员们全力应对恶劣天气时,更大的危机悄然逼近。

一艘德国U型潜艇如同深海猎手,悄无声息地锁定了这艘满载物资的船只。

突然,两枚鱼雷划破海面,直击“贝洛蒙号”。

巨大的爆炸声中,船体开始倾斜下沉。混乱中,潘濂迅速穿上救生衣,在船体完全爆炸前纵身跃入冰冷的海水中。

海水的冰寒刺骨,在生死攸关之际,潘濂发现了一个小型救生木筏。

潘濂艰难地爬上木筏,开始了他漫长的求生之旅。

木筏上的物资有限:140升淡水、几个鱼肉罐头、一点巧克力,以及闪光弹和手电筒等求救设备。

面对茫茫大海,潘濂明白,这些物资远远不够。

他立即开始改造木筏,用帆布围成近0.8米宽的防护壁,既可以遮挡烈日,又能增加被远处船只发现的机会。

为了保持时间感和理智,潘濂每天都会在绳子上打结记日。

他谨慎地分配食物和水,但物资还是在快速消耗。

从第十天开始,他的食物就没剩多少了,到了25天,他甚至连吃上一口食物都算奢侈了。

面对即将耗尽的食物,潘濂开始发挥创造力。

他用钉子制作鱼钩,缆绳做钓线,用罐头肉做鱼饵开始钓鱼。

每当钓到鱼,他都会小心翼翼地将鱼肉切片,晒干或风干以延长保存时间。

这种原始的生存技能,成为了他续命的关键。

然而,大海是无情的。第40天,食物已经完全耗尽,只有不时盘旋的海鸟陪伴。

绝望中,他萌生了一个疯狂的想法:抓捕海鸟。

第42天,机会终于来临。

一只海鸟飞近木筏,潘濂屏住呼吸,等待时机。当海鸟落在木筏边缘时,他猛地扑了上去。

海鸟拼命挣扎,锋利的喙和爪子在潘濂身上留下了深深的伤痕。

但最终,求生的欲望战胜了一切,潘濂成功捕获了这只海鸟。

从那天起,海鸟的血液成为了潘濂维持生命的唯一来源。

每一滴血液都是珍贵的,他小心翼翼地饮用,仿佛在品尝生命的甘露。

这种极端的生存方式,不仅维持了他的生理机能,更重要的是给了他心理上的支撑。

他开始相信,只要不放弃,就一定有获救的那天。

第43天,当第一艘商船出现在视野中时,潘濂的心中燃起了希望的火焰。

他奋力挥舞着手臂,呼喊着求救。

然而,当船员发现他是中国人后,竟快速离开了现场。

这一幕让潘濂陷入了深深的绝望和愤怒中。

不久后,第二艘货轮的出现再次点燃了他的希望,但结果依旧令人心碎。

货轮同样拒绝了救援,给潘濂造成了巨大的心理打击。

就在他濒临崩溃的边缘,一架美国海军飞机飞过,空投了一个浮标。

这个小小的举动,仿佛是命运给予的一丝慰藉,让潘濂重新燃起了生的希望。

然而,命运再次捉弄了他,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风暴让他失去了这次救援的机会。

心理上的压抑让他停止了结绳记日的习惯,时间的概念在他的意识中逐渐模糊。

身体状况也日益恶化,大腿、手臂和肘部长出了脓疮,脚和关节等部位开始浮肿。

但即便如此,他依然没有放弃求生的希望。

终于,在漂流的第133天,奇迹出现了。

潘濂注意到海水的颜色变浅了,远处隐约可见海岸线的轮廓。

这一发现让他重新焕发出生的力量,他奋力向陆地划去。

当他精疲力尽地倒在沙滩上时,被一群一对夫妻发现并救起。

这一刻,潘濂的求生之旅终于画上了句号。

在巴西渔民家中休养了3天后,潘濂被送往医院进行了为期4周的治疗。

随后,他被送往英国,开始了新的人生篇章。

潘濂的传奇故事很快传遍了整个英国,他打破了世界海上漂流的记录,成为了一时的焦点。

英国国王乔治六世亲自为他授予了大英帝国勋章,以表彰他非凡的勇气和坚韧。

这个来自中国的普通船员,因为自己的坚持和勇气,成为了英雄。

战后,潘濂等待二战结束后,决定移民美国。

在美国,他继续从事航海相关的工作,开始了新的生活。

1952年,他在美国结婚,1983年,潘濂从美国轮船公司退休。

1988年,他回到中国香港探亲,重温故土。

1991年,潘濂在美国去世,享年72岁。

他的一生跨越了大半个世纪,经历了战争的残酷,见证了和平的可贵。

从一个普通的中国船员,到创造了海上求生奇迹的英雄,再到平凡的美国移民,潘濂的人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潘濂的故事不仅是一个个人的生存传奇,更是人类意志力的巅峰展现。

他用133天的海上漂流,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勇气和坚持。

0 阅读:1

濛濛评娱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