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带您走进清代岭南画派巨匠杜湘的山水世界。这位活跃于嘉庆至同治年间的广东番禺画家,这套《山水册》七开纸本水墨设色之作,方寸之间尽显天地气象。

笔墨造境,灵动天成杜湘笔下山水,以卷云皴勾勒山石,线条如云卷云舒,赋予山体流动的生命力;披麻皴的细腻笔触则描摹出江南丘陵的秀润肌理。他擅用淡墨晕染与浓墨点画,松枝苍郁、竹影婆娑,秋林红叶则以暖橘为基色,寥寥数笔便勾勒出层林尽染的深意。

虚实相生,留白生韵其构图尤重留白,常将画面重心偏于一侧,左侧留出大片虚空,如《山水册》中烟雨空蒙处,仅以米点皴点缀湿气,人物泛舟其间,虚实相映成趣,引人遐思。这种“以无胜有”的东方美学,让山水不仅是景,更成为观者心中的诗行。

设色清雅,意境幽远杜湘设色淡雅,石青、赭石与水墨交融,营造出清冷静谧的基调。秋景中,远山以淡橘渲染,近处山脊以细皴提亮层次,竹叶浓淡相间,既显质感又增空间纵深。画中偶现的樵夫、隐者,不仅是点睛之笔,更将观者带入“可游可居”的文人理想。

岭南风骨,承古开新作为同治六年举人,杜湘的学识滋养了画意,其作品既承袭宋元山水的文人传统,又融入岭南地域的温润气息,成为清代文人画向近代转型的缩影。

今日赏画,不妨细品这份跨越时空的山水对话。杜湘的册页不仅是笔墨技艺的巅峰,更是一场关于自然与心灵的哲学沉思。关注@国画雅集,解锁更多岭南瑰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