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您更好的阅读互动体验,为了您及时看到更多内容,点个“关注”,我们每天为您更新精彩资讯!

编辑:冀时娱乐圈2

戏里戏外,演员的一生
在荧屏上,他们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角色,赢得了观众的喜爱;在镜头之外,却往往困顿于平凡的生活。近日,一则令人惋惜的消息再次唤起公众对演员群体的关注——曹启峰和宗利群,两位在经典剧集《亮剑》中分别饰演王有胜的演员,相继离世,生命定格在了荣耀与挣扎的交错之中。

"炮营一级机密,非战时不许开锁!"这句台词曾在网络上广为流传,它出自曹启峰在《亮剑》中扮演的角色王有胜之口。这个满脸褶子、说话做派夸张的排长形象,给无数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谁能想到,在镜头背后,曹启峰的生活竟是如此窘迫。作为北京怀柔人,他从小就梦想成为一名演员,但机会难求。直到2000年,35岁的他终于在《亮剑》这部热播剧中获得了首个小角色的机会。凭借出色的演技和独特的个人魅力,他很快就脱颖而出,成为了剧中的一大亮点。

可喜的同时,不禁也让人感到一丝惋惜。曹启峰虽然在《亮剑》后陆续参演了一些其他影视作品,但大部分都是些小角色。收入有限,又无其他经济来源,他的生活一直过得十分拮据,常常靠打零工维持。2018年,46岁的他因肾功能衰竭与世长辞,终年未婚无子。

相比之下,宗利群的成就就更加令人钦佩了。这位已故国家一级演员,参演作品超过60部,可谓是戏路不浅。除了在《亮剑》中出色地诠释了这一重要人物形象,他还在其他脍炙人口的作品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大决战》中的张自忠、《大转折》里的王铮等,都是他的精彩代表作。

宗利群的一生也曾几度遭遇沉浮。上世纪90年代,由于身体和家庭原因,他一度陷入事业低谷,过着颇为拮据的生活。好在凭借自身的专业素养和不懈努力,他最终重新站稳了脚跟,并在2000年被正式认定为国家一级演员,也算是对他辛勤付出的一种肯定。

直到2023年,宗利群因病去世,享年74岁。对这位老戏骨而言,能以自己最擅长和热爱的事业谢幕,也算是一个不负骄人人生的圆满结局了。

曹启峰与宗利群,一个生命美满,一个却草草收场,这种命运的天壤之别,着实让人扼腕痛惜。但更让人感慨的是,他们都是那种把全身心都奉献给艺术事业的演员,却常在舞台幕后遭遇生活的种种际遇。

这不禁令人感慨:在普罗大众眼中,演员往往是一个光鲜亮丽、荣华富贵的职业。可事实远非如此,特别是对于很多默默无闻的小演员而言,他们的生活更多时候是在为温饱而奔波。

演员阵营,庸庸碌碌者众。他们在大银幕或荧屏前留下精彩绝伦的艺术瞬间,却常常在生活中遭遇冷遇和贫困。这种荒诞的"两重天地"现象,无疑值得社会各界给予更多关注和反思。

首先,中小角色缺乏市场定价机制。一线明星的片酬往往在合同中有所约定,但对于配角和小角色,这种定价机制并不完善,很多时候都是由导演或制片方进行随意开价。

其次,缺乏有力的职业保障。虽然已有相关法规出台,但行业自律及监管均有欠缺,使得演员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应有保障。

再者,中小角色缺乏话语权。由于地位依附于制作方,中小演员很少有能力在合同签订时主动要价,常常只能被动接受开出的低价。

此外,演员职业生涯的不确定性也是一大困扰。一个演员一旦积累了些许人气,便会不自觉地期许能获得更高的片酬,却常常事与愿违。收入波动太大,生活自然难有保障。

这些问题导致不少中小演员长期陷入贫困境地,但他们又普遍缺乏其他技能,难以转行。如此困境,除了需要相关政策的改革和完善之外,社会舆论也应予以更多关注和同情。

目前,国内虽然有不少表演培训机构,但大多以盈利为目的,缺乏系统化和专业化的教学。因此,有必要由牵头,整合资源,建立完善的演员培训体系,使其具备全面的艺术修养和职业技能。

同时,表演艺术院校也需要调整培养目标。除了注重演技训练,还应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法律意识以及其他就业技能的培养,使毕业生不仅具备基本的生存能力,还能拥有多种职业选择。

从法律层面上,亟需健全相关制度。如规范演员的准入和退出机制、明确演员工作的具体要求和执业标准、建立科学的定价机制以及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保护演员群体的合法权益,为他们营造一个良性发展的环境。

演员本身也需要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演员不应将自己局限于追名逐利,而是应该以服务观众为最高职业操守,用专业精神和敬业态度对待每一个角色。只有这样,艺术才能凝聚起生命的温度,演员的生活也才能获得尊严。

演艺道路漫漫,但只要坚持梦想并勇于面对生活的种种际遇,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下一个"耀眼明星"。愿逝去的两位老戏骨在天之灵安息,愿在世的演员们能够披荆斩棘,续写艺术的梦想。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有胜阅兵[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