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人物感知情绪,跟人物自己表达有什么区别?
让读者感知,就需要先从第三方的角度思考。
举例: 高考落榜,人物表达情绪是嚎啕大哭,因为发现自己努力了那么久,可梦想还是遥不可及。
让读者感知情绪,就需要再细化,把读者拉进故事里去,高考落榜,人物震惊的瞪大眼睛,双手不自觉的握拳,风略过眼尾带起一片猩红,如果细看,她的肩膀是微微颤抖的,眼中一片晶莹。
这是外在表现,如果觉得情绪酝酿不够,就要再牵扯剧情,分析人物此时此刻情绪的成因,比如父亲说如果看不上就不让她再上学了,母亲希望她能早点工作嫁人,跟朋友还有一个一起考同一所大学的约定等等。
先说区别,哭是一种情绪的表达,人难过会哭开心会喜极而泣,愤怒会泪如雨下,感动会痛哭流涕,虽然都是哭,到所涵盖的情绪是不同的,很多时候,我们会忽略情绪本身,只是在描述外在表现。这就是人物表达,但人物表达很难触动读者,是因为读者不了解具体的情绪点。
当作者时时刻刻在写作中,换位思考,揣摩读者看到这段文字时的情绪,就能精准的结合剧情,把外在表现的内在因果呈现出来,让读者感知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绪爆点。这就是区别。
再说说如何把情绪通过文字过渡给读者,你得让读者在文字里看到自己,得有所触动。我们写角色高考落榜,心里难过就不能单纯写她哭,要写她曾经的付出,压抑,希望和绝望,当多重情绪交织在一起,就更容易触动读者。
高考都参加过,同样考进一所大学,保送的,考前三的,和只比录取分数线高0.5分的,心情是不一样的。读者或许没有高考落榜的人生经历,但要么经历过高考的至暗时刻,要么正准备触达高考备考模式,所以以上提到的细节,拥有一两条能共情。
有了共情才更容易产生共鸣,牵引情绪。细节是体现情绪的基本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