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鸯,名文俶,字次骞,出身于谯郡名门望族,他是魏国扬州刺史文钦的儿子。公元254年,魏国大将军司马师废黜了魏帝曹芳,这一举动引起了朝野的震动。面对这样的局势,文钦决定起兵勤王,为了恢复魏帝的权威,也为了维护自己的家族荣誉。
255年,文鸯正值十八岁的青春年华。在这一年,他跟随父亲文钦在寿春起兵,公开讨伐司马师。文钦采取了分兵两路的策略,自己和文鸯各率一路,计划在夜间对司马师进行夹击。文鸯率领着十几名精锐的骑兵,如同猛虎下山,勇猛地冲向敌阵,所向披靡,令敌军闻风丧胆。
司马师面对文鸯的猛烈攻势,派遣了自己的左长史司马班率领八千骁将前来对抗。尽管文鸯的部队勇猛异常,但最终还是无法抵挡住人数众多的敌军。文钦在战斗中战败,不得不选择撤退。而文鸯则留在了战场上断后,他独自一人,单枪匹马冲入了数千敌军的骑兵阵中。他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出入六七次,他的英勇令追击的骑兵不敢逼近。最终文鸯随文钦投降吴国。
257年五月,诸葛诞在寿春起兵反对司马昭,吴国为了支持诸葛诞,命令文钦父子带领三万步骑兵前往寿春增援。然而,诸葛诞与文钦之间关系并不和睦,这种内部的不和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258年正月,诸葛诞在一次冲突中杀死了文钦。
听到父亲被杀的消息,文鸯和文虎面临着艰难的选择。他们无法再留在诸葛诞的阵营中,于是决定投降司马昭。他们放弃了手中的军队,只身翻越城墙,投奔了司马昭。司马昭在此时显示出了政治家的胸怀,他赦免了文鸯和文虎的死罪,并且表荐他们为将军,赐予他们关内侯的爵位。
不久之后,寿春城被攻陷,诸葛诞在突围时被胡奋所部击杀。诸葛诞被杀后,文鸯和文虎为报深仇大恨,做出了“啖其肝”的极端行为,即吃掉了诸葛诞的肝脏,以此来表达他们对诸葛诞杀害他们父亲的极度愤怒。
266年,司马炎废黜了魏帝,自立为帝,建立了西晋,标志着三国时代的结束。在这个新的政权下,文鸯被任命为平虏护军,这是对他军事才能的认可。
然而,西晋初年并不安宁,边疆的鲜卑部落时常成为边疆安全的威胁。270年,秃发鲜卑部的首领秃发树机能在河西地区起兵反晋,对西晋的统治构成了严重挑战。面对这一威胁,文鸯在277年三月被临危受命,率领军队迎战秃发树机能。
文鸯在这场战役中展现出了他的军事才能,他大破秃发树机能,平定了边疆的叛乱,这一战功让他的名声传遍了天下。随后,文鸯在司马骏的命令下,督率凉州、秦州、雍州等地的军队屯驻边疆,以威慑秃发树机能,确保边疆的稳定。最终秃发树机能采取了送子入朝为质的做法。
公元289年,文鸯被任命为东夷校尉,并被授予假节的权力。然而,当时的皇帝司马炎对文鸯并无好感,甚至可以说是对他抱有厌恶之情。于是,司马炎找了一个借口,将文鸯免去了官职。这种做法在当时并不罕见,皇帝的喜好往往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司马炎驾崩后,晋惠帝司马衷即位。然而,这并没有改变文鸯的命运。在公元291年,东安公司马繇,也就是诸葛诞的外孙,诬告文鸯与杨骏一同谋反。这个指控显然是莫须有的,但在这个动荡的时期,这样的指控足以致命。
于是,在同一天,文鸯遭到了灭族的命运,他的三族都被牵连其中,一同遭到了屠杀。这个时候,文鸯已经五十四岁了。他的死亡,无疑是一场悲剧,也是那个时代政治斗争残酷性的一个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