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一部名为《雁回时》的古偶剧悄然上线,却迅速成为了观众吐槽的焦点。
剧中的女主角陈都灵,这位曾经在综艺节目里展示飞行器制造专业知识的“理工学霸”,这次却让人大跌眼镜。
她的演技,活像刚学会走路的仿生机器人,眼神在“瞪眼探测器”和“垂眸休眠模式”间反复横跳,仿佛在演一出机械舞。
陈都灵的高考成绩是621分,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妥妥的学霸人设。
可当镜头转向《雁回时》的拍摄现场,我们突然明白了什么叫“隔行如隔山”。
她在剧中饰演的庄寒雁,本该是个饱受磨难的复仇贵女,可她的表演却让人忍不住想给剧组寄本《演员的自我修养》。
那些精心设计的面部肌肉运动,完美复刻了AI换脸技术的机械感,观众们纷纷调侃:“这是不是人工智能生成的表演?”
娱乐圈的“学历内卷”这些年愈演愈烈。
从“九漏鱼”到“985学霸”,制作方以为换个标签就能收割观众,结果《雁回时》直接把这场闹剧推向高潮。
陈都灵的学霸光环并没有为她的演技加分,反而让观众更加失望。
大家开始质疑:高学历真的能带来好演技吗?
还是说,这只是一场制作方的自嗨?
这部剧最魔幻的设定莫过于“贵女血统论”。
女主哪怕在乡下吃糠咽菜十五年,只要穿上华服就能自动加载“世家千金”程序。
这种反智设定让生物学教授看了想撞墙——难道贵族气质真能靠DNA遗传?
更荒诞的是剧中宅斗戏码,女主宛如开挂的超级玛丽,随便踩个蘑菇就能秒杀全场。
姨娘庶妹集体降智,大理寺少卿化身24小时待命的人形外挂,这般儿戏的权谋戏,连《喜羊羊与灰太狼》看了都要直呼内行。
从《梦华录》到《墨雨云间》,古偶剧仿佛陷入某种神秘循环:同款白衣飘飘的冷面男主,同款金手指全开的大女主,同款五毛特效的假山假水。
当观众发现追40集长剧和刷10分钟解说收获的快乐差不多时,谁还愿意为这些流水线产品买单?
《雁回时》的扑街不是偶然,而是给行业敲响的丧钟——观众早受够了这些披着古装外衣的过家家游戏。
真正该被送上审判席的,是那些闭门造车的制作团队。
他们迷信流量公式,把观众当傻子糊弄,结果被市场反噬。
当短剧都能拍出《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这种爆款时,长剧制作方真该好好反思:我们到底在拍影视作品,还是在搞人工智能生成剧本的测试?
《雁回时》最大的贡献,或许是扯下了影视圈的遮羞布。
它证明再漂亮的数据包装,也救不了一部从根上烂掉的作品。
观众要的是有血有肉的角色,不是行走的学历证书;要的是逻辑缜密的故事,不是东拼西凑的套路。
当行业还在纠结“该找学霸还是戏骨”时,观众早已用遥控器投票:我们不需要镶金边的绣花枕头,只想看真诚的好故事。
陈都灵的演技或许只是冰山一角,但《雁回时》的失败却暴露了整个行业的浮躁与懒惰。
那么,问题来了:当高学历滤镜碎了一地,古偶流水线该停产了吗?
或许,制作方应该放下对流量和数据的迷信,回归到创作的本质——讲好一个故事,塑造一个真实可信的角色。
否则,观众的口碑和遥控器,将会成为他们最无情的审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