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书画欣赏:司马光赵孟頫书画作品五帧

书画艺术收藏 2020-02-02 14:40:24

北宋  司马光  神采帖页

此帖应为司马光壮年时所书,其时司马光虽已步入仕途,然官阶尚未很高,其以极谦卑之措辞,问“太师”之身体状况。此太师或为文彦博(1006-1097)。文彦博加检校太师的制词,即由司马光起草。

信札所反映的,应该是司马光壮年仕履生涯的状况。该信起首“昨与同列俯伏门下,未获奉望颜色”云云,乃指司马光和同僚一起去拜访一位政界前辈,在不获接见之后,又以如此谦卑的措辞向该前辈致函,可见当时司马光本人虽然已经进入仕途,但官阶资历尚未很高,当在其壮年时期。

这位收信人,司马光称他为“太师”。检司马光文集,在司马光可能接触到的前辈官僚中,可以被称为太师的人,有杜衍、文彦博、富弼、王拱辰、曾公亮等人。杜衍致仕很早,嘉佑二年就去世了。司马光和王拱辰的交谊,可见于司马光《传家集》第十五卷所保留的两首挽词。但王拱辰加检校太师,是在哲宗登基以后,那个时候,司马光已经是名满天下的重臣了,与信札内容不符。其它几人,根据时代背景和政治立场来判断,文彦博或富弼的可能性更大。富弼加检校太师,可能是熙宁初致仕时。文彦博加检校太师的制词,是由司马光起草的,保存在司马光文集内。本帖应该写于司马光担任翰林学士这段时期内,也就是治平末熙宁初这段时间。熙宁二年以后,司马光离开了开封。此后在洛阳闲居时期,司马光和文彦博、富弼都有很多交往,与文彦博交往尤其多。这封信的收讫者,为文彦博的可能性较大。

信中有“亲近良医药物”一语,并说“前岁秋间……曾以此言进”,看来这是司马光较常用的句式。今检司马光《传家集》卷六十《别刘孝叔杂端手启》,有“唯冀亲近药物,益自爱重”云云。“亲近药物”虽不是特别词句,但在北宋人的文集中,仅见于司马光给刘孝叔的这封信中。

将这封信与传世的司马光墨迹对比,如国家图书馆所藏《资治通鉴》残存手稿,可以发现,这封信的笔迹,不如晚年修《通鉴》时老辣、紧凑,这与第一条所说可以相互印证,即所体现的是司马光早年事迹。(姜鹏)

释文:

光再拜,太师台座, 昨与同列俯伏门下,未获奉望颜色,私心县县,左右既知台体达和,故不及接见宾客。伏计即日复旧,神采胜常,但须亲近良医药物,善自将息,以补益□□□鼎重,回忆前岁秋间,太师下□□,曾以此言进□,寻即差愈幸。保爱不仆。光启。十□月□谨□。

——————————————————————————————————————

北宋 司马光 自承帖 水墨纸本 上海嘉泰2013春拍 成交价230万元

司马光留存下来的书法作品不多,他的字瘦劲方正,一笔一画都写得十分规矩,即使是长篇大幅,也毫不马虎。如此端劲的书风,与他忠直严谨的个性也是相似的。

司马光是以正书和隶书为主要书体的,且正多于隶。其正书的特点是:用笔提按分明,结体规整扁平,在横划的入笔出锋处,时常带有隶意蚕头凤尾的意图和造型,明显融入了隶书传统。而隶书的特点则是:淳古不及汉隶,流美不及唐隶,但其用笔方折斩截,笔力力透毫端,笔画沉涩刚劲,结体多取纵势。字体虽小而意气雄厚,转折之处,锋棱宛然,刚柔相济。线条以直弧相参,于朴拙之中带有十分秀美之态。其隶法之外兼带楷意,无一般唐隶多见的肥满之弊,有怒而不威的风致。

黄庭坚《论书》就曾评价说:“温公正书不甚善,而隶法极端劲,似其为人,所谓左准绳,右规矩,声为律、身为度者,观其书可想见其风采。”黄庭坚是一代大家,最重视作品的气韵,能得到他的激赏,说明司马光的书法成就的确过人。宋高宗也称:“司马光隶书字真似汉人,近时米芾辈所不可仿佛。朕有光隶书五卷,日夕展玩其字不已。”

司马光之书法的成就,主要是由于他具有对书画和金石的学识与鉴赏之能,并根据个人胸臆,博采众家之长,融秦篆之圆劲、汉隶之凝重、晋人之蕴藉、唐楷之刚健于一炉,从而形成鲜明的个人面貌和风格,这在宋人书法中无疑是自成一家、独树一帜。

————————————————————————————————

元 赵孟頫 兰竹图

赵孟頫融合徐熙、黄筌二体,兼工带写,不事工巧,而以清疏淡雅取胜。他的兰竹画,继承苏轼、文同、赵孟坚的传统,创用飞白书法写竹石,进一步丰富了文人墨戏画的表现技法。

元 赵孟頫 白鹦鹉图

赵孟頫在人物、山水、花鸟、竹石、马兽诸画科皆有成就,并全面实践他的文人画主张。其花鸟画相对较为工细,曾画过杏花、葵花、秋菊、梅花、鸳鸯、游鱼等,但传世的并不多见。

元 赵孟頫 将军狩猎图

赵孟頫力追晋唐和北宋风貌,其工笔重彩人物鞍马, 取唐人风范, 法度严谨, 风格古朴。此作绘一执弓荷箭蒙古将军策马而行,似在狩猎。画面用线丝丝不苟而气韵生动,人物、鞍马分别施以不同色彩,丰富浓郁而又清丽,做到了色不掩笔。用笔精细,色调浓润,风格清新秀丽。马的结构除了线条之外,主要运用渲染的方法,继承了唐代的鞍马画风。画上有鲜于枢题诗一首,书法精绝。

0 阅读: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