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作为水果中的佼佼者,深受大众喜爱。在柑橘种植的广袤领域中,诸多因素决定着产量的高低和品质的好坏,而保花保果无疑是其中的关键环节。
先来看一组令人揪心的数据。在没有掌握有效保花保果措施的柑橘园中,落花落果率常常高达 40% - 50%,甚至更多。这意味着,原本能够结出 1000 斤果实的一株柑橘树,可能最终只有 500 斤甚至更少能顺利成熟。这不仅是果农经济上的巨大损失,更是对土地与劳动力投入的一种浪费。
那么,为什么柑橘会出现落花落果的情况呢?自然因素方面,气候条件起着重要作用。例如,初花期如果遭遇低温阴雨,花朵受粉困难,落花现象就会异常严重。低温会影响花粉的活力和花粉管的萌发,使得授粉受精过程无法顺利进行,导致落花。而暴雨则会对花朵造成机械损伤,同时,雨水还可能冲刷掉花粉,大大降低受粉几率。像在一些南方柑橘种植区,若春季出现连续几日的冰雹低温天气,落花落果率可能瞬间飙升至 60%以上。
除了天灾,果树的养分状况也至关重要。氮肥过剩会导致果树枝叶徒长,枝叶生长与果实争夺养分激烈,果实得不到足够的营养支持,就只能无奈地脱落。据研究表明,氮肥施用量超过正常值的 15%,柑橘的落果率就会明显增加。相反,如果树体养分不足,无法满足果实的生长发育需求,果实也会逐渐脱落。磷、钾等元素的缺乏,同样会影响果实的生长和保鲜能力,导致落果。
病虫害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柑橘疮痂病会使柑橘幼果表面的果皮组织坏死、龟裂,严重影响果实的正常生长,一旦发病严重,落果率可达 30%左右。红蜘蛛等病虫害会吸食叶片和果实的汁液,削弱树势,使果实无法正常发育,导致落果现象不断发生。
面对如此复杂的落花落果情况,保花保果的措施显得尤为关键。科学施肥是首要的一环。柑橘花芽分化期是施肥的关键时期,此时要以有机肥为主,配合适量的氮、磷、钾肥。一般而言,每株柑橘树施有机肥 50 - 80 斤,配合尿素 500 - 800 克、过磷酸钙 3 - 5 斤、硫酸钾 1.5 - 2 斤,能有效地促进花芽分化,为保花保果打下坚实的基础。
盛花期前后,叶面喷施硼肥和磷酸二氢钾等营养元素,也极为关键。以硼肥为例,使用 0.1% - 0.2%的硼砂溶液,进行叶面喷施,可以提高花粉的萌发率和花粉管的伸长速度,有利于提高坐果率。在柑橘果实生理落果期,及时补充钾肥,能增强果实的韧性,减少因机械损伤导致的落果。
合理调控枝梢,营造有利的生长环境,对于保花保果也至关重要。夏季修剪时,要及时剪掉过密枝,改善树冠内部的通风透光条件。一般来说,将枝叶密度控制在每平方米 1 - 2 个结果母枝为宜,这样可以降低树冠内的湿度,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同时使养分集中供应给果实,降低落果率。
花期时,合理疏花,保持花果比例,也是非常必要的。按照每一果枝保留 1 - 2 朵花的比例进行疏花,避免花量过多耗尽树体养分,从而提高果实的营养供应,保障果实的生长发育。
病虫害的防治,是柑橘种植中刻不容缓的任务。针对不同的病虫害,要采取积极的防控措施。例如,防治柑橘疮痂病,可在发病初期喷施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600 - 800 倍液,或者 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800 - 1000 倍液,每隔 7 - 10 天喷施一次,连续喷施 2 - 3 次,能有效控制病情的发展。对于红蜘蛛等害虫的防治,可选用 1.8%阿维菌素乳油 2000 - 3000 倍液进行喷雾,根据虫害的发生情况,每隔 5 - 7 天喷施一次。
此外,合理的灌溉能保证花果的健康发育。在果实膨大期,需水量较大,一定要确保土壤湿润,维持适当的田间持水量在 70% - 80%左右。如果土壤过于干燥或过于潮湿,都会影响果实的正常生长,导致落果。而在旱季,要及时采取地面覆盖保墒的方法,覆盖厚度在 10 - 15cm 为宜。
为了保花保果,还可以采取一些激素调控的方法。在柑橘初花期,可用浓度 0.2%的细胞分裂素溶液进行叶面喷施,能有效增加花粉数量,提高花粉的活性,促进授粉受精,减少落花落果。在柑橘第二次生理落果期,果实膨大初期和膨大期,叶面喷施 0.1%芸苔素内酯溶液 + 0.2%高钾型叶面肥,可提高幼果的坐果率,促进果实快速膨大。
总之,柑橘保花保果是一个综合性的技术难题,需要果农从多个方面入手。通过科学的施肥、合理调控枝梢、有效防治病虫害、合理灌溉以及必要的激素调控等措施,才能确保柑橘树的花果健康发育,提高产量和品质,让这片金黄果实为种植者带来源源不断的收益,满足市场需求,让更多人品尝到美味可口的柑橘。在柑橘种植的漫漫长路上,每一次技术革新,每一次精心管理,都是希望的种子,期待着在肥沃的土地上绽放出丰收的灿烂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