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生考上大学,女老师寄半个月工资给他买棉鞋

娱乐大浪淘 2024-10-22 16:22:57

都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内蒙小伙陈志德,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这一名言。

1982年,陈志德考上吉林大学,在东北零下二十多度的天气,他却穷得只穿一双单布鞋。

初中班主任知道情况后,果断把自己半个月的工资邮寄给他买棉鞋。

对于老师张秀荣的恩情,陈志德没齿难忘,26年后,在功成名就之际,选择用一套房回报恩师。

恩师张秀荣有没有收下房子呢?

1978年,陈志德在老家武川县一所中学就读初二。

陈志德家中十分贫困,母亲卧床不起,患病多年,父亲是家里的顶梁柱,一个人扛着整个家庭,显得筋疲力尽。

陈志德有好几个兄妹,但他是唯一还在念书的孩子,其他兄妹都早早的务农或者务工了。

因为家庭条件不允许,供不起所有孩子都念书,也因为在所有孩子中,陈志德是学习最好的那个,所以父亲把所有期望都押宝在了陈志德身上。

从小懂事的陈志德明白家庭的不易,家人的付出,所以一直勤恳努力。

只不过,越来越懂事的他,内心开始出现矛盾:一方面,我暗自下决心必须用好成绩回报家人,一方面,看到全家人对自己的付出,他无法心安理得。

所以,他开始变得沉默寡言,在校园里,总能看到他低着头独来独往,抑郁沉闷,不苟言笑。

从他身旁经过,那种孤独的气息犹如一把躲在暗处的冷箭,逼得你后背发凉,只想远离。

下班学期,张秀荣老师被调回老家武川县任教,成为了陈志德的班主任。

陈志德学习成绩很好,但性格孤僻,立马引起了张秀荣的注意。

在了解到陈志德的情况后,张秀荣的惜才之心油然升起,开始暗暗的照顾这个异才,频繁的找机会和陈志德建立沟通。

慢慢的陈志德抬起了头,话也多了,眼里也有了亮光。

直到初三开学季,陈志德迟迟不回学校,张秀荣预感到情况不妙,赶紧骑自行车赶了30公里的山路来到陈志德家中。

原来,他的母亲不幸离世了,陈志德第一次萌生了退学的想法。

张秀荣多番劝说,在陈志德和他父亲之间周旋,总算让陈志德重回了校园。

临走前,张秀荣为了能让陈志德安心求学,承诺会给予帮助,并告诉陈志德一定要牢记:“对于穷人家的孩子来说,上学是翻身最大最快的捷径。如果你吃不了学习的苦,那你一定会吃生活的苦。”

回校后的陈志德更加努力,不负所望,他考上了当地最好的高中。

在高中时,陈志德放假经常回母校探望张秀荣,在他心中,张秀荣就是他第二个母亲。

高考前,一切都很顺利,陈志德作为尖子生有望考上重点大学。然而,意外却发生了。

父亲罹患重病,全家人的担子压在了大哥身上,作为家中老二,陈志德有义务去分担大哥身上的担子。

所以,他第二次萌生了退学的想法。

这件事没几天就传到了张秀荣耳朵中,她立马出发见到了陈志德,以母亲的口吻斥责道:“陈志德,你忘了之前我给你说的话了?现在真是千钧一发之际,你如果放弃,那真的是功亏一篑。”

是啊,还有不到两个月就高考了,如果真的放弃,陈志德难道不会后悔?

重拾信心的陈志德,越发努力,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吉林大学。

在读大一时,陈志德父亲也走了。

为了能够分担大哥的压力,陈志德尽可能的压缩自己的开支,能省就省。

在东北零下二十多度的天气,别人都是大棉衣大棉裤大棉鞋裹着,而陈志德强忍着,硬是靠着一双单布鞋过冬。

张秀荣一直关注着陈志德,在听说这种情况后,从自己刚发的37元工资中,取出20元 ,邮寄给了陈志德,并附言一封信:“孩子,未来道路还很长,生活需要脚踏实地的走,买一双棉鞋,才能走的更稳,走的更远。”

陈志德攥着那一沓20元的零票,红了眼眶,虽然外边是白雪皑皑天寒地冻,但内心却满是暖流。

陈志德明白张秀荣老师是自己的贵人,更像是母亲,温暖着自己,照亮着自己前行的路。大学毕业后,陈志德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并找到了一份非常好的工作。

定居后,把哥哥妹妹相继安排了过来。对于少年时的誓言,他也算有了一个交代。

然而,遗憾的是,父母却没有等到这一天。

所以说,尽孝要趁早,别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时,我们才后知后觉。

在张秀荣60岁生日时,陈志德决定用老家一套价值10万元的楼房,报答老师。

张秀荣连忙拒绝:“万万使不得,这个礼物太贵重,我无法接受!”

陈志德说:“再贵重的礼物,也不及您对我的恩情,您就是我第二个母亲。”

在陈志德的坚持下,张秀荣妥协了,住到了新房中,但张秀荣坚持把房子放在陈志德名下。

后来,张秀荣老伴去世,陈志德打算把她接过去养老,不过,这次张秀荣坚决的拒绝了。

因为,那里是生她,养她的地方,故土的乡情,无法割舍。

在张秀荣和陈志德之间,一个施恩不图报,一个感恩怀德。当善良遇到善良,便会有人间最美的邂逅。

希望张秀荣和陈志德的故事,能让你我从中启发,传递人间真善美。

0 阅读:13

娱乐大浪淘

简介:娱乐大浪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