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襄传:在真实历史里,正是因为“生丝大战”,才让他家破人亡的啊

影视小七说 2023-05-09 21:50:02

由陈晓、毛晓彤、唐晓天、许龄月、刘冠麟、秦岚、王劲松、黄海冰、等人主演的武侠剧《云襄传》,已经播出了20集。

不同于传统的武侠剧,《云襄传》加入了商战、计谋的元素,使得剧情更加烧脑,反转不断,悬念十足。

在前20集里,云襄奇计百出,将漕帮、苏家、唐家、广汇庄等大家族大势力,玩弄于股掌之中,一场“生丝大战”,让戚天风倾家荡产,一次“生死赌局”,让唐笑惨然收场。

商场是残酷的,残酷在于只要做错了一个决定,几十年的经营就会毁于一旦,残酷在于即使如戚天风、唐笑这样的商业巨亨,也不过是权贵手中的棋子,一朝失败,就会被无情抛弃,如流星一般,迅速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在真实历史里,同样如此。

最初,“士农工商”是平等的,出现了很多著名的商人,比如在《史记·货殖列传》里记载的范蠡(陶朱公)、端木赐(子贡)、白圭、巴寡妇清等等,他们的声名都很好,下场也都不错。

然而,当封建社会的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将“士农工商”分成了四民,商人变成了最底层的阶级,以至于有野心的商贾,不得不“官商勾结”找官僚当靠山,而商人也自然而然地,就成为了官员的附庸。

正所谓,成也靠山,败也靠山,依附于当权者的商人,生死自然也就在当权者的一念之间。

巨富沈万三有没有出资帮助朱元璋修筑南京城的三分之一,史学家众说纷纭,但沈万三的女婿顾学文被牵扯进了蓝玉案,顾家被灭门,沈家遭受株连几乎被满门抄斩,却是真真的。

清朝著名徽商江春,因为招待六次南巡的乾隆,一跃成为“扬州八大商”之首,并被诰授为光禄大夫,正一品,赏戴孔雀翎,一时风头无两;

然而,也正是因为长年接待皇帝下江南的铺张靡费和无穷无尽的报效捐输,让江春晚年家业衰败,在贫困潦倒中黯然去世。

清朝著名的红顶商人胡雪岩,为国家劳心劳力,然而,当胡雪岩遇到险境时,朝廷不仅不伸出援手,反而落井下石,将胡雪岩革职并查抄家产,以至于胡雪岩郁郁而终。

电视剧里,让戚天风倾家荡产的罪魁祸首,是因为云襄精心炮制的“生丝大战”。

而有趣的是,在真实历史里,让胡雪岩家破人亡的罪魁祸首,也是一场“生丝大战”。

胡雪岩,本名胡光墉,安徽人,出生于道光三年(1823年),早年丧父,家庭十分贫困,13岁时出外闯荡,先后做过火腿行小伙计、米店伙计等。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胡雪岩19岁,受到“杭州阜康钱庄”于掌柜(无子无女)的赏识,被于掌柜收为学徒,于掌柜去世后,顺利成为了钱庄(价值5000两银子)的继承人。

据说,为了寻找靠山,胡雪岩处心积虑,在青楼“偶遇”了官僚王有龄,并在王有龄囊中羞涩时,慷慨解囊,后来王有龄当上了湖州知府,投桃报李,让胡雪岩管理湖州公库。

精明的胡雪岩,利用湖州公库的现银扶助农民养蚕,再就地收购湖丝运往杭州、上海,脱手变现,并解交浙江省“藩库”,从中不需要付任何利息,生意逐渐做大。

咸丰十年(1860年),胡雪岩37岁,王有龄升任浙江巡抚,这一年,战争频发,英法联军占领北京,烧毁了圆明圆,史称“庚申之变”,这一年,杭州遭到太平军围攻,王有龄将大量的募兵经费存于胡雪岩的钱庄,并且委派胡雪岩督办粮械、综理漕运等重任,几乎掌握了浙江一半以上的战争财产命脉。

不少官僚富家子弟因为避乱,无法随身携带大量钱财,遂都存在胡雪岩的钱庄(仅避乱上海的富家子弟潘叔雅、关季重等人就存了高达202万两的现银),胡雪岩利用这些资金从事投资,先后在上海、宁波、福州、汉口、北京开设了“阜康钱庄”分号,获利数倍。

然而,好景不长,尽管王有龄、胡雪岩一直号召杭州富商捐款,款项用于从上海、宁波购运军火、粮食,接济清军,但到了咸丰十一年(1861年)十一月,杭州城破,王有龄自缢身亡,而胡雪岩因为出城筹粮,幸免于难。

同治元年(1862年),左宗棠被任命为浙江巡抚,胡雪岩在浙江布政使蒋益沣的引荐下,搭上了左宗棠的大船,帮助左宗棠筹措军需,代购军火,又在清军收复杭州后,帮助恢复杭州的经济,事事尽心尽力,给左宗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奏折中是这样夸他的:“(胡雪岩)急公好义,实心实力,迥非寻常办理赈抚劳绩可比。”

之后多年,左宗棠与胡雪岩一直相互扶持,胡雪岩帮助左宗棠筹办军饷和军火,协助左宗堂在福州开办“福州船政局”,在左宗棠收复新疆时,为解决军队的经费问题,先后六次向外国人借款1870万两白银,为左宗棠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朝廷表彰,授予胡雪岩布政使衔(三品),赏穿黄马褂、官帽上可带二品红色顶戴,并总办“四省公库”,功成名就。

在为国劳心劳力的同时,胡雪岩的事业也没有耽误,因为有左宗棠的鼎力支持,胡雪岩的生意从原来的钱庄,扩展至盐业、丝业、茶业、布业、航运、粮食买卖、房地产、中药行,资金最高达2000万两以上,是名副其实的“中国首富”。

然而,看似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盛况下,也暗藏着巨大的危机。

光绪八年(1882年),胡雪岩投资500万两银子,联合华商,囤积生丝15000包,几乎垄断了江浙二省的蚕丝,想要打破洋商对中国蚕丝出口业的操纵。

不料,次年,意大利生丝丰收,导致上海生丝交易严重低落,又碰到了中法战争,上海爆发了严重的金融危机,无奈之下,胡雪岩被迫贱卖生丝,亏耗150万两。

在电视剧里,不管是戚天风,还是唐笑,原本都可以东山再起,但幕后黑手趁机落井下石,杀人灭口。

在真实历史里,更要复杂一些。

按理说,以胡雪岩的身家,亏损150万两,并没有伤筋动骨,但坏就坏在,左宗棠的政敌李鸿章出手了。

在长期跟左宗棠斗争的过程中,李鸿章早就悟出了一个道理:“排左必先除胡”,胡雪岩“生丝大战”失败,正是李鸿章落井下石的天赐良机。

李鸿章迅速布局,一边指使上海道观察使邵友濂故意拖延胡雪岩的饷款20日(据说有80万两白银),并且大造声势,声称胡雪岩“生丝大战”产生了巨额亏损,引起民众恐慌,都跑到胡雪岩的钱庄去挤兑。

一边向朝廷弹劾胡雪岩在向外国人借钱时收受回扣,慈禧太后大怒,勒令闽浙总督何璟、浙江巡抚刘秉璋密查胡雪岩资产,以备抵债。

胡雪岩多方运作,怎奈外国银行趁机敲骨吸髓,中国钱庄票号在“生丝大战”时同样损失巨大,想援手也无能为力,各地官僚竟然群起敲诈勒索……

至此,胡雪岩四面楚歌,回天无术。

20天后,朝廷再下谕旨,将胡雪岩革职,并让左宗棠追剿阜康银号的欠款,无法违抗皇命的左宗棠,只能派人去查封杭州胡雪岩的当铺、商号等,并向清廷奏报。

两年后,也就是光绪十一年(1885年)七月,左宗棠病逝,同年十一月,因为负债累累而遣散姬妾、仆人、婢女,变卖了家产的胡雪岩,在贫恨交加中抱憾而终。

兵不血刃就除掉了两个对手的李鸿章,成了最大的赢家。

好了,今天就分享到这里吧,更多影视剧背后的故事,请继续关注“影视小七说”哦,也可以点赞、分享。

谢谢啦。

0 阅读:25

影视小七说

简介:原创影视自媒体,推荐好演员良心剧,吐槽烂演技烂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