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在邢台的悠悠岁月中,扁鹊庙宛如一颗明珠,静静散发着独特的光芒。这座承载着千年历史与深厚文化底蕴的庙宇,不仅是对神医扁鹊的崇高纪念,更是邢台地区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要见证。它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寻,究竟是什么让扁鹊庙在历史长河中屹立不倒且备受尊崇呢?让我们一同走进邢台市扁鹊庙,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二、历史溯源
(一)起源传说
扁鹊,原名秦越人,这位春秋战国时期的渤海郡鄚州(今河北沧州任丘)人,堪称我国医学史上的璀璨明星。他的医术精湛,犹如神来之笔,精通内外妇儿科,开创并总结了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之法,著有《八十一难经》,为中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被尊为华夏医祖 。
扁鹊与邢台有着深厚的渊源。相传,他 34 岁时,从沧州任丘来到邢台内丘。当时,晋国大夫赵简子身患重病,五日不醒,昏厥症让众人束手无策。扁鹊却凭借着高超的医术,仔细切脉诊断后,用药使赵简子 “不出三日” 便痊愈。为报扁鹊的厚恩,赵简子在中丘(今邢台内丘)的蓬山赐田四万亩,作为秦越人的食禄和栖居之地。自此,内丘蓬山一带成为扁鹊的行医采药之地,邢台也成为了他的第二故乡。
后来,扁鹊路过虢国,恰逢虢太子 “暴厥而死”。他觉得事有蹊跷,入宫查看太子 “尸体”,发现太子耳鸣、鼻张,大腿根尚温,便断定太子患的是 “尸厥” 症,并非真死 。扁鹊令弟子子阳刺太子 “三阳”“五会” 穴位,又经药、针、熨并用,太子竟奇迹般苏醒,随后在扁鹊的悉心治疗下,喝了二十天汤药便恢复健康。天下人纷纷称赞扁鹊能 “起死回生”,而扁鹊却谦逊地表示太子本没死,自己只是让其站起来罢了。此后,虢太子便拜师于扁鹊,随他定居蓬山,在蓬山一带来药行医,时常游历四方。
然而,扁鹊的高超医术遭人嫉妒。当他 97 岁到秦国行医时,秦国太医令李醯自知技不如人,出于嫉妒,秘密收买两个亡命徒将其杀害。噩耗传至蓬山一带,当地老百姓悲痛欲绝。虢太子率领众人千里迢迢连夜奔赴秦都咸阳,将扁鹊的头颅偷偷抱回,葬于蓬山脚下,并在九龙河畔修建庙宇,以纪念这位神医 。从此,焦子村、狼家庄合二为一,改村名为 “神头”,人们还将扁鹊和弟子采药的山峰命名为鹊山,此名一直沿用至今。
(二)历代修缮
扁鹊庙始建于战国时期,自建成以来,便承载着人们对扁鹊的敬仰与缅怀之情,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传承与发展,历经各朝代的精心修缮,得以留存至今。
早在汉唐时期,扁鹊庙便已存在,虽历经岁月沧桑,部分建筑有所损毁,但仍能从历史的蛛丝马迹中窥探到其昔日的辉煌。汉代的神兽 “辟邪”,虽历经风雨侵蚀,却依然高昂着头颅,仿佛在诉说着那段古老的历史;千年的古柏,见证了无数个春夏秋冬,它们以顽强的生命力,扎根于这片土地,为扁鹊庙增添了几分神秘而庄重的气息。
到了宋代,对扁鹊庙的修缮更为重视。天圣九年(1031 年),对其房廊进行修缮,使其 “光华四出” ;熙宁二年(1069 年),再次修缮后,呈现出 “重檐密庑,森然如翼,巍然可观” 的壮丽景象,展现出当时高超的建筑技艺和对扁鹊的尊崇。
金代明昌元年(1190 年),内丘县令赵实率众监修扁鹊庙,此次修缮规模浩大,画檐雕梁,使得扁鹊庙焕然一新。赵实感慨 “其庙自古以来未有似今完备者哉”,可见当时扁鹊庙在建筑规模和工艺上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南宋时期,对扁鹊庙的修缮工作也未曾间断。嘉定十六年(1223 年),节度副使苏仲毅然昌率重葺旧基,元提点太医颜天翼纠材募工,共同对扁鹊庙进行重修,进一步巩固和完善了庙宇的建筑结构与布局。
元代,扁鹊庙的修缮工作同样备受关注。至元五年(1268 年),立《国朝重修鹊山神应王庙碑》,也就是俗称的 “透灵碑”。此碑由翰林学士、承旨资善大夫、知制诰兼编修国史官王鄂撰文,前中书省都事刘郁篆额,藏春居士、重臣刘秉忠(邢台人,郭守敬的老师)书丹。碑文中详细记载了扁鹊行医及历代重修扁鹊庙的情况,为后人研究扁鹊庙的历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此外,元代副宰相不忽木留下的碑刻 “一勺神浆”,也为扁鹊庙增添了浓厚的文化底蕴。
明清时期,扁鹊庙依然受到重视,多次进行修缮。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 年)、万历六年(1587 年)、万历十三年(1585 年)、天启元年(1621 年)以及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 年)等,都对扁鹊庙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修缮,使得庙宇在岁月的洗礼中始终保持着庄严的风貌。明代的影壁墙 “鱼跃龙门”,其雕刻栩栩如生,展现了当时精湛的工艺水平,也为扁鹊庙增添了一份灵动与祥瑞。
三、建筑之美
(一)整体布局
扁鹊庙占地面积约 15 万平方米 ,宛如一颗精心雕琢的艺术明珠,镶嵌在邢台的山水之间。它坐北朝南,依山而建,左右两岭相扶,形成了独特的地理优势。九龙河穿流而过,为这座庙宇增添了几分灵动与生机。庙前河水涓涓流淌,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历史故事。
其建筑布局严谨,按天、地、人三才布局,体现了古代中国人对天地自然和人类社会的深刻理解。整个庙群顺中轴线分布,以扁鹊殿为中心,众多建筑错落有致地排列两旁,宛如众星捧月。从远处眺望,庙宇在群山环抱之中,气势恢宏,庄重而又不失典雅。这种布局不仅体现了古代建筑的对称美,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彰显了扁鹊在人们心中的崇高地位。
(二)特色建筑
踏入扁鹊庙,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那座古老而神秘的回生桥。这座桥始建年代不详,明朝《内丘县志》记载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 年)曾重修。它横跨九龙河,连接着庙前的道路与庙宇。在 1963 年的特大洪水中,这座古桥不幸被冲塌,好在 1999 年又在原址上复建,得以重现昔日风采。
回生桥之名,寓意着扁鹊那起死回生的高超医术。古时,人们深信无论身患多重的疾病,只要走过这座桥,来到扁鹊的住所,便有了康复的希望。相传,在此桥上走第一遭可以祛病消灾,走第二遭能够延年益寿,虽带有几分神秘色彩,却也反映出人们对扁鹊医术的敬仰与崇拜。
沿着桥前行,进入庙宇,便能看到巍峨壮观的扁鹊殿。扁鹊殿是整个庙群的主体建筑,也是祭祀扁鹊的核心场所。它至少可追溯到汉代以前,现保存的扁鹊殿已有 800 多年的历史,系单檐布瓦九脊歇山顶,属于典型的元代建筑风格。殿高 11.1 米,面阔七间,长 21.78 米,进深三间,宽 9.94 米,占地面积 426 平方米 。站在殿前,仰望那高大的殿宇,仿佛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岁月的沧桑。
走进殿内,一尊扁鹊塑像威严地端坐其中。扁鹊头戴冕旒冠,身着直领宽袖长袍,腰束垂带,足蹬高履,完全是一幅侯王之相。两旁排列着 10 位弟子的塑像,西排依次为子仪按摩、子舆赶车、子游炼丹、子越采药、子术操刀;东排则是子豹开方、子明司药、子容用针、子阳诊脉、子同火炙。这些雕像造型各异,生动地展示了中华医学的各种治疗方法,也从侧面证明了扁鹊作为中华医药鼻祖的崇高身份和尊位。
在扁鹊庙前的九龙桥南,有一处独特的景观 —— 九龙石柏。这九棵古柏生长于河畔山岗上,扎根于石缝之间,与山石融为一体,已有 2000 多年的历史,均属汉柏。它们的树干粗壮,平均树高 13 米,平均胸围 270 厘米,树根粗大隆起,裸露于岩石之外,似龙爪深深嵌入岩石,远远望去,宛如一条腾飞的巨龙,气势如虹,因此得名 “九龙柏” 。
相传,当年扁鹊遇害后,他的九个弟子悲痛万分,为了守护恩师的陵墓,便约定死后葬于此处。久而久之,他们的遗体化作了这九棵柏树,日夜守护着扁鹊。在九龙柏树下西侧,有一块近两米长、一米高的石头,上面刻着 “药石” 二字。这两个字为明万历十一年(公元 1583 年)龙峰所题,“药” 指中药,“石” 则为古代的砭石或石针,两者合起来代表了扁鹊当年行医的两大法宝 —— 中药与针灸 。
四、文化内涵
(一)医学传承
扁鹊庙作为纪念扁鹊的圣地,承载着深厚的医学传承意义。扁鹊,这位被尊为华夏医祖的医学大家,其卓越的医学成就通过扁鹊庙得以生动展现。走进扁鹊殿,那尊扁鹊塑像庄严肃穆,而其两旁的 10 位弟子塑像更是各有千秋,他们的造型栩栩如生,生动地呈现了中华医学丰富多样的治疗方法。
子仪专注于按摩,双手似乎正熟练地施展着独特的手法,为患者缓解病痛;子舆紧握缰绳,准备驾车带师傅出诊,体现了古代医生出诊的场景;子游全神贯注地炼丹,专注的神情仿佛能让人看到那炉火中炼制的神秘丹药;子越身背竹篓,手持采药工具,仿佛刚从山林中归来,带着珍贵的草药;子术手持锋利的刀具,展示着外科手术的操作,让人不禁感叹古代外科技术的发展。
另一侧,子豹正认真地开方,毛笔在纸上书写着药方,每一个字都承载着对病症的精准判断;子明小心翼翼地司药,仔细分拣着各类药材,确保用药的准确无误;子容手持银针,准备施针治疗,展现了针灸疗法的神奇;子阳专注地诊脉,手指轻搭在患者手腕上,凭借着经验感受着脉象的细微变化;子同则熟练地运用火炙之法,那专注的眼神透露出对火候的精准把握。
这些雕像不仅仅是艺术的呈现,更是对扁鹊医学成就的具体诠释。它们向世人展示了扁鹊及其弟子们在医学领域的广泛涉猎和深入研究,涵盖了中药、针灸、按摩、诊脉、外科手术等多个方面,全方位地展示了中华医学的博大精深。
扁鹊庙犹如一座医学传承的桥梁,将扁鹊的医学理念和精湛医术代代相传。它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对未来的启示。让每一位前来参观的人,无论是专业的医学人士,还是对中医文化感兴趣的普通民众,都能从中汲取到智慧的养分,感受到中医文化的独特魅力,激发人们对中华传统医学的热爱与传承之情。
(二)道教融合
扁鹊庙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与道教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这座庙宇依山傍水,整体布局精巧,以中轴线为核心,左右对称分布,彰显出典型的道教建筑风格。漫步其中,古柏参天,碑刻林立,每一处角落都散发着历史的厚重气息,让人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神秘而古老的时代。
三清殿、玉皇殿等道教建筑在庙内熠熠生辉,它们不仅是建筑艺术的瑰宝,更蕴含着道教文化对宇宙、人生、自然的深刻理解与独特见解。三清殿内,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的塑像庄严肃穆,他们象征着道教的最高神,代表着宇宙万物的起源、发展与变化,体现了道教对天地自然的尊崇和敬畏。
玉皇殿中,玉皇大帝的塑像端坐其中,神态威严,掌控着三界十方,展现出道教对宇宙秩序的认知和追求。这些道教建筑的存在,为扁鹊庙增添了浓厚的宗教氛围,使人们在感受医学文化的同时,也能领略到道教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扁鹊庙中,道教文化与医学文化相互渗透,相得益彰。道教追求长生不老、延年益寿的理念,与医学治病救人、养生保健的目的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许多道士精通医术,他们在道观中潜心研究医学,将道教的养生理念与医学实践相结合,为人们提供治疗和保健服务。这种融合不仅丰富了扁鹊庙的文化内涵,也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独特的精神寄托和文化体验。
(三)碑刻文化
扁鹊庙内的碑刻文化,犹如一部部无言的史书,承载着千年的历史记忆,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庙内现存有历代碑刻 100 余件 ,它们种类繁多,内容丰富,从不同角度记录了扁鹊的生平事迹、医学成就以及历代对扁鹊庙的修缮情况。
这些碑刻中,有记事碑,详细记载了扁鹊行医过程中的传奇故事,如他如何运用高超的医术治愈疑难杂症,让人们对扁鹊的神奇医术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有修缮碑,记录了各个朝代对扁鹊庙进行修缮的时间、规模、组织者等信息,为研究扁鹊庙的历史变迁提供了珍贵的资料;还有诗词碑,文人墨客们用优美的文字表达了对扁鹊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医学文化的赞美,展现了古代文化与医学的交融。
其中,元代的 “透灵碑” 最为引人注目。此碑全称《国朝重修鹊山神应王庙碑》,由翰林学士、承旨资善大夫、知制诰兼编修国史官王鄂撰文,前中书省都事刘郁篆额,藏春居士、重臣刘秉忠(邢台人,郭守敬的老师)书丹。碑文中详细记述了中华医药学的兴起、扁鹊学医行医的经历以及历代重修扁鹊庙的情况等 。它不仅是书法艺术的珍品,更是研究扁鹊及中华医药学历史的重要文献。
这些碑刻是研究扁鹊中医文化和中国医学发展史的重要实物资料。它们见证了扁鹊庙的兴衰历程,也见证了人们对扁鹊的崇敬之情代代相传。通过对碑刻的研读,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古代医学的发展脉络,感受古人对医学的执着追求和对健康的珍视。碑刻上的文字和图案,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们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道德观念和审美情趣,为我们研究古代文化提供了宝贵的线索。
五、现代意义
(一)旅游价值
如今,扁鹊庙已成为国家 4A 级景区 ,宛如一颗璀璨的旅游明珠,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这里年接待游客超过 50 万人次,每逢节假日,景区内更是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在 2024 年春节假期,天气晴好,游客出游热情高涨,扁鹊庙景区日均接待游客量达 3000 余人次,共接待游客 12.6 万人次,同比增长 32.63% 。清明假期,内丘县扁鹊庙景区举行扁鹊庙会,众多游客慕名而来,据测算,清明节三天假期,扁鹊庙景区接待游客 8 万人次以上 。
为了给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周边配套设施也在不断完善。交通十分便利,为游客的出行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景区周边的餐饮、住宿等服务一应俱全,特色美食琳琅满目,让游客在感受历史文化的同时,也能大饱口福。从古朴的民宿到设施完备的酒店,满足了不同游客的需求,让游客能够在舒适的环境中休息,更好地沉浸在这场文化之旅中。
此外,2023 年,内丘县开工建设扁鹊庙配套基础设施提升项目,该项目总投资 8.2 亿元,为 2024 年省重点前期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扁鹊庙配套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及智慧化建设,包括新建扁鹊文化驿站、游客服务中心、生态停车场及其他配套基础设施。其中,扁鹊文化驿站工程总建筑面积 39,600 平方米,将建设扁鹊中医药文化数字博物馆、扁鹊纪念广场、商业街、助眠体验区、研学基地、国医大师小院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扁鹊中医药文化综合体。该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健全扁鹊庙及周边区域配套基础设施,带动周边区域文旅资源开发与建设 。
(二)文化传承
扁鹊庙在弘扬中医文化、传承历史记忆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堪称一座文化传承的桥梁。它是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承载着传播中医药知识、弘扬中医药文化的重任。
每年,扁鹊庙都会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在中医药文化服务月活动中,以 “弘扬中医药文化、共享健康生活” 为主题,通过文艺演出和中医药服务体验区等形式,让人们深入了解中医药文化。西侧的文艺演出精彩纷呈,内丘县中医院表演的八段锦、北岭中心小学学生自编自谱自唱的歌曲《酸枣之歌》、平安小学的舞蹈《本草纲目》和内丘县文化馆的诗朗诵《扁鹊赋》等节目,充满了中医药文化气息,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东侧的中医药服务体验区,中医药义诊活动如火如荼,众多老中医为游客免费号脉问诊,让游客亲身体验中医特色诊疗的魅力,当日受益群众超过千人,还发放了各种中医药宣传资料 1500 余份 。
在中医药文化之路 —— 内丘寻根活动中,来自全国各地的 200 余名中医药文化专家、学者和媒体记者齐聚于此,共同参观扁鹊庙群和扁鹊中医药文化大集,追寻医祖扁鹊的足迹,深入探寻中医药文化的发展脉络,进一步推动了扁鹊中医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全国第三届中医药文化大会也在此举行医祖扁鹊祭拜仪式,众多中医界人士齐聚一堂,共同缅怀医祖,传承中医精神。此外,这里还先后举办了两届扁鹊文化节、两届扁鹊学术思想传承发展大会、第三届冀港澳台中华传统医药文化发展大会暨祭拜医祖扁鹊典礼、第三届中国扁鹊暨燕赵名医学术思想研讨会、“一带一路” 首届中华扁鹊中医药国际合作论坛等活动,成立了河北省中医药文化交流协会扁鹊分会、扁鹊难经研究会等学会,为传播扁鹊中医药文化搭建了广阔的平台 。
通过这些活动,扁鹊庙将古老的中医文化生动地展现在人们面前,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医、热爱中医,激发了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热情,为中医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六、结语
邢台市扁鹊庙,这座承载着千年历史与深厚文化底蕴的庙宇,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寻。它不仅是建筑艺术的瑰宝,更是中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在这里,我们可以领略到古代建筑的精妙绝伦,感受到中医文化的博大精深,体会到古人对生命的敬畏和对健康的追求。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走进扁鹊庙,亲身感受这座庙宇的独特魅力,让扁鹊的精神在新时代继续发扬光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