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泉州的仙窟桥畔有一座“李伯爵府”,如今已是断壁残垣不复当年的辉煌。然而在清道光、咸丰时期,这座伯爵府人丁兴旺,其主人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名将李廷钰,同时李廷钰也是一位“好色将军”,民间有很多关于他的传闻。

李廷钰在泉州当地是很有影响力的一个历史人物,他的父亲福建水师提督李长庚也是嘉庆朝名将,在平叛大海盗蔡牵的时候,被火炮击中身亡。嘉庆帝下旨封为三等壮烈伯,李廷钰就是因为父亲之故,才承袭了三等伯。
虎父无犬子李廷钰,生于乾隆五十七年,字润堂,号鹤樵。从小的时候,就受到勇武家风的影响,一心要成为父亲那样的英雄。22岁的时候,父亲李长庚殉国,朝廷旨意令其承袭三等伯爵位。
嘉庆帝念其为功臣之后,将他召回京师授予二等侍卫。嘉庆二十三年,李廷钰被外放为南昌城守营副将,道光初年调任九江镇总兵,又调江南狼山镇总兵、广东潮州镇总兵。
道光十九年,钦差大臣林则徐奉命前往广东禁烟,当时李廷钰就在潮州总兵任上。对于鸦片之害,李廷钰与林则徐是一样的,都持严禁的态度。

林则徐在禁烟的时候,为了震慑英国商人和武装,令李廷钰率部500余人驻守在虎门的威远炮台;令关天培驻守靖远炮台。事实证明,林则徐是有先见之明的。
道光二十年,英国远东军封锁珠江口,挑起了第一次鸦片战争。无能的道光皇帝将林则徐撤职查办,改任琦善为钦差大臣。李廷钰和关天培身处前线,与数十倍的英军浴血奋战。然而,琦善是个十足的投降派,拒绝增兵,导致关天培战死,李廷钰几乎全军覆没。
第一次鸦片战争,李廷钰作为一个爱国将军誓死守卫国家领土,然其生不逢时,大清朝已非乾隆盛世。尽管他被迫撤退,但是却被时人誉为民族英雄。
琦善因私下与英国签订《穿鼻条约》,被道光帝革职锁拿发往军台效力。而李廷钰则因坚决抵抗英军,反而被道光帝委以重任。
可是李廷钰在广东的日子并不好过,当时的广东云集了大量的满洲亲贵,李廷钰受到皇帝恩宠又有战功,显然是犯了官场忌讳。在满洲权贵的排挤下,他被夺官回籍。直到咸丰三年才东山再起,授福建水师提督。

此时的李廷钰已是近60岁的人,他无心官场仕途,对于朝廷的任命他坚决不受,以养病为由居住在泉州。咸丰十一年,李廷钰病逝家中。
李廷钰晚年以娶妾为乐李廷钰于道光晚年被革职之后,就从同安搬到了泉州,买下仙窟桥畔的一座府邸,命名为李伯爵府。从此也开始了放浪形骸的快意生活。
50岁以后,李廷钰先后娶了九房小妾,在古代50岁已经是老年了,可是李廷钰久在军中,身体十分硬朗。他先后生下了十八个儿子,加上此前的四个,总共就有22个儿子。而且九个小妾还为他生育了23个女儿。李府一家,真可谓是人丁兴旺。
妻妾一多矛盾自然也难免,争宠之外也有经济方面的纠葛。李廷钰一生为官总体还算清廉,祖上也没有给他留下丰厚的家产,按照他的经历实力来说,顶多算是中等水平。

可是这么大一家子人要养活,靠那点俸禄显然是不够的,所以就得想办法挣钱。为此,他找到了昔日的官场同僚和下属,借了一万八千两银子,每个小妾各分2000两。
这笔银子被用来开了一家当铺,地点就在泉州的东门。九个小妾共同出资经营,所以取名为“九如当”。李廷钰不仅身体好、打仗行,做生意也是一把好手。
九如当开业后,他让九个小妾按月轮流管理,如果一年当中遇有闰月,就把这个月的经营所得纳入“公中”,即充当李家的共同财产。而且还规定,年终之时要拿出当铺的30%的利润上交李府管家。

有了九如当,李廷钰既调和了九个小妾的关系,也为李家增添了经济收入。
咸丰时期,太平天国运动爆发,长江以南的省份一直处在动乱之中。福建尽管还不是主战场,但也受到了波及,当地的农民以及盗匪组成了一股反清力量,试图攻打洗劫泉州城。
为此,李廷钰招募了500多名团勇守城,他亲自上阵指挥,犹如当年镇守威远炮台一样雄姿英发,当地百姓也积极配合,出人出力。为了确保万无一失,李廷钰又写信给当年的下属,调集正规军予以镇压,最终泉州城得以保全。
正是有了泉州保卫战,让咸丰帝再次想起了这位老将军,他下旨赏赐李廷钰黄马褂,并令其三等伯爵世袭罔替。而泉州百姓,更是对李廷钰顶礼膜拜。

李廷钰的一生是丰富多彩的,他的骨子里就是一位坚定的爱国主义者,尽管他的私生活有问题,但是从来没有人对他说三道四,只是将其作为风流往事记载了下来。正如《清稗类钞》中所说的:“将军一生正气,私生活亦丰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