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红十字方队》的爆红让萌新演员颜丙燕在演艺界声名鹊起。
凭借这部剧,她荣获金鹰奖女配。
然而,就在她事业蒸蒸日上,周遭的亲朋好友为她庆祝时,颜丙燕却眼含热泪地对他们说:
“我要退圈,归期不定”。
“你是演艺界冉冉升起的新星,大好前途等着你,为什么要做此糊涂的决定”?
对于众人的疑问,颜丙燕并未有过多的解释,只哽咽着说:“我有更重要的事去做”。
什么事值得颜丙燕放弃大好前程去做?荣获过多个影后及提名的她为何全网籍籍无名,为何直到49岁她还孤身一人?
带着这些疑问,一起走进颜丙燕“离经叛道”的人生。
01、早来的青春叛逆期
“你家娃娃身体素质不行,需要多在户外活动”。
医生轻飘飘的一句话,仅2岁的颜丙燕就被父母送回山东老家,与奶奶同住,“光荣”的成了一名留守儿童。
直到6岁,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颜丙燕才被父母接回自己身边。此时的颜丙燕,在各方面都已成型,包括口音,包括性格。
在幼儿园,颜丙燕蹩脚的普通话,不经意间说出的山东方言经常被淘气的小朋友嘲笑是“土包子”“乡巴佬”,借机捉弄欺负她。
小孩子对待暴力的态度总是简单粗暴的。颜丙燕也一样,起初她不搭理这些无聊的小屁孩。
可泥人也有三分脾气,何况,她并不是泥人。她也开始用言语攻击那些伤害她的人,说不过就上手打。
最严重的一次直接抡起板砖把同班同学的鼻子拍成粉碎性骨折。
这一拍,拍出了颜丙燕“母老虎”的威名,学校里再也没人敢欺负她了。这一拍,拍成了妈妈眼中的“问题女孩”。
妈妈不会说教,唯一改造颜丙燕的方式就是打,誓要把歪了的颜丙燕打正。可她哪知道,女儿长得野,性格也很拗。
打的越多,她抬杠的次数越多。别人十几岁才会有的青春叛逆期,颜丙燕几岁就有了。
那时,饱受妈妈暴揍的颜丙燕对爸爸的无为,妈妈的打骂充满了恨意。
经常心里偷偷管他们叫叔叔阿姨,仿佛这样就能将自己满腔的恨意发泄出去。
为了颜丙燕能早点褪去“假小子”的风气,也为了磨炼她的性子。
父母早早地就给她报了舞蹈班。没成想歪打正着,竟让她成了职业舞者。
11岁时,颜丙燕在报纸上看到歌舞团在招人,跃跃欲试的她瞒着父母偷偷报了名。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在报名者有三千多名,但只有20人的激烈角逐中,颜丙燕脱颖而出,成功跻身歌舞团。
父母知晓颜丙燕偷摸做下的事后,也并未责怪她。
一来可以让她有一技之长,二来也可以约束一下她,毕竟歌舞团规定一周才能回家一次。
对此规定,颜丙燕不甚在意,甚至有些雀跃,不用经常回那个压抑的家似乎也挺好的。
在团里除了练舞蹈外,颜丙燕最大的乐趣就是隔三差五打电话气妈妈。只要做了坏事,她就会找妈妈。
不论是迟到早退,还是与人发生争执,抑或是早恋,她都要同妈妈细细“分享”。
听见在电话那头的妈妈气得咬牙切齿,她心里就有一种说不出的愉悦。
其实,所谓的“叛逆”也只是一个孤独的小女孩渴望得到父母关注的一种方式而已。只不过,这时候的颜丙燕不懂,妈妈也不懂。
等大些时,颜丙燕就不再这么幼稚了。虽然她内心还是对妈妈充满不满,但天性善良的她已经懂得帮父母分担家庭的重任。
在歌舞团,她会省吃俭用,把剩下的钱带回去交给父母。
此外,她也会在闲暇之余去做兼职,跳舞,接广告,拍挂历等。
那时,很多印有她写真的挂历,都卖得极为火爆。同周迅一样,她也成了那个年代的“挂历女神”。
而数钱数到手抽筋的颜丙燕怎么也不会想到即将有一个人注意到她的挂历,而这个人也在无意中改变了她的命运轨迹。
02、遇贵人成演员
1994年,经过努力,22岁的颜丙燕成功捧住了歌舞团的“铁饭碗”。
这年,香港一名导演筹拍《追捕野狼帮》时,原定的演员因档期问题无法拍摄。迫于无奈,这名导演只好在内地寻求一名合适的演员。
恰巧他看到了挂历上体态匀称,面容姣好的颜丙燕,打听到她在北京歌舞团时,马不停蹄找到了她。
颜丙燕初听让她演戏时一脸不可置信,不过听说拍摄地在爸爸工作的深圳,并且吃住免费,来回路费报销后,她心动了。
既可以见到爸爸,又可以过一把演戏的瘾,何乐而不为。
就这样,颜丙燕成了《追捕野狼帮》的一名女警探,一个文戏不多,动作戏颇多的演员。
好在颜丙燕有舞蹈功底,身体又倍儿棒,所以拍起来毫不费力。
拍完后,导演和影评人都夸她是个演戏的好苗子,可以往这方面发展。
不知说者是否有心,但听者却是有意了。于是,颜丙燕又拍了她人生中的第二部剧《甘十九妹》
本来这部剧的导演是想让她演女一的,但她更喜欢女二。在她看来,女一文雅贤淑,静若处子,并不适合她。
而女二开朗活泼,动若脱兔,与自己的性格倒是相像。
也就是从这部剧开始,颜丙燕有了主动选角的意识:“演自己喜欢的,演适合自己的。”
1997年,颜丙燕出演了《红十字方队》,并荣获金鹰女配奖。在她看来,这个奖她受之有愧,能得这个奖她感到很抱歉。
事实上,这是颜丙燕自谦的一种说法,旁人只知她轻松跨行成功,却不知她背后付出的努力。
为了将女兵“肖虹”演成功,她提前三个月就训练自己。
不仅跟着新闻联播一遍遍练习矫正口音,而且摒弃跳舞时惯用的八字脚,努力练习军姿…
《红十字方队》的成功让颜丙燕下定决心要在演艺圈闯出一番天地,也让人看到了她在演戏方面的天赋。
然而当所有人都认为她这个天赋型演员在不久的将来必将成为演艺圈的一颗星星,发光发亮时,她却销声匿迹了。
1998年,干劲十足的颜丙燕辞去了歌舞团的铁饭碗,准备在演艺圈大展拳脚时,却传来惊天噩耗。
她的母亲生病了,一种比较特殊且难以治愈的病,结缔组织未分化。
03、退圈照顾母亲
那天,母亲在手术室抢救了7个小时,她也独自一人站在手术室外七个小时,待站到快要跪下时她才失声痛哭起来。
母亲,这个字眼对她来说既熟悉又陌生。
从小她就对母亲充满了仇恨,可真看到母亲奄奄一息的从手术室里被推出来时,她的心像被无数根针扎一样痛。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那一刻,她选择与母亲和解。
所幸,医生告知他们手术很成功,她的妈妈还可以多活三年。三年,不长也不短,足够颜丙燕弥补妈妈了。
于是,在演艺事业发展的如火如荼时,她选择放弃了除北京以外的工作,专心照顾妈妈。
那时,她既要照顾妈妈,又要去北京的各个片场打工,客串,以赚钱支付妈妈昂贵的医药费。
每天下来,很累,累得骨头都快要散架了,但看着妈妈恬静的睡颜,她又觉得很值得。
虽然夜以继日的工作,但医院花钱如流水,很快颜丙燕一家就入不敷出。
为了妈妈的治疗不中断,颜丙燕到处借钱,没多久便负债累累,压的她喘不过气来。明明那时她可以接广告赚快钱,但她偏偏没有。
用她的话来说:“人天生有惰性,赚了一次快钱,那以后都会不由自主的去松懈自己,不喜欢做这样的人”。
除了尽自己所能搞到钱外,颜丙燕当时还有一个最重要的任务—结婚。
为了不让母亲走时留遗憾,她疯狂的相亲。有时一次找一个男友,有时一次性找好多个男友,她都是奔着结婚的目的去的。
然而很多男人在听到她母亲昂贵的医药费以及看到她恨嫁的姿态后,都吓的落荒而逃。
“颜丙燕是癫狂的,从没见过这么恨嫁的女人”。那些男人在提到颜丙燕时不约而同的说出了近似一样的话。
其实,在这些男人中,也有过两个对她是交付真心的,只可惜有缘无分,兜兜转转最后也没走到一起。
2005年,颜丙燕的母亲安详的走了,这个可怜的女人与病魔勇敢斗争了八年。
八年,颜丙燕错过了很多好的剧本,错过了很多大火的机会,也错过了一个女演员最美好的年纪。
很多人都替她惋惜,但她本人却看得很开:“八年让我尽了孝心,让我浮动的心沉稳了下来,也让我的心智明亮了起来”。
母亲走后,颜丙燕所有的精气神仿佛都被抽走了。
那段时间,她过得浑浑噩噩,拒绝社交,拒绝出门,每天昏昏沉沉的。
当朋友看到她时,被吓了一跳,面前的颜丙燕形如枯槁,如行尸走肉般。
为了让她振作起来,朋友帮她挑中了《爱情的牙齿》剧本。没想到,阴差阳错让一个男人闯入了颜丙燕的生活中。
这个男人就是刘敏涛的同学李乃文。科班毕业,小颜丙燕2岁,不论是性格还是对演戏的热爱都与颜丙燕极为相似。
04、与李乃文成遗憾
在拍摄《爱情的牙齿》时,由于李乃文不会接吻,所以经常吻的颜丙燕很痛苦,闹出不少笑话。
剧组的欢声笑语将他们的距离拉近了许多。之后他们又合作了多部剧,二人越来越有默契,一度成为观众眼中的荧幕情侣。
皇帝不急太监急,多年前,他们一起做客郭德纲的《今夜有戏》时,按耐许久的观众纷纷在台下喊话“在一起”。
可李乃文说他们之间很纯洁,只是哥们。
04、离经叛道的演员
到现在,二人也是友情之上,恋人未满的关系,49岁的颜丙燕依旧单身,不得不叫人扼腕叹息。
感情的停滞并未能阻止颜丙燕事业前进的步伐。凭借《爱情的牙齿》,她成功获得金鸡奖影后。
后在2012年的《万箭穿心》中,她又一举拿下多个影后及提名。从艺多年,她把该拿的奖拿了个遍。
但,鲜少有人知道她,就连在社交平台上,有关她的信息也很少。
这归根于她的性格,太拗了。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一根筋”。
在演艺生涯中,她有三不原则。一不接受拍摄周期少于45天的剧。在她看来,一部片子的拍摄连两个月都达不到,那能是什么好片。
二不接受后期配音。现如今,后期配音已经是娱乐圈心照不宣的事实了。
但颜丙燕不愿随波逐流,她觉得后期配的音没有灵魂。为此,她推掉了需要后期配音的《延禧攻略》。
于正规劝她:“你要与时俱进,不然很容易被这个大环境所淘汰”。颜丙燕却不这么认为,她觉得做自己挺好。
三不跨戏,不接受综艺及未达到她信任标准的广告,不炒绯闻。因为不愿跨戏,她推掉了姜文的《一步之遥》和冯小刚的《唐山大地震》。
因为不愿接综艺,她失去了很多出名和发财的机会。
导演尹丽川恨铁不成钢:“人家陈道明也接综艺的呀,规矩是活的,是可以为了生存灵活变通的”。
这些道理聪明的颜丙燕岂会不明白。她只是不愿罢了,她情愿将自己封锁在一个封闭的小空间里,也不愿去昧着良心赚钱。
颜丙燕不仅在自己的规则上一根筋,在演戏时也同样一根筋。
拍《爱情的牙齿》时,得知导演是借钱筹拍时,负债累累的她选择零片酬出演。
拍《万箭穿心》时,她自费几万元买一顶假发,只为达到更好的演艺效果。
拍《牛郎织女》时,为了能更形象的演绎出人物精神状态,她情愿自己跑到阳光下暴晒一周也不愿意化虚假的妆容。
在拍《借枪》时,经常因为角色的站位,台词问题与导演争执。
她那认真与导演“干架”的模样就连合作的张嘉译都有点怵,默默待在一旁不敢说一句话。
李乃文曾开玩笑说:"颜丙燕爷们起来比男人都像爷们,在经济社会里,她跟钱就是老大。"
在许多人看来,颜丙燕的“一根筋”就是“矫情”,一个很不友好的标签。
但他们哪能懂得,这是颜丙燕对感情的态度,对演艺事业的态度,对人生的态度。
虽然有些“离经叛道”,但她活出了自我,治愈了内心,拼出了精彩。
她需要的不是被同化,而是被接纳。
有人说她是错的,可为什么错的不是这个世界?不是身处这个世界的我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