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相关信源述于文章结尾,请理性阅读。
【前言】
全球经济复苏步伐放缓,失业率也在波动,2024年10月,美国失业率稳定在4.1%,与之前相比也算是平稳。
毕竟失业率如果太高,将会造成经济的严重阻塞,甚至会破坏社会秩序,而韩国10月份的失业虽然只有2.7%,但处于上涨趋势中。
中国10月份的失业率是多少呢?如今全球青年就业形势如何?
美韩失业率
2024年10月,美国失业率为4.1%,看似坚挺却隐忧重重,根据美国劳工统计局的数据,10月份非农就业人数仅增加12万人,远低于市场预期的18万人。
与前几个月相比,新增就业岗位数量呈显著下降趋势,制造业的岗位流失加剧了美国就业市场的矛盾。
受中美贸易摩擦和全球供应链调整的影响,大量美国制造业企业选择将工厂外迁。
加之远程办公的普及,企业缩减办公场地、优化职位配置的现象愈发普遍。
尽管新增岗位数量低迷,但平均时薪却持续上涨,10月份达到了35.36美元,同比增长4%。
然而工资增长带来的消费能力提升,又可能推动通胀反弹,使政策制定者面临两难局面。
相比美国的表面稳定,韩国的就业市场则显得波澜起伏,10月失业率升至2.7%,较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
尤其是在医护行业,因政府提出医学院扩招计划,导致医生和护士集体罢工,部分医疗岗位的真空直接拉高了整体失业率。
作为典型的外向型经济体,韩国高度依赖出口和制造业,然而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和市场需求下降,使得传统制造业岗位不断流失。
数据显示,2024年韩国制造业就业人数比2019年减少了近20%,为其经济转型增添了更大压力。
韩国的劳动力市场还呈现出高度分化的特点,以三星、现代为代表的大型企业,吸纳了大量劳动力资源,被视为就业的“避风港”。
然而中小企业却因待遇差距和发展空间有限,长期面临招工难的问题。
在青年就业方面,韩国的情况尤为严峻,高房价、低生育率和激烈的职场竞争,让不少年轻人选择延迟就业或降低职业期望。
被称为“N抛世代”的年轻人,甚至放弃了求职、婚姻和生育等传统选择。
其实不仅仅是美国和韩国,如今全球的就业形势都不容乐观,疫情改变了世界的经济秩序,也让年轻人的职业生涯充满了未知。
全球青年就业形势
根据国际劳工组织最新报告,2024年全球青年失业率预计达到13.1%,比2019年高出整整2个百分点。
阿拉伯国家青年失业率高达24.8%,女性更是高达42.5%,就业市场的性别差异和区域性鸿沟,成为摆在国际社会面前的难题。
在非洲,人口年轻化虽然带来了活力,却同时也加剧了就业的竞争压力,非正规就业占比高达75%,许多年轻人从事短期合同工或临时性岗位,缺乏基本的劳动保障。
东南亚的青年失业率也在疫情后逐年走高,不少行业仍未完全恢复,快速变化的劳动力市场与供需错配,让大量年轻人在毕业后步入“失业”或“无业无学”状态。
不过一些新兴领域成为了就业的“新希望”,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行业,近年来吸纳了大量年轻人才。
欧盟在2023年投资1.8亿欧元用于绿色项目开发,预计将在2030年前创造600万个绿色岗位。
而在韩国,随着老龄化社会加剧,照护行业正以年均5%的速度增长,这些行业的崛起,正逐步改变传统就业模式的版图。
不过数字技能的缺失,让许多低收入地区的年轻人难以进入这些新兴行业。
同时企业与教育机构之间的沟通鸿沟,也让毕业生的实际技能与市场需求存在脱节。
技术进步通常被认为是经济增长的引擎,但在就业市场上,技术变革却引发了新的矛盾。
就业难题的深层原因
自动化和人工智能的加速发展,让许多传统岗位逐渐被机器取代,而新型岗位的扩展速度尚不足以弥补空缺。
制造业首当其冲地感受到了技术变革的冲击,美国过去十年中,自动化使许多低技能岗位被高效率的机械和算法取代。
根据麦肯锡的一份报告,2020年约三分之一的岗位已实现部分或完全自动化。
三星等科技巨头近年来投入巨资推进智能生产线建设,虽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却直接导致传统制造岗位的大量流失。
一些中小企业则面临转型压力,无力承担技术升级的成本,导致员工陷入失业困境。
自动化并非完全摧毁就业市场,它也创造了大量的新型岗位,中国的电子商务行业在自动化支持下蓬勃发展,催生了仓储管理、物流调度等新兴职业。
然而这些岗位通常需要较高的数字技能,而传统工人往往缺乏相应的能力。
在高端领域,人工智能帮助企业实现了精准营销、智能分析等功能,创造了数据科学家、AI工程师等高薪职业。
然而这些岗位通常要求高度专业化的技能,只有少数人才能胜任,对普通劳动者而言,人工智能反而可能成为威胁。
在服务业中,人工智能替代了许多简单重复的工作,银行业的智能客服系统、零售业的无人超市,极大减少了传统客服和收银员的需求。
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的数据,全球已有超过50%的服务岗位面临技术取代风险,低收入国家尤为严重。
在韩国,医学院扩招带来的岗位真空并未完全被人力填补,因为部分医院更倾向于引入先进的诊断设备代替人力。
技术变革带来的就业难题,与教育体系的滞后紧密相关,大多数国家的高等教育体系仍以理论知识为主,忽视了实践技能的培养。
一些毕业生在走入职场后发现,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需要存在显著差距,这也导致了青年“就业难”和“招工难”并存的现象。
麦肯锡的研究显示,未来十年,欧洲需要为约9000万人提供重新培训,以帮助他们适应自动化和人工智能驱动的岗位转变。
但这样的改变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因此各国的失业率仍然处在一个难以迅速下降的阶段,美国和韩国就是明显的例子,不过与美韩两国不同,中国的失业率数据呈现出稳定向好的趋势。
中国的失业率
10月份,中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0%,较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
特别是外来户籍劳动力的失业率更低,仅为4.8%,从青年群体来看,16-24岁失业率虽然仍然较高,但10月已连续两个月下降,降至17.1%。
产业结构调整,直播带货、短视频创作等新业态快速发展,创造了大量灵活就业岗位。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中国灵活就业人员已超过2亿,虽然这些岗位稳定性不足,但为经济提供了重要的“缓冲带”。
中国政府在统计方式上的改革也值得关注,2023年12月起,国家统计局开始发布不包含在校生的分年龄组失业率数据。
中美韩三国的失业率数据,虽然展现出不同的经济特征,但也揭示了全球就业市场的共性问题。
无论是美国的岗位减少、韩国的劳动力分化,还是中国的结构性矛盾,各国都在应对技术变革、经济转型带来的深层挑战。
面对全球就业市场的深层挑战,各国纷纷调整策略,希望在经济复苏的道路上占得先机。
在政策层面,美国以财政刺激和基础设施建设为主,希望通过投资拉动就业增长。
2023年美国通过《基础设施投资和就业法案》,预计将在未来十年内创造200万个新增岗位。
韩国则着力推动经济转型,将目光投向绿色经济和数字经济,政府设立专项基金支持企业减碳,同时大力发展数字化基础设施。
这些新兴领域有望在未来创造可观的就业机会,但短期内对传统产业的冲击也引发了社会争议。
中国的应对策略则更加多元化,政府通过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帮助劳动者掌握新技能,灵活就业政策鼓励更多人参与数字经济。
结语
全球就业形势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要求各国在政策制定和实施中更加灵活和创新。
而中国的新兴业态吸纳了数以百万计的就业者,从直播带货到知识付费,都为劳动力市场注入了活力。
然而仅有政策支持还远远不够,提升劳动者技能,适应产业结构变化,仍然是各国实现长期稳定就业的核心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