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台湾女作家,她与丈夫荷西的感情非常好,荷西因为一次潜水出了事故,三毛永远失去了挚爱。

一个喜欢写作喜欢旅行的女人,她的一生注定与普通人不一样。
荷西离世后,三毛只是用肉身活在人世间,一个人的出现让她又看见了光。
一天三毛在报上看到王洛宾的故事,她很欣赏这位音乐才子,更为他不幸的遭遇难过,于是在1990年她只身前往新疆拜访王洛宾。
未曾谋面却一见如故,三毛给王洛宾讲述他与荷西之间的故事,并为他演唱了自己创作的歌曲《橄榄树》。王洛宾也给三毛讲了《在那遥远的地方》的创作灵感,以及他和卓玛之间的故事,两颗孤独的心就这慢慢靠近。
回台湾后三毛给王洛宾写信,表达自己的爱慕。王洛宾手里捧着信,感觉到了一颗挚爱炙热的心。

古稀之年的王洛宾不敢伸手去接,他还是顾及世俗的眼光,毕竟他们相差30岁。他希望三毛能够看清这个现实,于是他违心的拒绝了。
三毛并没有放弃,八月底,她带上自己的行李物品,满怀着内心无数的憧憬,再次飞到乌鲁木齐,准备和王洛宾共处,三毛热情奔放敢爱敢恨。
王洛宾历经沧桑,人已古稀。他77岁她47岁,他陪伴她的日子不多,于是又一次拒绝。无奈三毛失望的又返回了台湾。
时隔一年,1991年1月2日三毛住进了台北荣民总医院。体弱的她之前也曾多次进过医院,但身体上一直并没有太严重的问题。

这一次住院,是因为子宫内膜肥厚影响了内分泌,经过简单的治疗很快就可以出院。
在医院里,母亲一如往常地陪伴照料着她。1月3日,医生为三毛做了手术,手术很成功,仅仅用了十分钟。术后医生嘱咐三毛,只要正常吃药,内分泌问题很快就会得到改善,观察两日可以出院回家休养。
在麻醉药效消失后,三毛醒了,让母亲帮她梳洗一下。母亲欣然应允,一边帮她梳洗,一边同她聊天。一切一如往常,没有任何不安的征兆。

后来三毛吃了些东西,告诉父母自己状态很好,就让他们回去了。
但没有人想到,一个寻常的告别,却埋下了悲伤的伏笔。
当天晚上医院值班的护士去查房时,三毛所在病房的灯还亮着。她告诉护士自己的睡眠不好,希望夜间不要被打扰。
而就在那个夜里,她做出了生命的选择,安静地走向了“另一个世界”。
第二日清晨,人们匆匆开始新一天的忙碌生活。医院的清洁工打开了三毛所在病房的门,准备打扫房间。她走进卫生间的时候,看到了惊恐的一幕——三毛在浴室自缢了。
这一年的三毛只有48岁。
远在新疆的王洛宾从收音机里听到这个消息后,心如刀割,他的内心充满了痛苦与自责,一直反思着:如果当初对三毛更好一点,更温柔一些,再多一些关爱,对她的一往情深有所回应,给她留有些许希望,也许她就不会这么快走了极端。
他拨动琴弦,为三毛写下了他人生的最后一首风雨情歌,《等待——寄给死者的恋歌》。

四年后,王洛宾患癌离世。
选择极端的三毛不知道她的死,给王洛宾带去多大的痛,其实他们或许换一种方式在一起不好吗,做红颜知己。非要用婚姻捆绑在一起吗?